党建工作实践思考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随之,社区党建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崭新的课题,日益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既是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的需要,又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渗透力、影响力的需要。我市的社区党建工作起步较晚,**年全国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我市的社区党建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渐推开。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是随着城市体制改革的深入,社区党建不能适应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对我市社区党建工作这一新领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提出进一步搞好社区党建工作的建议,以此推动我市社区党建工作健康发展,确保城市基层的进一步稳定,确保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探索实践
近年来,**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夯实基础、创新载体、完善机制、整合资源、服务群众、队伍建设、典型示范等方面狠下功夫,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调整组织设置,夯实社区党建基础
从加强社区建设和党的工作的需要出发,积极构建街道党工委领导下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构筑党在城市执政的组织基础。将原有的25个街道党委改建为22个党工委,明确了其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职责和任务;将四区310个居(家)委会调整为128个社区,在三县建制镇新组建了37个社区。截止目前,全市165个社区全部组建了党组织。其中党委2个,党总支23个,党支部140个。社区党组织设置的调整优化,扩大了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增强了党的工作的有效性。
(二)创新活动载体,大力开展创建活动
为充分发挥党的建设在巩固基层政权、保持社会稳定、开展群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拓宽城市党建工作的领域,创造富有生机的城市党建工作新体系,**年以来,全面开展了创建“六个好”街道党工委、“五个好”社区党组织活动。截止去年底,已有16个街道党工委、53个社区党组织达到了创建标准。为适应形势发展的新需要,在总结前几年创建工作的基础上,对街道社区党组织创建标准和考核办法又进行了修订完善,统一为“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和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新标准,并已着手组织实施新一轮创建活动。
(三)整合社区资源,构筑共建工作格局
制定下发了《关于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意见(试行)》,通过完善协调机制,有效整合社区资源,不断增强社区的整体服务功能。在各街道进一步健全完善辖区单位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或联席会议,发挥街道党工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增强驻区单位的共建意识。目前已有150余个省、市、区(县)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成了共建对子。通过党建协调委员会动员和组织辖区学校、医院、服务中心等单位的硬件设施向社区群众开放,真正做到社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区域性党建合力。
(四)搭建服务平台,强化社区服务功能
坚持把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服务群众做为社区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重点,延伸领域,不断推动社区服务上水平。在各社区建立了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站,对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开展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安置就业等社会化服务;在75个社区建成社区就业服务中心,分别建立了便民小超市、饭馆、干洗店、粮油店、花卉市场、幼儿园等服务设施。广泛开展了便民利民、救助保障、医疗保健、计生服务、普法维权、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10个系列,30多项社区服务活动。以“警务进社区”为主要内容,在全市建成社区警务点93个,警务室45个,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初步形成。
(五)践行“三个代表”,积极开展“民心工程”
各社区党组织把解决社区居民群众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作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实际行动,把开展党员活动与解决居民群众困难有机结合起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城北区幸福社区党组织依托社区服务中心,面向社区居民开通了社区服务热线电话,随时解答、解决社区居民群众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城西区红星社区党支部成立了党员基金会,通过党员捐款的方式积累资金,用于慰问、走访家庭生活困难党员和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城东区南小街社区党支部与中房银川物业管理公司党支部联合成立了“爱心促进会”,筹集十多万元资金,先后资助10余名贫困家庭的孩子重返校园。城中区水井巷社区党支部协调相关单位解决了南关街42号院的下水井和化粪池堵塞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城东区东关社区党支部与辖区有关单位协调,筹资10万元,修建了一条长120米、宽6米的水泥路,解决了小区住户出行不便的难题,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六)适应形势需要,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党员管理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此,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市下岗失业职工党员管理暂行办法》和《**市退(离)休干部职工党员管理办法(试行)》,按照属地管理、归口管理和动态管理的原则,对离退休和下岗失业职工党员等纳入社区管理作出了具体规定。在各社区统一建立了纳入社区管理党员台帐。在市、区(县)以及市人才交流中心、劳动力市场设立了“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构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有效网络,逐步形成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合力。为进一步摸清底数,规范党员管理工作,从**年12月开始,利用半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流动党员梳理工作,努力探索与新的经济社会特点相适应的有序、有效、有力的党员管理新方式。
(七)开展“双联双管”,发挥在职党员作用
为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开展了在职党员参与居住地社区建设与服务的活动。一是建立报到登记制度。发放了“致在职共产党员的一封信”,并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动员,明确参与渠道和具体办法。截止目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率达80%以上。二是建立监督管理制度。各社区党组织根据在职党员的职业、行业特点和爱好、服务意愿,根据各自实际,成立形式多样的在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员联动站等,加强对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服务工作的有效管理。三是建立社区活动制度。按照“适宜、适时、适度”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创新活动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服务活动。**年“七一”前夕,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万名在职党员奉献社区日”活动。全市13000余名在职党员统一佩带“共产党员”胸章,走上街道,走进居民小区和居民家中,广泛开展医疗保健、治安防范,帮助困难户、孤寡老人排忧解难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四是建立表现评价制度。通过建立在职党员三卡(基本情况登记卡、参与社区建设与服务活动记录卡、活动情况反馈卡)等,提高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从**年开始在年度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增加了征求社区党组织意见的内容,形成对在职党员教育管理的合力。
(八)选好配强班子,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不断对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进行优化调整,使全市社区党务干部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目前,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3.1岁,中专(高中)以上学历的已占总数的91.4%。采取赴外考察学习,示范引导和集中培训等办法不断提升党务干部素质。**年以来,市、区(县)两级共举办各种社区干部培训班近20次,培训1900多人次。仅市委组织部就举办了两期社区党支部书记赴浦东新区考察学习班,并对四区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部轮训了一遍。通过狠抓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为社区工作注入了生机活力,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九)以点带面抓示范,培植党建新亮点
围绕提升社区党建档次,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一目标,紧紧抓住创建社区党建示范点工程这个重点,着力培养社区党建新亮点。在层层推荐的基础上,通过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的办法,确定了城中区人民街街道水井巷社区、湟源县城关镇城台社区等5个各具特色的社区作为市级党建工作示范点。明确要求示范点社区发挥好四个方面的示范作用。即:拓宽工作渠道,在开辟社区工作阵地上做示范;完善规章制度,在社区党员规范化管理上做示范;强化社区服务,在推进社区三个文明建设上做示范;重视教育培训,在建设高素质社区干部队伍上做示范。在坚持统一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各示范点在地理位置、历史传统、人口素质和工作基础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科普型、文化型、体育型、健康型、便民型的新型社区,逐步形成“一区一品”特色的要求。在抓好市级示范点的同时,按照抓典型、树立导向,抓培育、促进辐射,抓推广、带动发展的工作思路,要求各区(县)参照市级示范点的要求和标准,抓好本级党建示范点的建设。通过市、区(县)两级联手,不断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二、目前社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市社区党建工作一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任务不明确,工作方式方法不适应当前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需要。对于当前社区党建有哪些主要任务,从哪些方面去抓,一些地方的社区党组织对此不明确,或者是找不准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造成社区党建工作的效果不明显。此外,方式方法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创新不够,切实有效的措施、载体和机制不多。
(二)社区党组织发展党员困难较大。社区管理的人员多为无业人员和社会青年,思想政治素质较低,不愿加入党组织,真正能让社区党支部发展的党员后备人选少而又少。加上一些地方的社区党务工作处于任其发展的自然状态,党支部的工作力度较弱,党员发展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三)流动党员管理比较薄弱。流动党员主要有以下几类。(1)进城务工经商的党员。这部分人员往往不能及时转移党组织关系,有的即使领取了流动党员活动证,也不与社区党组织取得联系,不愿暴露党员身份;(2)迁居党员。这部分人员迁移到新居后,不愿转移组织关系,或者把组织关系放在口袋里,成为“口袋党员”;(3)退休后二次就业的党员。这部分人员多因外出经商而处于流动状态;(4)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职工中的党员。这部分人员下岗失业后返回街道社区,但多数人的组织关系仍然留在原企业党组织;(5)毕业后、就业前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这部分人员中有的待分配时间长达一年,在“找工作”期间,多数不能及时递转组织关系,基本处于“无组织”状态;(6)复员转业后、就业前的复员转业军人党员。这部分人员的档案转到民政局,组织关系在其就业前放在社区,有的一、两年不能就业。这期间社区党组织对他们的表现情况并不了解,致使一些预备党员不能按期转正;(7)流动人才中的党员。这部分人员多为科技人才,但有的长期脱离组织,对这部分人的管理也是一个难点。而目前我市街道党工委和社区还没有在流动人员中建立党支部,有一部分流动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之外,组织观念日渐淡漠,思想上、行动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仅未能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而且容易成为不合格党员。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针对社区基础设施差,党员活动室紧张的状况,多渠道筹措资金,以缓解社区活动室紧张状况。另外,要在省、市关停并破的企业党员移交社区工作中,积极协调,同步考虑党员活动场所,弥补社区基础设施薄弱问题。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的共建优势,联系社区的新情况、新变化,遵循“同步规划,适当超前,因地制宜,共享共用”的原则,坚持“五个有”(有必要的固定场地、有基本的设备和资料、有党支部生活园地、有经常性的组织活动,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大力加强社区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
第六,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民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要积极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和政府各有关部门共同抓社区党建工作的格局。各区、县人大、政府、政协要关心和支持社区党建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各区、县所属系统党组织,要对所属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提出要求,尊重和主动接受社区党组织的指导和协调。要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及时解决社区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经常深入社区,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社区党建工作的新经验。特别要研究新情况,抓住社区党建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加强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社区党建工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