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文明感想
一、基督教哲学概况
中世纪哲学同历史上的中世纪(6-16)不太一样。这里是哲学史的分法,1500年。
基督教哲学。基尔松首次用之来称呼中世纪时期的哲学形态。
第一种形态是2~5世纪的教父哲学,5世纪为其鼎盛时期。希腊教父、拉丁教父。代表人物有德尔图良、奥古斯丁等。
第二种形态是9~15世纪的经院哲学,13世纪为其繁荣时期。以托马斯主义为主导思想。
第三种形态是19世纪末出现的新经院哲学,即新托马斯主义。代表人物有利奥十三世、曼尔西埃、格拉布曼、j.马里旦、.h.吉尔松、y.西蒙、g.a.韦特尔、波亨斯基等。
广义上说有基督教的内在构成意义上的哲学都是基督教哲学。通俗说,基督教构成某种哲学的要素。这里发生着哲学与宗教的相遇:改变哲学,也改变宗教。哲学与宗教:理性(反思和概念)和信仰(启示和直觉、体悟)
哪些改变。
超验性、内在性、自由、超自然主义观念
基督教哲学的诞生。自身理论建设,对哲学的追求,伦理学中的神和安宁,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与其它宗教的论争。
来源:希腊哲学:理性、必然性。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主义和斯多亚主义。
犹太教,圣经。特点:一神论与绝对性,原罪与意志自由;复活与历史原则(尘世与天国:经验与先天)
二、德尔图良
东汉曹丕称帝时代。也出生在北非。
德尔图良所使用的神学方法,主要以写作思辩性的基督教神学与反对异端的著作为主。有人称德尔图良是“希腊最后一位护教士”,亦有人说他是“第一位拉丁教父”。德尔图良对于三位一体与基督的神人二性这两个教义的阐明,为后来东方与西方两个教会的正统教义奠定了基础。因他首先发现理性有极限,人在冲破这个极限的时候,就应该有信仰做指南,发展人生的未来,他以为在人性的能力中,除了感观之外,还有理性,在理性之上,还有信仰,人的感观所不能达到的极限,由理性可以补足,在理性所不能达到的极限,便由信仰可以补足。当他在世上的年日,那些新约书信的原本仍然存在,他称基督教的经典为《新约》。他的著作中曾引用《新约》一千八百多处,有消极反对当时的异端又有“护教学”,积极的为教会的学说辩护,将自己的信仰用希腊哲学,罗马辩论的形式表现出来
思想:
1.信仰与理性的对立。雅典和耶路撒冷有什么共同之处。理性导致争论和分歧;只有信仰才能克服。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思想。上帝是纯形式,所以是一,万物因为上帝才存在。
中世纪有关种和属的三个论题。是否独立存在,是否寓于理智之中,是否有形体。→开启了中世纪唯名论与唯实论的争论。
波埃修的观点。种和属在本体论意义上不能独立存在,在认识论上以思想的形式存在。事物的相似性能够被心灵思索并真正地直觉到,当它们在个别事物之中时可被感觉,当它们在共相中时可被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