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研究要倡导良好学风
青年研究要倡导好的学风。好的学风,可以推动青年研究沿着科学的轨道向前发展,学风不正,则可能使青年研究流于肤浅、出现谬误甚至滋生学术腐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青年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目前也还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浮躁、浅薄、缺严谨和少新见。
如何进一步做好青年研究工作。最近,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教授黄志坚,请他谈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黄教授认为,当前青年研究的学风建设,有必要从以下八个方面做出有力的倡导。
一倡选题实在有新意。做研究选什么主题,立什么课题,要讲究实在。实在的要义,一是要体察社会的实际需要,二是要依据自己的实际水平。一个好的选题,应当是从实践中来并具有现实的意义。这就要求选题人要有与时俱进的眼光,善于跟踪时代的发展,捕捉到社会最需要做出理性回答而自己又是力所能及的问题。研究的题目存在于实践之中,青年中的热点和疑点,青年工作中的难点,恰恰就是青年研究的重点。
二倡观点准确忌片面。分析研究青年问题,离不开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提出观点。观点和概念的准确无误,是评价一项研究报告或一篇著述科学性强弱的尺度。一个观点,一个概念,如果使用不当,不能确切表达作者所要描述的事物的性质,那么无论是“过”还是“不及”,都会丧失其科学性,乃至成为谬误。观点的偏激和片面,是青年研究中常见的一种硬伤。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七倡建设意识重转化。我们从事的各项调查研究,究其目的无不是为了应用,都是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于青年和青年工作,因此,我们的研究,要有强烈的建设意识,重视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当然,在研究中是需要揭露问题的,但揭露不是目的,重破轻立,有破无立,这种研究不但于事无补,而且其本身的研究也缺乏建设意识。
八倡文贵精萃有文采。精粹与文采,并非只是文学作品的独家专利,社会科学的论著以及各种文体的调查报告,亦应重视和讲究。一篇学术佳作,不但要求观点准确,思想深邃,逻辑严密,而且应当是用词得体,措词贴切,词汇丰富,言简意赅,既具思想性,又有可读性。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要有长话短说的能力,要有字斟句酌的态度,要有文不厌改的精神,要有剪除“多余文化”的勇气。
黄志坚教授倡导的青年研究的学风,既是他个人多年从事青年研究工作的宝贵经验的总结,同时也对所有从事青年研究的学人有相当的借鉴和参考意义。我想,这也是我们做这一访谈的初衷,但愿它能对青年研究工作者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