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工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研究
【国民经济】
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研究
——2011《中国工业经济》青年作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论坛观点综述
杜群阳,项丹,俞斌,李凯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摘要】
本文对2011《中国工业经济》青年作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论坛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综述,这些观点涉及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区域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与出路,产业经济研究的学术方向和方法等方面。文章反映了国内青年学者围绕产业经济、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等问题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产业经济;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学术方向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80x(2011)
2011年8月22-23日,2011《中国工业经济》青年作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论坛在浙江杭州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和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联合主办。会议提交学术论文53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单位的70多位青年学者参加了研讨。开幕式由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院长虞晓芬教授主持,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陈杰教授致辞。会议由专题报告会、分组报告会、编辑作者交流、企业考察四大版块组成。
专题报告会分两个时段。第一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李平研究员做“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主题报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程惠芳教授做“浙江省146家龙头企业转型升级问题”主题报告;第二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研究员做“中国产业经济研究的学术方向”主题报告,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社长、副主编李海舰研究员做“改造我们的研究”主题报告。专题报告会分别由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副院长杜群阳教授和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肖海林教授主持。
分组报告会设四个会场,分别由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郁培丽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李永强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郑江淮教授、安徽大[收稿日期]20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球价值链中我国企业创新型市场势力提升研究”(批准号71073143),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跨国创业导向与国际化绩效:影响机理和实证研究”(批准号71173195),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国际化企业的创业导向问题研究”(批准号10jdjs01z),浙江省软科学重点项目“追赶式海外r&d投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批准号2010c25040),浙江省软科学重点项目“跨国公司纵向控制及我国企业应对策略研究”(批准号2010c25042)
[作者简介]杜群阳(1976-6),男,浙江金华人,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项丹(1988-3),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俞斌(1977-9),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凯(1982-10),男,山东胶州人,浙江工业经贸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1学商学院党委书记杜鹏程教授主持,并由陈艳莹、江飞涛、刘林青、沈红波、晏宗新、石军伟、杜群阳、汤吉军等作重点评论。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副社长高粮副编审主持了《中国工业经济》编辑部与到会青年作者交流座谈会。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考察了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和吉利控股集团。
一、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平就“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作了主题报告。他从“十一五”工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工业发展水平评估、“十二五”工业发展趋势、产业政策评价四个方面对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进行了全面阐述。他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工业规模从“十一五”初期的全球排名第四跃升为第二,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具有三大特点,①工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突出,具体体现在:工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工业是对外贸易的主力军;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吸纳就业的重要部门。②工业增长质量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产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地区差距有所缩小;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等方面。③行业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行业协会作用增强。
在阐述对工业发展水平的评估时,李平研究员在以生产效率、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国际竞争力、工业增长为五大指标的工业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得出“十一五”期间,工业整体指数有所增长,绝大部分工业行业处于增长状态的重要结论。他指出,①从生产效率指标来看,2000年以来,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保持增长态势,其中技术进步是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十一五”的前四年,相较于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工资增速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中国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不断减弱。②从工业增长指标来看,“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工业平均增长速度超过gdp的增长速度。③从技术创新指标来看,工业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十一五”期间,拥有r&d活动的大中型企业数量以及大中型企业的r&d支出急剧上升;创新方式更加多样化,中国工业企业正处于由吸收创新向自主创新、由适用创新向突破型创新转型转变的过渡阶段,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外部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引进应用;研发投入强度明显加强,研发活动越来越成为工业企业常规化、长期性的经营活动;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工业企业专利数量、工业企业的技术成果市场转化能力等均有显著提高。但是技术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相较于美国、德国等制造业大国,中国研发强度仍较低,对外技术依存度比较高,特别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装备仍然大量依靠外资企业和进口,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制高点掌握不够。④从国际竞争力指标来看,中国出口产品日趋多元化,出口结构进入相对稳定阶段,新兴市场贸易快速增长,市场结构多样化特征明显。⑤从可持续发展指标来看,中国工业能源使用效率不断提升,结构效应影响增强,高能耗行业比重下降对工业节能作用突出;废物初次治理效果显著,循环经济快速发展。⑥从工业结构角度来看,“十一五”期间,装备工业增长迅速,工业结构“装备型”重工业化特征推动了工业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工业结构调整处于“装备化”向“高技术化”转型升级的阶段。
在总结“十一五”工业发展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李平研究员对“十二五”工业发展趋势进行判断。他指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国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要素的价格优势减弱、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强化、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以及内需拉动工业增长作用增强。同时,李平研究员判断中国工业未来发展方向时指出,①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将推动重化工业进一步深化,并且由规模扩张向深化发展转变。②先进制造业将加速发展。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加速转变是中国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迈进的一个
2显著特点。③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培育。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呈现融合化发展的特征,实现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④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将全面提速,从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拓展。
在产业政策方面,李平研究员总结了“十一五”的政策特征,①“十一五”中国产业政策呈现政策目标聚焦化、政策体系系统化、政策手段多元化的突出特征。产业政策目标聚焦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更加注重产业内结构调整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大抑制产能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十一五”期间,形成以产业结构政策为核心,产业组织政策、布局政策和技术政策协同发挥作用的政策体系;形成以引导手段、管制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的三大产业政策手段,政策手段更加多元化。②“十二五”时期的政策走向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由大到强,这一时期,中国产业政策将以推动形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着眼点,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为未来产业政策的主线,形成既有统一顶层设计、又能适合区域差异化要求的产业政策体系,淘汰落后与发展先进协同推进的产业结构政策,推动兼并重组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并举的产业组织政策,把加强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的产业技术政策,促进产业集聚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江飞涛助理研究员就地区竞争、体制扭曲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进行交流。他指出中国的财政分权体制和以考核gdp增长为核心的政府官员晋升体制,使得低价出让工业土地、牺牲环境和帮助企业获取金融资源成为地方政府竞争资本流入的重要手段,此类行为导致严重的风险外部化效应,扭曲了企业的投资行为,导致企业过度的产能投资、行业内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而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需要在土地产权、环境保护体制、金融体制、财政体制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改革。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艳莹副教授交流了论文“风险厌恶与国有寡占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她从缺少职业经理人市场、优越的生存环境和目标多重性三方面研究了国有寡占企业风险厌恶倾向的成因,认为风险厌恶倾向使国有寡占企业面对成本风险时,价格和产量相对利润最大化值分别升高和降低,面对需求风险时,价格和产量均低于利润最大化值,两种情况都使国有寡占市场资源效率低下。她认为应建立国有寡占企业建立双重绩效评价标准,除了以效率为核心的一般性指标外,还要从重要供给目标的实现、紧迫危机的应对、市场运行秩序的改善、社会公平的实现等方面建立政策性指标。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郁建兴教授、沈永东博士研究生提交了论文“行业协会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类型及其实现机制”。论文认为行业协会对内职能中的“规划发展”、“设计研发”、“品牌创新”和“市场营销”,与对外职能中的“对外交流合作”、“与政府部门合作”等,构成了它促进产业升级的六个基本维度。“行业协会自身实力”决定了协会对内外部资源的汲取能力,“政府等其他机构”和“产业类型与产业地位”分别决定协会的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协会的资源汲取能力大小和内外部资源的多少决定其在产业升级中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强弱。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简泽讲师提交了论文“从国家垄断到竞争:中国工业的生产率增长与转轨特征”,讨论了市场竞争的引入与增强对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他认为,一方面,市场竞争为在位企业提高生产率提供了激励,从而推动了企业层面的生产率增长;另一方面,市场选择机制改善了跨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促进了总量生产率的增长。因此,作为中国经济转轨的基本特征,从国家垄断向市场竞争的转变成为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源泉。
上海财经大学500强企业研究中心余典范讲师将多国多部门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分解技术用于中国产业结构问题的分析,将产业结构效应分解为乘数效应、反馈效应和溢出效应三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产业关联特性进行了静态和动态考察。他的研究结论表明,我国产业关联的溢
3出效应、乘数效应和反馈效应的重要性是依次递减的;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重要问题在于成长性的缺乏,产业自生能力很差;产业在发展中的扭曲现象可能源于自生机制或关联机制,针对不同的机制扭曲需要不同的政策选择。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李晓萍博士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江飞涛助理研究员提交了论文“干预市场抑或增进与扩展市场——产业政策研究中的问题、争议与理论重构”。论文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存在的所谓“市场失灵”,实则多是“政府失灵”或“制度失灵”,实施直接干预市场型的产业政策只会使问题更为严重。产业政策应当以维护市场竞争、增进市场机能与扩展市场范围作为基本取向。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徐小华讲师交流了论文“政府引导、市场化、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他的实证研究表明,市场化进程是所有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政府引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在中部地区显著低于东部和西部;第一产业比重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产业结构升级可以显著推动经济增长。因此,继续深化改革、加强政府引导和合理干预、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措施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广州金融学院周建安副教授提交了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他认为,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与金融市场的放大作用,南北经济差距将会长期存在。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南北经济收敛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当南方国家经济中存在自主创新时,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越宽松,金融市场效率越高,越有利于南北经济收敛;当南方国家经济中缺乏自主创新时,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越严格,金融市场效率越高,越有利于南北经济收敛。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秦敬云副教授交流了论文“我国经济增长率中长期演变趋势研究”。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到2020年我国经济都将维持在10%左右的高增长率阶段,但2020年前后应该是我国经济增长的转折时期,因而经济增长率在之后出现急速下降的趋势,并在2030年左右下降到5%,进入低速均衡增长时期。
二、区域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惠芳以“浙江146家工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分析”为题,从浙江省在自身资源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开始,以浙江省146家工业龙头企业为例,阐述浙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背景。程惠芳教授指出,“十二五”浙江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有:①浙江虽是经济大省,但是经济小省,资源支撑能力有限,资源和要素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②浙江省技术人才短缺,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对传统制造业产生较大压力。③浙江节能减排压力增大,能源持续供给的能力面临挑战。④由于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国际贸易条件变化,传统制造业出口国际竞争力下降,出口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由此,程惠芳教授判断浙江工业经济进入了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阶段,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资源型、低成本、低水平、低效应发展方式不可持续,这将对浙江政府和企业带来严峻挑战,资源和要素的支撑能力以及经济空间的拓展成为“十二五”的两大主要问题。同时,程惠芳教授特别指出浙江省工业企业增加值逐年下降的现象,数据显示,浙江的平均工业增加率逐年下降,达不到中国平均水平,更是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工业企业增加值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产业或一种产品附加值的高低,是提高工业经济效力,可持续发展工业经济的关键问题。程惠芳教授判断,浙江省工业企业增加值逐年下降的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能源和原材料主要靠调入,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二是工业经济结构以低附加值的传统工业为主。
在浙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面临资源有限、经济发展空间约束的背景下,程惠芳教授归纳“十二五”时期浙江大型企业发展趋势如下:①浙江大型企业规模迅速扩张。浙江的企业多数是由小
4企业成长起来,近几年企业规模迅速扩张,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十二五”期间,浙江可能会有2-3家民营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②浙江企业成长速度加快,企业成长周期缩短。据统计,146家龙头企业平均成长期为20-30年,目前浙江企业已进入从创立起10年内就有能力成长为大型企业的阶段。③大企业集聚的趋势持续稳定,生产型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创新型企业、龙头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在杭州、宁波、绍兴,并且服务业大企业与制造业大企业互动发展。④浙江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浙江是市场大省、贸易大省,贸易、房地产、重化工业发展迅速。
程惠芳教授通过对浙江146家产业引领作用明显、成长性好、经济效益突出的工业龙头企业进行调研,对浙江工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的趋势进行判断:①浙江企业越来越重视研究开发的投入,研发投入的强度不断增加、规模持续扩张。虽然目前浙江企业还未完全实现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但是趋势已经十分明显。②浙江企业从模仿创新开始,逐渐向自主创新转变,部分龙头企业已经具备自主研究开发产品的核心技术和设备核心技术的能力。调研表明,企业更加重视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企业高度关注对核心技术的掌握。③浙江企业将更加重视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动,双螺旋模式显著。多数工业龙头企业已经基本经历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的完整的创新周期,基本形成动态创新体系,产品创新能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④企业从重视资源要素的集聚向重视创新要素集聚转变,从重视土地、资源、劳动力投资向增加对技术研究中心、核心技术领军人才、与国际顶级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产学研体系的投资转变,企业对创新要素和储蓄体系的投入不断增强。⑤浙江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更加重视著名品牌建设,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和改善民生。
程惠芳教授表示,工业企业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任重道远,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本与收益难以确定,特别是通货膨胀和要素价格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下,创新成本提高太快,企业转型升级的收益不确定性增加,企业创新投资的风险增加。②企业转型升级的创新支撑力量不足,银行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政府财政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规模不够,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③企业转型升级的领军型创新人才支撑不够,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成本大幅度增加。④转型升级的要素市场竞争不完善,在房地产高利润和资源投资高利润条件下,企业对技术创新投入动力和能力还不强,大量社会资本并未投资于技术创新,资本优势还没有很好地转化为技术创新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⑤政府对企业著名品牌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⑥转型中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够完善。
最后,程惠芳教授指明未来浙江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方向,留待大家研讨,包括:①政府创新战略导向与现实市场需求不同步的矛盾。②发展新型战略产业与强化现有传统行业比较优势的矛盾。传统行业投资见效快,新型战略产业风险大,到底哪一类产业对目前产业的转型升级更有效,需要深入研究。③持续提高劳动者收入与企业可持续盈利发展的矛盾。④增加创新投入与短期内提高企业效益的矛盾。⑤制造业企业规模扩大与资源能源供给支持的矛盾。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创新要素短缺的矛盾。目前浙江科技领军人才、技术人才、设计人才最为短缺,人才支撑不够。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刘丹鹭硕士研究生、郑江淮教授提交了论文“什么因素决定了企业的国际代工战略——基于苏州地区企业的实证研究”。论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的海外背景即社会关系网络是企业从事国际代工的主要决定因素。不同类型的企业从事国际代工受到企业自身特点的影响:制造业企业从事国际代工主要是基于成本优势;服务业企业决定从事国际代工的因素还包括资本密集度、企业家背景以及企业规模。生产最终品的企业,品牌构成其主要的竞争优势;生产中间品的企业,企业家的背景是从事国际代工的动力。竞争力强的企业,从事国际代工时会受到创新投入、技术密集程度、生产效率以及品牌的影响;竞争力弱的企业,企业战略较多受到
5领导人个人的影响。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桑瑞聪博士研究生交流了论文“本地市场需求、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论文指出,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对工资水平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最突出,而国外需求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制造业集聚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为负,而服务业集聚的工资效应为正,尤其在东部地区的作用最强;教育水平、物质资本投入对中西部地区工资的正效应大于东部地区,地区财政支持对西部地区工资的影响最小。因此,充分利用本地市场规模、发展服务业集聚是缩小地区间工资差距的重要途径。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abstract:thisarticleisanoverviewofforumon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ofchineseindustrialeconomy&2011″chineseindustrialeconomy”youngscholarsconference.thepaperssubmittedbytheyoungscholarsinvolvingchineseindustrydevelopmentandindustrialpolicies,theregionaleconomyandindustrialupgrade,eindustrialeconomyupgradebasedontheglobalvaluechain,theopportunityandtherouteofindustrytransformationandupgrade,academicdirectionandmethodofindustryeconomic,etc.thearticlereflectsthelatesttheoryandthepracticeexplorationoftheyoungscholarsengagesintheareaofindustrialeconomicsand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ofchineseindustries.
keywords:industryeconomy;the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ofindustrialeconomy;academicdirection
即时联系方式:杜群阳137571691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