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发展分析

摘要。对北京地区二级及以上医院和部分外省市医院的信息共享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向上级或属地管理部门报送的统计类数据、业务监管类数据、行政管理类数据、患者病历类数据、实现方式和是否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上报数据进行统计构成比分析,同时对机构间信息共享调阅中涉及出院小结、住院首页、检查记录、检验记录、用药信息、门诊记录方面的内容,通过向其他医院和社区共享调阅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比较,最后探讨了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发展现状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互联互通

1引言

建立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是医疗行业信息化进程最重要的工作,医疗信息共享水平的高低,体现了我国医疗信息化的进程,也代表了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建设水平[1]。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整合区域内卫生健康信息资源,实现医疗行业之间以及与其他行业医疗数据的共享、交换和协同服务,完成区域医疗信息资源的互通互联[2],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协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趋势。医疗信息在医院内部和医院之间的共享不仅为医院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也是国家建立区域协同医疗的重要技术支撑。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向北京地区二级及以上医院和部分外省市医院发放调研问卷,不包含部队武警所属医院,共计北京263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101家,二级医院161家;外省15家医院,均为三级医院。共收回问卷131份,回收率为47.1%,北京116份,外省15份,北京三级医院60家,回收率为59.4%(占北京地区三级医院59.4%);二级医院56家,回收率为34.6%(占北京地区二级医院的34.6%)。

2.2研究内容。本文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的范围分为向上级或属地管理部门报送数据和机构间信息共享调阅,其中,向上级或属地管理部门报送数据包括:统计类数据完成情况,业务监管类数据完成情况,行政管理类数据完成情况,患者病历类数据完成情况,向上级报送数据的实现方式:系统对接、文件导入、手工录入以及这三类的交互方式;是否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3]。机构间信息共享调阅包括:向其他医院提供信息共享调阅,内容为出院小结、住院首页、检查记录、检验记录、用药信息、门诊记录;向社区提供信息共享调阅情况,内容为出院小结、住院首页、检查记录、检验记录、用药信息、门诊记录。

3结果

3.1向上级或属地管理部门报送数据

3.1.1统计类数据完成情况。统计类数据向上级或属地管理部门报送的完成情况达到75.6%,三级医院完成率较高,达到88.0%,北京三级医院完成率最高,达到90.0%,二级医院完成率较低,为58.9%。

3.1.2业务监管类数据完成情况业务监。管类数据向上级或属地管理部门报送的完成情况达到56.5%,三级医院完成率较高,达到72.0%,北京三级医院完成率最高,达到73.3%,二级医院完成率较低,为35.7%。

3.1.3行政管理类数据完成情况行政管理类数据向上级或属地管理部门报送的完成情况为46.6%,三级医院完成率较高,为58.7%,外省(三级)医院完成率最高,为60.0%,二级医院完成率较低,为30.4%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4.2机构间信息共享调阅已经起步,但仍需提升。向其他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患者信息共享调阅已经初步开展,门诊记录、用药信息、检验记录、检查记录、住院首页、出院小结等信息共享调阅内容均有不同程度的实现。但向其他医院提供信息共享调阅实现率较低,需要提升,实现最好的是外省,均达到46.0%。三级医院共享调阅程度比二级医院共享调阅情况好,但最好的三级医院门诊记录共享调阅,仅为44.0%。向社区提供信息共享调阅的比率也相对不高,外省情况相对比较好,外省医院关于检验记录和检查记录向社区提供调阅的比率达到60.0%。三级医院比二级医院情况要好。

4.3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存在的问题。区域医疗信息来源医疗卫生机构、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的相关数据,具有来源广、种类繁多、信息量大、存储分散等特点,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区域医疗数据重复输入,信息分散,导致资源浪费和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存储和共享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信息集成平台[5];对于个人隐私、生命健康等重要数据缺乏统一的卫生信息管理机构管理和政策法规保障信息共享的安全。

4.4建立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的机制。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接口,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之间、同上级管理部门或其他行业之间的医疗信息共享和交换,建立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机制,构建统一的信息集成平台,对卫生健康数据的存储、发送和接收进行统一协同,设置统一的管理机构对信息共享进行监督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