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三必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号角。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都在密切期盼和关注着我们党的这一伟大承诺。全党上下和各级干部更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千方百计帮助那些离小康目标尚有差距的农民脱贫致富。一年的扶贫攻坚,在给我们带来成绩和经验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对扶贫工作的深刻认识和帮扶措施的日臻完善。
一、扶贫工作必须克服五种现象
无论是数据统计还是现场堪验,都显示2015年的扶贫工作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有一批贫困户在组织和干部的帮助下已脱掉了贫困的帽子,而且个别户头还成为了致富的先进典型,并开始回报社会,用自己的技术和方法帮助他人致富脱贫。关于具体做法和成功的经验,各级各地已有总结介绍,此文不再赘述。毋庸讳言的是,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些阻碍扶贫工作顺利进行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出现,让我们必须面对。
一是思想认识提高程度不够。有一些单位,有一些干部,甚至是个别领导干部对扶贫工作的认识还存在差距。他们错误地认为,贫富差距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存在,亘古有之,即使像美国那样富裕的国家,照样存在着贫困户,我们没有必要小题大做,大动干戈;他们错误地认为,扶贫是扶贫办的事,或者说是乡镇政府的事,不应该兴师动众,劳命伤财,把与自己工作职责毫不相关的事情强加在自己身上;他们错误地认为,有些贫困户是无论如何都扶不起来的阿斗,缺劳力缺资金缺技术,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帮助他们脱贫是牛啃南瓜,无处下口;他们错误地认为,我们国家已是世界经济强国,如此兴师动众,还不如国家一并兜底。
二是扶贫对象精准选择不准。造成此现象的因素较多,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在的。当中央安排精准扶贫工作时,个别地方为了今后任务易于完成,就以好充次,把富裕村当成贫困村上报,与中央规定严重不符。有些农户,过去为了脱贫致富,家里借钱购买了四轮车,或者办了经商营业执照,钱没有找着不说,相反还加深了贫困,但因家里有车,又不符合纳入贫困户的条件。有些农户,查询家中人均收入,已超出了贫困户规定,但因病或因孩子上学,家里确实又很困难。有些农户,女儿嫁人单独生活,老两口收入极差,应该纳入,但看其女儿家的收入又难以确定。同时,村与村、镇与镇、县与县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尺度悬殊。
三是帮扶方法对症下药不佳。按照中央要求,对贫困户实行“三个一批”,即产业扶持一批,医疗求助一批,低保兜底一批。其实,导致大部分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并非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豆油麦醋泾渭分明。在这个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只要拥有技术或劳力都不会穷困。大部分贫困户都是因病,而且多数是慢性病导致劳动力缺乏,从而又导致长久贫困。有个别贫困户还因久贫后精神颓废,对生活对未来丧失了信心,以烂为烂,以至于懒散成性。如果我们仅仅简单地一分为三,不综合用药,贫困这个疑难杂症是难以根除的。
四是落实帮扶措施触底不够。部分专家比较推崇的是产业就业扶贫和医疗救助扶贫,似乎只要给贫困户找到一个产业,抑或把一笔钱送到贫困户手中,贫困户就像久旱之人喝了一杯开水那样,立马精神振奋,双腿一伸就迈进了小康行列。基层干部非常了解自己的贫困户,知道大部分人要靠产业致富是不现实的。产业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对市场的依赖非常强,现在还留守在家的几乎都是祖孙两辈,老小都无文化无劳动力。医疗救助对部分贫困户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及他们所欠的款项和预期的费用。
五是扶贫工作报怨思想抬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贫困户并非全都是懒汉户。他们落到今天的境地并非是他们的内心愿望。在生活质量下滑的过程中,他们也做过奋起的努力。大部分贫困户至今都还在咬紧牙关,千方百计往上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贫困户为什么还陷落在穷困线上,肯定有很复杂的原因。然而,我们有些干部却是三分钟的热情,他们把扶贫工作理解成了突击工作,想一蹴而就。他们关着门在办公室把计划做得巴巴适适,然后揣着计划到村到户走一趟后,先前的热情和干劲完全被超出预想的现实消灭得干净干净,回到单位就心灰意冷了,甚而牢骚满腹,怪这怪那,甚至还责怪扶贫办不应该把他们列为帮扶单位。
二、扶贫工作必须强化六个方面
没有全国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我们未来五年的发展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要让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因此,开弓没有回头箭,摆在全党和全国各级干部面前的试卷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无论困难有多大,工作有多难做,我们都必须添措施、鼓干劲,勇往直前不旁顾。
一是领导重视是基础必须强化。各级党组织、各级干部一定要重新认识党中央的英明决策,重新提高对帮助农民脱贫致富重要意义的认识,重新部署精准扶贫工作。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出面就不难。要改变目前个别地方、个别单位存在的“中央热地方冷、上级热下面冷、领导热干部冷”的现象。要改变个别地方、个别单位敷衍塞责的现象。除领导干部要下深水真扶贫外,还要把最有实力的单位和部门,最有能力的干部和党员派到扶贫工作第一线去。只有领导重视到了位,领导手中的资源调配才会到位;只有领导重视到了位,驻村干部才会安得下心、使得上力;只有领导重视到了位,各级党组织和各级干部才不会懈怠,才会呈现“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想方设法抓扶贫”的工作局面。
二是统一认识是源泉必须强化。首先是各级党组织的认识要统一。在前期的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上面热下面冷的现象。县级及以上党组织的认识是高度统一的,但个别镇、个别村的认识统一还不到位,认为既然落实了帮扶单位,那扶贫工作就是帮扶单位的事了,坐等帮扶单位拿人来、拿钱来、拿项目来。个别镇、村,甚至连会议都没有开一次,更不要说制定扶贫方案。其次是各级干部的认识要统一。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个人服从组织,这是我们党铁定的纪律。既然中央制定了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那我们党内的每一位同志、每一名干部就必须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必须付出我们所有智慧和精力,调动能够调动的资源,全力支持那些还生活在小康线以下的农户脱贫。只有干部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贫困户脱贫才有希望。只有全党统一和提高了思想认识,“两个一百年”目标才会如期实现。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五是扶劳力,增强脱贫致富的基础。对缺劳动力的户头,单一给钱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要组织党员干部帮助春种秋收,担水担煤,先解决好基本的生存问题。如果贫困户基本的生存条件不先解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脱贫致富也只能是印在纸上的方案、刷在墙上的口号、写在报告里的套话。
六是扶市场,增强脱贫致富的成效。指导和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要解决好市场销路问题。历史的教训不可谓不多,各级政府号召群众种过的树、养过的牲畜还少吗。但成功的又有多少。给农民带来效益的又有多少。其主要原因就是只重视叫农民种,却忽略了帮助农民找市场。结果是结的果烂在树上,种的瓜烂在地上,以至于群众对政府指导发展生产的能力产生了质疑。因此,我们在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时,一定要未行兵先行败路,打有把握之仗。
七是扶大局,增强脱贫致富的长效。我们不能把扶贫仅仅理解为扶持各个贫困户。扶贫是党中央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一项长治久安的政治任务。驻村干部和帮扶干部,不但要把贫困户的生产生活作为帮扶的主要任务,还要把贫困户的政治观点、文明习惯、综合素质做为帮扶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应该把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和村干部培训也纳入扶贫的工作重心,既扶物质的又扶精神的,既扶当前的又扶长远的,既扶表面的又扶本质的。只有这样,我们的扶贫工作才会立竿见影、卓有成效,贫困户才会顺势而起、永不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