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力市人民医院出台精准扶贫惠民政策
精准扶贫政策下官民良性互动研究
基于2县3镇7村18个典型案例与152份对贫困户的问卷,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扶贫干部和贫困户的行为,以及外部环境因素,来解释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官民互动不良的原因,并此提出政策建议,旨在优化扶贫干部和扶贫户的互动方式,提高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效率。
一、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现状
精准扶贫政策从试点到大面积推广,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今剩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但也不乏“等靠要”之类的硬骨头,真正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之时,仅仅关注产业扶贫等硬件措施,而不注重人的复杂心理等因素,已经远不能适应精准扶贫的要求。
自精准扶贫政策提出后,国内关于精准扶贫的探讨如火如荼,目前知网上关于精准扶贫的文献已有2万余篇。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精准扶贫中的不精准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当前精准识别存在问题,并立足于基层组织的视角进行剖析;对精准扶贫政策的外在困境进行针对性解决,还有相关学者对扶贫绩效进行了专门研究,设计出一整套精准扶贫指标;认为精准扶贫工作模式与机制建构仍需改革创新,精准扶贫的具体实施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完善;聚焦于产业扶贫,总结地区特色产业扶贫模式;认为教育扶贫是当前扶贫开发新阶段的主要路径和措施,并提出教育扶贫与当前制度、思维、扶贫主体等存在矛盾与问题;从贫困户行为角度出发,从国家、农户自身角度阐明村民争当贫困户的原因;在贫困户行为基础上,强调完善发展型生计和保障型生计支持政策,实现贫困户自身的造血能力;鉴于贫困户行为多元化,提出农业资源分配合理化。
近几年来,有关精准扶贫的研究虽多,但是从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查询到的结果可知,基于研究政府及贫困户的行为作出的政府和贫困户互动关系的相关研究则极少。本文从社会学与管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期能有效地解决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官民互动的问题。
二、问题表现及其原因
(一)官民沟通存在的问题
1.扶贫干部工作方式不当。表现为扶贫干部无暇解释或者无法说服贫困户。部分扶贫干部默认“跟他们说了也不懂,干脆简单点”。镇政府的扶贫干部,对于村庄的“等靠要”贫困户,表现出不耐烦的心态,认为只能采取兜底的方法。
2.贫困户单方的表达障碍。部分贫困户要么默不作声积攒埋怨,要么采取极端的方式。
3.部分贫困户主体意识不强。部分贫困户不知道、不参与扶贫政策的实施,“等靠要”惰性思想严重。这种贫困户认为扶贫就是给钱,扶贫就是国家“给我”脱贫而非“助我”脱贫。他们极容易“摇摆脱贫”,即在贫困线上摇摆,脱贫后易返贫。
4.官民难以达成共识。如,在扶贫过程中,部分贫困户动不动就上访、打市长热线,存在“不给就闹”的现象。
(二)原因分析
1.贫困户方面。第一,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许多贫困人口由于受教育程度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形成了懒于工作、依赖福利的习惯,他们将“国家给我脱贫”视为理所应当,认为国家有义务“给”而不是“助”他脱贫。数据分析显示,有接近50%的贫困户认为国家应该直接给钱。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完善贫困户可持续脱贫制度,保证相关制度详细透明,完善产业扶贫规章;完善扶贫法律规章,细化工作流程,规范贫困户评选与退出操作流程;完善干部的扶贫政绩考核制度。
四、结语
总而言之,政府应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得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不仅仅具有政策上的合法性,还具有在农村伦理中的合理性,使得政府行为能够为贫困户所理解。通过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扶贫过程中的行为,使得扶贫干部的行为有依据,减少脱贫工作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