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统计党建工作的发展及其经验

一、建国以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就由起初的“三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发展到后来的“四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再到如今进一步发展为“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

(一)不断发展与曲折混乱时期

从1956年到1976年二十年间,是党的建设遭遇曲折和失误的时期。这期间既有1956年至1966年前十年期间党的建设得到发展的过程,也有1966年至1976年后十年党的建设遭受严重挫折的经历。在前十年党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党的建设有两个发展趋向。一个发展趋向是正确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积累了一些正确和比较正确的实践经验,另一个发展趋向是错误的趋向,这就是党在探索执政党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错误的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实践经验。这两种趋向不能截然分开,许多时候是互相渗透和交织的,不但共存于全党的探索过程中,而且也往往共存于党的主要领导人的认识发展过程中。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建设具有如下特点:(l)中国共产党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错误。(2)在党中央领导的核心中,由于毛泽东的个人专断破坏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使林彪、江青集团得以滋生。并借机推波助澜,干扰破坏,篡党夺权,从而加剧了灾难的严重性。(3)党内健康力量为捍卫党的原则,抵制“左”倾错误领导,进行了许多特殊形式的斗争。这种斗争代表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光明面,正是这种力量的发展壮大,才最终导致了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由于“左”倾错误的延续,党的建设在徘徊中前进,还未完全走上正确的轨道。由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导致了党的建设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又经历了曲折发展。

(二)拔乱反正时期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禁锢,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使全党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体主义中解放出来,为全面恢复和发展我国经济建设指明了道路。

(三)全面成熟发展时期

十七大报告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这32个字定位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根本宗旨,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二是“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这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反映,是我们党的时代特色,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前提;三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这是从严治党,面对现实挑战的举措,体现了党在自身建设上的目标要求;四是“富有活力、团结和谐”,这是一个动态的尺度和标准,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必备的素质

二、统计党建工作发展与经验

建国以来,统计系统的党建工作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重视发挥党的优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新形势下,统计工作者要总结建国以来党建工作的成败得失,深人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思想作风、工作方法,大力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创新,不断提高统计党建的工作水平。

一、改革开放以前统计党建工作的发展

(一)初建核心时期《1949一1965年》

1.1949—1957年,“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时期的统计发展

2.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统计

3.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统计

(二)混乱停滞时期(1966一1976年)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坚持建设高素质的统计领导班子

(四)充分发挥统计系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五)坚持以人为本的统计教育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