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体会

一:管理现状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强化质量管理是维系医院与病人生命安全的纽带。我院于1992年11月就成立了病历质量检查小组至今,从小到大,从单一的终末病历质量检控到成立网络环节质控、直至目前的三位一体的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在不断成长、完善、壮大,质量管理力度在不断加强,改变了以往组织不健全、制度不落实、监管不力、措施不全、奖惩不严等弱点问题,加大了医疗质量监控力度和规范化管理,医疗质量明显提高,各种指标均有大幅度提高:甲级病历率达到95%,医疗纠纷的发生,从例/下降为例/年,各项数质量指标稳定,符合等级医院标准,确保了病人医疗安全,提高了临床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具体做法如下。1建立质控组织

进行医疗质量规范化管理,首先要健全质控组织。我院建立了三级质控组织,一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研究、处理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上的重大问题;二是加强职能科室建设,质控科、医务科、感控科、护理部各司其责保证质控工作正常运行;三是建立科室质控小组,由科主任、质控医师和护士长(病案员)等组成,负责本科室环节质量把关的具体工作。三级组织严格履行各自职责,自下而上,一级向一级负责,确保了质控工作的顺利进行。2完善质控制度

1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管理制度是搞好质量管理工作的保证[3]质控科成立后,我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有关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医疗质量奖惩考核制度》、《质控员工作职责与奖惩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防范医疗事故预案》、《重大医疗和医疗纠纷报告制度》、《医疗纠纷处理程序》、《关于加强病案管理的规定》《关于加强电子病历管理的规定》《关于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规定》《科主任、医师、护理病案工作日》《医护大查房讲评制度》《质量管理简报网上通报制度》等一套科学、完整、切合实际的质控管理制度。使全院每个岗位的医务人员有章可循,每个层级的管理干部在质控工作中有职责要求,有任务在肩。3严格制度管理

建立健全医院质控规章制度,落实是关键。落实制度主要靠人,单有职能科室的认真负责和严格要求是不够的,要把制度融入每个医务人员日常工作中。医院始终强调把落实核心医疗工作制度放在医疗工作的首位,使各项医疗工作在制度的规范下有条不紊地开展;建立反馈机制非常重要。质控科实行了质控工作定期总结、评比、网上通报等制度,使监控信息及时传达到每一个人,使医疗质控工作始终在健全的制度保证中正常运行。制度保证主要强调严肃性和稳定性。严肃性就是要求全院各科室在执行质控制度时必须照章办事、一丝不苟。稳定性就是在施行新的制度时要力求稳定,制度颁布之前要慎重,尽可能的考虑全面,注意文字严谨,尽量减少漏洞,一旦颁布实施,

2不能朝令夕改,力求保持稳定,坚守制度非常重要。其次要注意工作方法和管理手段。医疗质控组织通过每月检查、不定期抽查和从病案中发现的问题,随时检查了解制度落实情况。采取奖惩的方法对制度落实工作进行鞭策督促;视各项质控规定的落实程度或执行情况分别给予奖惩,使每个科室质量工作的优劣与每个医务人员的季度、年终绩效考核、奖金挂钩;这样有效地保证了质控制度的落实。4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操作规程

我们主要抓了自查、抽查、检查三个重要环节,取得较好的效果。

4.1自查各专科室住院质控总医师、病案员按医疗文书书写规范要求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条款自查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并写出月工作小结,在科室主任领导下组织整改

4.2抽查由质控科不定期组织抽查各科室医疗质量。内容包括环节病案抽查、交接班记录、工作记录手册、检查检验报告单回粘、门诊病历、处方及各种申请单等。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采取边检查、边整改的办法提高各科室管理水平。

4.3检查质控科、医务科、护理部、门诊办公室、设备科、药剂科、每月按质控要求参加医院组织的全面医疗护理大查房,对各临床科室进行全面医疗质量检查。总结取得的成绩,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整改。5狠抓医疗质量

根据医院制定的医疗质控标准,抓医疗质量从基础医疗质量,环节医疗质量,终末医疗质量入手,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促进了医疗质

3量的提高。

5.1抓基础医疗质量

5.1.1抓各科室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常规、诊疗规范使广大医务人员认识到各项技术操作常规、诊疗规范是基础医疗质量最根本的保障体系。医务处要求各科室拟订“三基”培训目标、任务和进度,职能科室经常下科室检查落实情况。对新入院的医务人员坚持岗前培训制度;实地检查组织学习记录情况,现场抽考医师、护士的“三基”理论及技术操作。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三基培训”得到了有效的落实,今年以来,全院各科室基础理论抽考成绩医生平均分在80分以上,护士平均分在90分以上。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狠抓合理用药,对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情况纳入常规质量检查范围,有效地保证病人用药的安全。连续几年来,药品比例都控制在35%左右,受到各级检查组的一致肯定。

5.2抓环节医疗质量

5.2.1重点落实医疗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提高医务人员遵守基本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对各科室的各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医务处机关、职能科室实行每日夜间巡查制度;每周一查制度;强调医疗核心工作制度重在落实。同时还注重重点病人的监控医疗质量有其产生、形成与实现的过程,而形成过程的工作任务最重,情况复杂多变,是质量管理的难点。是医疗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重点加强了疑难、危重、大手术3种病人的管理。医务处相关人员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手术、治疗方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其次在工

4作中紧紧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强调遇有危重患者,一定要全力以赴。各科室对危重病人高度负责,积极抢救,不分节假日和白天黑夜,随叫随到。对于疑难病例、重大手术,重视多科室会诊及术前讨论,强调协作,发挥军地专家的作用,保证了病人治疗的及时性。由于管理得当,提高了医疗质量。

5.2.2抓医疗的薄弱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质量管理就是找问题,找缺陷,发现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并最终解决问题。作为综合性医院,尤其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医疗纠纷的出现具有一定的概率性,积极妥善地处理每起医疗纠纷固然重要,但如果仅限于纠纷本身的处理,而对某些纠纷暴露出的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深入解决,医疗质量就得不到提高。近年来我们注重通过分析已发生的医疗纠纷原因,抓薄弱环节,对医疗工作存在问题的个别科室和工作环节,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增强质量意识,同时解决人、物等不协调的问题。由于不断解决了医疗存在的薄弱环节,医疗工作呈现稳定局面,确保了医疗质量。

5.2.3抓病历书写质量,病案质量的好坏不仅反映了对病案的管理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医护人员的思想、作风、医学知识、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是医院诊疗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标志,更是医疗制度、医疗质量的集中体现。我院成立了住院质控总医师网络组织,要求他们对环节病历进行自查,总结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整改,质控科不定期对各科室环节病历质量进行抽查,重点查终末病案质量存在缺陷较多的科室。对病历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质控科每月对各科室

5(乃至医师个人)病历中发现的环节(网控)问题、终末(病历)问题进行问题类型分析,反馈,如问题中哪些是制度执行不到位,哪些是专业基础问题,哪些是医师工作态度及认真程度问题,哪些是科室管理问题等,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和要求。对医疗制度改革中管理的新要求,质控科组织学习、研讨,形成规范的医疗文书格式、统一的模板形式进行规范,做到了病历书写格式规范、字体统一。

5.2.4抓环节医疗质量管理,质控科不定期对各科室环节质量进行抽查,如业务学习、疑难病例、危重病例、死亡病例、病情变化病例的讨论、医疗缺陷发生的讨论和采取的整改措施、交接班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检验报告单及时回贴情况等等。有效地提高了环节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5.3抓终末医疗质量。终末医疗质量是医疗服务活动的最终评价,是诊疗过程中众多环节质量的效果综合,它是反映医院整体水平与医护人员整体素质的重要指标。重视终末质量的研究,找出发生质量问题的原因,针对质量问题梳理并订出整改措施,通过这几年来狠抓终末医疗质量控制,使我院的医疗质量稳中有升。

5.4制定整改措施根据检查、抽查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在检查、抽查中发现临床科室有的医疗管理、归档病历资料已不符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要求,为此,进行了整改和规范。如各类知情同意书的规范使用、病历书写格式的统

一、规范模板的建立,各类检查、检验报告的保存等。通过规范管理,目前全院各科室对以上都能做到规范,各类检查、检验报告单能按时限要求完成报告,归档病历资

6料的完整率也有了进一步提高。

5.5定期评讲质控科对全院各科室质量达标、制度落实、服务效果等情况每月、每季度及时进行汇总、分析。采取每月以质量管理简报的形式进行通报表扬或批评。定期召开质控员会议,对质控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梳理,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考核和提出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如对好病历或问题病历、各种申请单、处方等进行展评,开展优秀质控医师评比、优秀病历比赛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效地强化了质量意识,促进质量提高,监控、管理工作,表扬先进,鞭策后进,有力地促进了医疗质控工作的不断加强。

5.7施行严明奖惩质控科严格管理,敢于碰硬;一视同仁,奖惩公正一是把制定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狠抓落实,条条严格管理,每月进行网上通报;二是坚持医疗质量与效益挂勾,每月考核公正严明,奖优罚劣,保证了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存在问题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当今,传统的质量管理已经明显不适应现代化医院快速发展的步伐。当前制约医疗质量提高和质量管理效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各级人员的质量意识虽然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服务质量意识与技术质量意识和行为质量仍有脱节现象。二是由于军队中小医院医务人员少,带教力量薄弱,人才队伍脱节导致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差距,阻碍了医疗质量的提高三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跟不上实际应用需求,开发利用在质量管理方面仍有局限性,如电子病历不能涵盖病人所有的在院(包括门诊)信息,不能用多元

7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医师对病人的服务质量与实际的信息量不对称(盲目复制导致错误较多,病历资料学术利用价值不高),管理人员不能按规范实时监控。四是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缺乏强调的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差错的功能设计四是如何实现各类知识库的应用、数据校验等智能化服务功能;

三、几点建议

医院信息化正在从收费管理逐步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过渡,进入临床阶段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一是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电子病历系统。真正意义上的电子病历除了医师在处理各类事务性工作外还要侧重于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效率、保护患者隐私、便于管理者监控管理并与应用者能实时沟通等相关的部分重要功能。必须理清病历书写与电子病历的关系;医生工作站与电子病历的关系;电子病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关系;医院内部电子病历与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之间的关系。二是要进一步重视面向临床应用的信息系统方面的投入;三是不断地强化全员各级的质量意识,警钟长鸣;四是各级质量管理人员职能要落实到位,常抓不懈。只有这样,医疗质量才能有所保证。

第二篇: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的心得体会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的心得体会

近期我省发生了几起典型医患事件,暴露出部分医院管理松懈,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意识淡漠,存在较多医疗安全隐患,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在社会上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同时也损害了医疗行业的整体形象,“教训是深刻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引起高度重视,立即采取行动,查找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坚决遏制医疗安全事件的抬头趋势,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我院经过开展大讨论、大排查、和全面整改,有效的促进了医务人员思想意识的提高,进一步转变观念,事无巨细,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目标,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思想。结合“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卫生院要求管理人员要加强监管力度,切实做好检查工作,严格责任追究制,加强投诉管理,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增进医患互信。对发生的医疗安全事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并做好上报工作。作为副院长,我认为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认真培训、落实制度,加强监管。强化“三基三严”培训考核,通过医疗安全的学习使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得到加强,平时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其他医疗操作规程,落实核心制度,也要加强其他各项制度的落实与考核,牢固树立医疗安全责任意识,避免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我认为要继续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健全医疗安全管理制度,要制订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方案,开展医疗质量和安全评价,不断提高医疗安全管理水平

二、是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当前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部分医务人员存在片面注重高精尖医疗技术,“三基三严”基础训练有所滑坡,各地要尽快采取措施,强化对医务人员的“三基三严”培训,夯实基本功。要切实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精神为病人认真看病、热情服务。

三、是抓好质量管理的重点环节。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医疗质量管理,狠抓医疗服务过程中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的管理;加强质量检查和考核,制订并落实考核方案和奖惩办法;加强对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和查对制度等核心制度的落实和检查;严格处方权授予的标准和程序。

四、是加强医患沟通。要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健全医患沟通制度,完善医患沟通内容,提高医务人员的医患沟通水平;医务人员应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患者病情、预后、诊疗方案、疾病风险等内容,认真、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把对病人的尊重、理解和关怀体现在医疗服务全过程,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五、是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重点加强对院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监控、管理和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院感管理措施的依从性;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六、是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应用管理。要进一步健全药事管理制度和药事管理组织,完善处方点评制度,规范临床应用行为,推动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要加强对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应用的监管,加强不良事件等安全信息监测,做好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置工作。

七、是建立医疗安全事件报告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医疗安全信息化建设,建立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并落实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同时要做好医疗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发生医疗安全事件,立即启动处置预案,积极有效应对,尽可能消除医疗安全事件的不良影响。

八、是建立医疗安全责任追究机制。领导管理小组要切实履行医疗服务监管职责,加大监管力度,对发生严重医疗不良事件的科室和医务人员要敢于打破情面,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第三篇:医疗质量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三条

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全国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军队卫生主管部门分别在职责范围内负责中医和军队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四条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管理的核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应当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第五条

医疗质量管理应当充分发挥卫生行业组织的作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为卫生行业组织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创造条件。

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六条

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组织或者委托专业机构、行业组织(以下称专业机构)制订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规范、标准和指南,指导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制订行政区域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规范和具体实施方案。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监督、指导医疗机构落实医疗质量管理有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

国家卫生计生委建立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的制度和工作机制。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建或者指定各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组织(以下称质控组织)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关工作要求。

第八条

国家级各专业质控组织在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下,负责制订全国统一的质控指标、标准和质量管理要求,收集、分析医疗质量数据,定期发布质控信息。

省级和有条件的地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建相应级别、专业的质控组织,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第九条

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实行院、科两级责任制。

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临床科室以及药学、护理、医技等部门(以下称业务科室)主要负责人是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成立医疗质量管理专门部门,负责本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二级以上的医院、妇幼保健院以及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以下称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委员由医疗管理、质量控制、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医学工程、信息、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临床、药学、医技等科室负责人组成,指定或者成立专门部门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其他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或者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具体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按照国家医疗质量管理的有关要求,制订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开展本机构医疗质量监测、预警、分析、考核、评估以及反馈工作,定期发布本机构质量管理信息;

(三)制订本机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四)制订本机构临床新技术引进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

(五)建立本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的培训制度,制订培训计划并监督实施;

(六)落实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二条

二级以上医院各业务科室应当成立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组长由科室主要负责人担任,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医疗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二)制订本科室年度质量控制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三)制订本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和具体落实措施;

(四)定期对科室医疗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对医疗质量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

(五)对本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标准、诊疗常规及指南的培训和宣传教育;

(六)按照有关要求报送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相关信息

第十三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人员的培养和考核制度,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第三章医疗质量保障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权利,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

第十五条

医务人员应当恪守职业道德,认真遵守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规定,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执业。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诊疗活动应当依法取得执业资质,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备应当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要求,使用经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耗材开展诊疗活动。

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按照国家关于医疗技术和手术管理有关规定,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遵循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行业标准和临床路径等有关要求开展诊疗工作,严格遵守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药学部门建设和药事质量管理,提升临床药学服务能力,推行临床药师制,发挥药师在处方审核、处方点评、药学监护等合理用药管理方面的作用。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尊重患者对药品使用的知情权。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实施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是加强医疗质量的基础。加强全院医务人员的素质教育使医院全体职工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需要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同情心;树立牢固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意识;在院内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和“安全就是最大的节约,事故就是最大的浪费”、“安全就是效益”等活动,激发职工比学习、讲奉献的敬业精神,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疗行为是核心。建立符合医院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医院成立以院长、副院长、医务科和各临床科室为成员的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全院质量管理工作。全院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天天抓;临床科室时时抓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的格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坚持平时检查与月、季、年质控相结合,严把环节质量关,确保终末质量关。”抓三基”、”促三严”、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组织院内职工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制度、操作规程及操作常规,并记入个人业务档案。通过开展以医疗业务管理,努力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为目标的全方位质量管理工作,使医院的各项工作达到综合目标责任制预期目的,医疗质量逐步提高,安全隐患逐渐减少,无医疗事故发生,医疗纠纷少,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安仁县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