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一、2022年工作总结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文体旅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聚焦“运河文创名区”目标定位,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强化规划布局、加速产业进程、深化改革创新、规范安全治理,持续提升文体旅发展动力和品牌影响力,文化体育和旅游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现将2022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融合思维引领全域更新,提升城厢品质格局。6月,我区以总分第一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运河沿线五大文旅组团特色鲜明,运河演绎产品精彩亮相,运河文旅带正成为展示和体验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成果的重要载体。加快提质升级,做靓文旅新型空间。三堡街特色街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成为*区夜经济新热点;4a级景区古运河南大街文化旅游区完成省厅复核,3a级景区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参与申报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为全市唯一推荐单位;2家秋白书苑获评2022年度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全市建成的首家秋白书苑大成馆投入运营,区图书馆完成全国公共图书馆一级馆评估定级申报,*邢粮梳篦体验馆被评为“2022水韵江苏网红打卡地”;老城厢范围内相继完成夏家大院、庄蕴宽故居、崇真女校、玉佩弄民居等文物修缮出新,盛宣怀故居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名人文化的核心名片。加大服务供给,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乡“十分钟体育健身圈”功能,建成玉兰路体育公园,落成启用*市青少年乒乓球训练基地,推进4公里皇粮浜科学运动健身步道建设,更新和新建健身路径365件。开展“钟夏季忆·时光有你”文化惠民活动,共惠及群众12万余人,完成送戏80场、提供公益文化活动80期次、公益讲座93期,公益培训44期。加强宣传推广,全方位提升品牌影响。举办*区“潮流文旅季,畅享城‘钟’央”文化旅游节暨夜生活节,发布4大系列主题活动;“中国旅游日”*第四届汉服嘉年华以“国潮汉风”为主题,深耕大运河文化沃土;快乐“芒”种江南运河插秧节入选第十三届江苏省乡村旅游节重点推荐活动;“悦彩生活非遗同行——*区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二十四节气里的非遗课堂’”露营市集,将非遗与现代生活、运河文化连接融合。
(二)以重点项目支撑产业链条,提振持续发展动能。依托“运河文创名区”重点工作专班,统筹各板块各部门力量,将特色项目的引导培育作为一号命题。合力推进“532”文旅重点项目。推进16个项目(工作),1-10月份累计完成投资20.1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91.77%。坚持“建成一批、引进一批、培育一批”理念,老城厢文旅综合提升工程等4个项目入选2022年全省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为蓝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园等3个项目争取2022年度市级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共计110万元,位列各辖市区第一。蓄力发展体育特色产业。编制出台《*市*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配合*市体育局做好全国运动健身模范城市的创建工作;有迈体育公司等3家企业获得江苏省体育产业专项资金共计360万元,推荐*区5家企业申报2023年度省体育产业专项资金。全力服务文旅企业发展纾困。及时为我区文旅企业争取奖补政策,辖区内19家旅行社申请稳定就业岗位专项补贴,累计为10家小微文旅企业争取贴息补助,降低融资成本;规范艺体类培训机构市场,为430余家机构建立区级-街道-社区三级监管体系,妥善处理东方娃娃(邮电路店)涉访维稳苗头隐患,针对审批推进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积极向上衔接横向沟通部门,完善办事指南和审批流程,优化营商环境。
(三)以创新思路推动深化改革,激发文旅资源活力。立足文体旅工作职能,系统谋划全局年度改革工作。艺术生产高地加快构筑。依托运河水脉,首创全市唯一运河文旅演绎带,*市第一部沉浸式话剧《织梦运河》入选江苏省第二批精品剧目,为全市唯一,快板《吊车侠》获江苏省第十五届五星工程奖,孙燕云荣获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孙燕云工作室荣获全国首届工艺美术大师传承示范基地。文物保护利用推陈出新。瞿秋白故居“加强馆址融合,让革命旧址活起来”案例入选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案例集(2022),为全市唯一,恒源畅厂旧址和*第二无线电厂旧址入选第二批江苏省革命文物名录,**经济开发区文物资源区域评估一期和二期工作圆满结束,均已通过江苏省文物局验收,共涉及26个地块,总面积289万平方米,短时间、低成本完成区域内现需地块的前置勘探工作。体育示范试点取得突破。探索市队校办、体教结合、教体融合模式,在二十届省运动会获得25枚金牌、73枚奖牌和859分,出色完成参赛任务,推进运动健康先行示范区建设,聘请45位社会体育指导员名师,带动群众健身5000余人,完成6000人次慢病干预,3000人次的国民体质监测。
(四)以责任担当筑牢发展底线,强化党建引领保障。始终把加强组织建设作为夯实党建基础的重要举措,坚决做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切实履行党建主体责任。配合区委做好巡察及整改工作,进一步严肃党规党纪、压实两个责任,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地生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学深悟透精神实质。截至10月,共召开党员大会3次,支委会10次,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1次,组织生活会1次,上党课3次。从严从实守好安全防疫底线。根据疫情防控相关要求,严把复工复产安全关,督促场所严格落实“场所码”应用以及“应检尽检”的防疫要求。制定出台《2022年*区文体旅局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和《关于开展文体旅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组织文体旅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暨消防安全培训演练,签订责任书,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针对行业内新型安全监管热点,对培训机构、自建房、小型游乐设施、密室剧本杀等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全年累计出动检查人员220余人次,排查企业441家,排查风险隐患54条,已整改54处,整改率100%,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文体旅市场总体平稳有序运行。
二、存在问题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二)持续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激活文体旅工作活力。实施运动促进健康机构建设项目。2023计划增加邹区、北港3家运动促进健康站,新建10处运动促进健康点,拓展*市少体校等3家运动促进健康中心目标任务,初步构成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运动促进健康机构体系。推进体教融合示范项目。推动*市业余军体校、*市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与西横街小学、阳光幼儿园等学校深度融合,拓展市队校办、市校联办、省队区办模式,以“三大球”、体适能等项目为重点,2023年实施开展5个以上体育特色项目,推进中小学“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构建高品质运河文旅廊道。做亮做强“‘钟’于等到你”文旅品牌,推出更多叫好叫座的“*原创”精品文化剧目,聚焦古运河、老城厢旅游体验功能,依托运河水脉,串联一条水系带、融合文化片区,打造水陆联动的沉浸式夜生活体验社区,形成一条兼具“老城厢味道”与“西进新气象”的大运河文化旅游廊道。
(三)坚持项目引领提质产业发展。坚持“建成一批、引进一批、培育一批”理念,以争创更多“第一、唯一”品牌的目标,加快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全力谋划推进文旅重点项目。坚定不移推进老城厢复兴发展,推进大观楼、止园、季子文化展示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激活老城厢中部片区活力的核心节点。统筹文旅资源点开发利用,开发篦箕巷旅游休闲街区、520玫瑰车站、玉蝶萝卜干工业旅游区,塑造高颜值项目特征。打造文旅产业新优势。立足“运河文创名区”定位,推进老城厢复兴发展,以红色文化厚植大庙弄项目开发利用,处理好古与今、体与魂、居与游、动与静、昼与夜等关系,推进运河文化资源整合和文商旅深度融合。发挥文化创意园区集群效应,以五星智造园为引领,组织申报高等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打造“文化、生态、产业、城市”融合发展的大运河文旅融合示范区,争创第二批省级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抢抓“两湖”创新区布局。培育以运河风情、江南水乡为主题的殷杏泰乡村旅游集聚区,以全域旅游为引领,依托露营产业、现代农业、产教融合、人居提升等优势,构建产业融合、景区带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努力将殷杏泰打造成“两湖”地区乡村旅游最美示范窗口,争创省级旅游乡村重点村。
(四)聚焦精准服务优化文体格局。始终紧盯文体发展中格局不够优化、供给不够精准等痛点和难点,系统推进公共文体服务发展。聚焦城市“金角银地”,梳理老旧小区改造零地、“边角料”地块等零散空间,打造老旧小区周边口袋体育公园提升工程、“一老一小”设施优化工程等11个项目,精准匹配全年龄段体育健身需求。融合城市滨水绿廊,结合*区文体设施布局规划(20**-2035)“一心一环,两轴多点,网络覆盖”总体规划结构,坚持以“专班+清单”促落实,联动多部门分批次、分段、分功能建设新运河、童子河、后塘河滨河体育公园集群,满足亲水、娱乐、休憩、运动、建设等多种定制化休闲功能,激活连续带状体育新格局。培育城市文化新空间。坚持“人民城市”建设理念,拓展秋白书苑体系布局,结合雲上(洪庄文化中心)、大庙弄等载体,瞄准“红色人文”定位、“时尚艺术”定位,重塑外部物理翻新与内部肌理革新,让红色文化不断有新传承、新表达、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