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残疾人宣传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我们召开这次全市残联宣传文化工作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贯彻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及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通过讲好残疾人的故事,全面提高残疾人工作立体化宣传文化水平,全面提高全社会对残疾人的知晓度和对残疾人工作的认可度,全面提升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高度和温度。 

如果我们把残疾人宣传文化工作通称“讲好残疾人故事”的话,那么讲好这个故事,内容上应该包括残疾人自身的故事、残疾人工作的故事和残疾人事业的故事;形式和方法上,既有宣传工作,也有文化工作,更有信息工作,还有理论研究等。 

一、为什么要讲好残疾人的故事。 

讲故事是舆论传播的通行方法,也是社会沟通的有效办法。过去的历史引起今天的共鸣,一个好故事胜过千言万语。讲故事是好办法,故事中有哲理、有文化、有味道,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 

一是残疾人工作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残疾人事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残疾人工作,残疾人形象越来越引起全社会关注。社会需要了解残疾人,残疾人更需要社会理解,需要我们共同讲好残疾人的故事。当今社会人人平等,需要共享机遇,残健共融。政治需要互信、发展需要互鉴、文化需要了解、文明需要传承。残疾人和健全人之间需要彼此尊重、加深了解,需要通过传播共享生活、沟通信息。 

二是残疾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现在残疾人“站了”起来,残疾人事业“强了”起来。残疾人希望社会了解他们、理解他们,他们希望真正“走出家门”融入交流,拥有工作活动的权利,需要残联组织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当好桥梁、当好纽带。 

三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总体上说,目前残疾人工作、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三偏”、“三自”: 

从外因方面分析,一是认识偏差。相当一部分人(包括党员领导干部)偏面认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是社会负担、家庭累赘,认为残联组织就是做慈善、社会救助工作的。二是工作偏差。由于残联组织成立时间短,一些体制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是群团组织但没有按群团组织的运行方式来开展工作,造成党政与残联组织之间工作要求有偏差。三是环境偏冷。对残疾人工作包括宣传文化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存在“上热下冷、里热外冷”现象,造成残疾人工作的“大环境”不是太好。 

从内因方面分析。一是自卑。多数残疾人心理自卑、行动自卑、形象自卑,缺少信念支撑,更谈不上什么信仰,生活、工作信心不足。二是自弃。由于基层残疾人工作队伍结构不合理、素质能力差,明显低于其他干部队伍,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社会歧视、自怨自弃的现象。三是自差。自我要求差,工作标准差,再加上这几年上级残联组织缺乏对下的有力指导和考核,残联组织内部存在自散、松懈的问题。 

为什么要重视宣传文字工作。毛泽东同志说过这样一句精彩的话:“笔杆子、枪杆子,革命就靠这两杆子”。邓小平同志予以进一步发挥:“拿笔杆子是实行领导的重要方法”“不懂得用笔杆子,不会用笔杆子,这个领导就是很有缺陷的”。正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笔杆子里得民心。 

30多年前,邓朴方主席也明确指出。“不是别人不理解,而是别人不了解;不是别人不人道,而是别人不知道。”此话意义深刻、内涵丰富。而“不了解”“不知道”指的就是没有“讲好残疾人的故事”。因此,讲好残疾人故事,推动残疾人事业形成强大的软实力不单是宣文部门的大事,也是所有残疾人工作者共同努力做的要事。中国残联的领导同志讲,讲好残疾人的故事是当代残疾人工作者的重要责任。在这方面,我们也应该诚恳地向历史学习,扎实地向实践学习,认真地向书本学习。 

二、怎样讲好残疾人故事。 

讲故事,人人有机会。好故事,人人心中有。但是要真正讲好故事,需要我们知道明理,习术提能,需要我们搭台助力,用心推动。 

(一)捧出讲好残疾人故事的“心”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但客观地讲,生活穷,不仅指物质,也指精神;身体弱,不仅指体格,也指内心。讲好残疾人的故事,要靠残疾人现身说法,燃起自己那颗火热的心,更要靠我们广大残疾人工作者担起这个责任。1947年,人民解放军即将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关键时刻,毛主席一连问了四个“敢不敢”:我们长期在农村打游击,敢不敢进攻大城市。进去之后敢不敢守住它。敢不敢打正规战、攻坚战。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这么多人口,要吃、要穿,面临这么多的困难,我们共产党敢不敢负起这个责任。这四个“敢不敢”,强调的也不仅是态势,也是内心。内心的胜利,并非成功的全部,却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残疾人宣传文化工作很难,缺“吃”少“穿”,投入少,力量弱,但只有我们上下左右全部动员起来,用心推动就不难。 

(二)悟透讲好残疾人故事的“道”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认为,人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价值存在物。残疾人的价值不仅来源于残疾人在自身实践活动中的价值创造,更来源于社会对于残疾人的价值支持。换句话说,社会怎样对待残疾人,决定着残疾人生存发展和价值创造的客观环境,左右着残疾人如何看待社会,关系着残疾人能否实现自身价值。 

残疾人是否有价值。残疾人是否具有创造价值以满足自身和社会需要的能力。社会的新旧残疾人观和残疾人的新旧社会观,从两个维度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 

旧残疾人观的主要观点有:①宿命论。认为残疾是命中注定的悲剧。②妖魔论。特别是在西方古典文化中,如果自身有残疾,就会被当成魔鬼附身,被社会嗤之以鼻。③无用论。把残疾人当成毫无价值的“残废人”。④恩赐论。把保障残疾人应有的权利当作社会对他们的“恩赐”。由此,残疾人也形成了相应的旧社会观:①社会是健全人的天下,残疾人始终要承受命运的悲剧;②残疾人低人一等,是“社会的另类”,没有发言权,任人摆布;③残疾人只能依赖社会才能生存,不可能实现人生价值。在这些旧的观念的影响下,从社会层面否认了残疾人的价值及其实现的可能性,残疾人自身也本能地放弃了相应的价值意识和价值实践。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新时代产生了推动残疾人实现人生价值的社会新残疾人观和残疾人新社会观。 

社会新残疾人观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总有一部分人出现残疾,残疾是人类生存发展难以避免的代价;②残疾人也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有人的尊严和权利,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在社会提供一定补偿条件的支持下,能以自身的方式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③社会应以“平等、参与、共享”为目标,大力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④残疾人的生存发展既有赖于社会帮扶,更取决于自主奋斗,努力挖掘潜能,实现人生价值。在新残疾人观产生的同时,残疾人新社会观也应运而生,这就是:①现代社会总体上是一个博爱和人道的社会,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和扶持越来越多,为残疾人的价值实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②残疾人应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充满信心,相信残疾人生活会越来越幸福;③残疾人应树立主体意识,增强与健全人交往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融合中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④感恩应该是残疾人认识社会的基本态度,奉献应该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的价值取向。 

无数事实也充分证明,残疾人特殊的体验、特殊的选择和特殊的精神,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是残疾人克服困难、实现自我的精彩实践,是对人类自强不息精神的最好诠释,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彰显了独特的价值。所以,马克思主义倡导的“新残疾人观”和“残疾人新社会观”互相映衬、互相衔接,是我们讲好残疾人故事的“道”,也是我们讲好残疾人故事的目标、方向和底气。 

(三)提升讲好残疾人故事的“术”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四)积极推动实施扶残助残文明实践活动 

今年,中央文明委已将扶残助残文明实践活动列为重点工作,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扶残助残文明实践活动行动方案》,结合一系列残疾人节日的宣传报道,充分展示社会助残新风尚和残疾人自强不息风采,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扶残助残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面向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美好未来,宣传文化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深入学习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信心信念,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残疾人宣传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