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推进三个转变的思考
本文通过分析南部县推进“三个转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因地制宜推进“三个转变”的主要措施。
一、基本现状
南部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地处嘉陵江中游,幅员面积2311平方公里,耕地95万亩,林地114万亩。全县辖80个乡镇、1090个行政村,总人口1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8万。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纵向比发展速度较快,横向比发展差距较大。2003年,全县完成gdp50.06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全县农业总产值为25.31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5.5%,占农业总产值的47.1%。农民人均纯收入2134元,增长7.8%。县级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5亿元,增长14.74%,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2003年全县人均gdp3349元,虽然名列南充市9县(市、区)的第3名,但低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
南部县在推进“三个转变”的过程中,以县城为先导,以农村为重点,以全面推进、加快发展为目的,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一)、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起步良好
南部县幅员面积大,土地资源规模相对较大,并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使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地整合。
1、以地融资,县城的龙头带动作用明显
通过加大经营城市的力度,完善城市功能,县城建区已拓展到14.7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增加到13万人,成为南充市第一个省级卫生县城、市级文明县城、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为将县城建设成为川东北中等城市,“十五”末将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0%以上,县城建成区面积和人口分别达到15平方公里、18万人。在实施经营城市的战略中,运用市场机制,依法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严格执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近两年储备土地近4000亩,以地融资9600万元。2004年,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4宗98亩,实现土地收益3154万元,较好地发挥了“第二财政”的作用。加强和完善了土地收益“收支两条线”管理,不但加快了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的速度,提高了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的质量,而且还为小集镇建设提供了经验,增强了县城的龙头带动作用。
2、辐射带动,城镇体系初步建成
利用县城的区位优势,发展商贸业和城郊农业,并辐射到乡镇。目前,以县城为龙头,以19个国、省、市级试点小集镇为依托的国、省道经济带为10个经济圈的小城镇体系已初步建立。伏虎、升钟、定水等国、省级试点小集镇已成为当地的经济文化中心,并带动了一方产地市场和专业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3、多元投入,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
以国家项目投入为引导,以受益群众投入为主体,以业主投入为补充,通过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改造中低产田土,配套大中型水利工程灌溉渠系,新建和扩建农村道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水利工程升钟水库控灌县内耕地55万亩,65%的农田能够得到自流灌溉和提灌,改造中低产田土12.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06万平方公里,既提高了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从而优化了土地资源。
4、正确引导,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强化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实行自愿互利、公平公正,坚持效益优先、规模适度,落实政策,优化服务,通过协商租赁、自主转包、股份合作等形式,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9.5万亩,经营50亩以上的业主800余户,经营土地100亩以上的业主33户。不但农民承包的土地开始有序流转,而且还盘活了一批闲置土地和“四荒”资源。
(二)、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平台不断拓展
据统计,全县有经营管理类人才1180人,工程技术类人才367人,财会类人才2410人,农艺类人才550人,畜牧类人才424人。其中,高级职称260人,中级职称2713人,初级职称12300人。在实施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战略中,南部较为行行地创新了育人用人机制,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1、公推公选领导干部
在全面推行副乡镇长公推公选取得成在农村推进三个转变的思考在农村推进三个转变的思考功经验的基础上,对乡镇长实行公推公选,同时逐步对县级部门的副科级干部和科级干部进行公推公选,让德才兼备的人才走上领导岗位。目前,公推公选的领导干部工作努力,绩效明显,深得群众依赖。
2、推行农业科技人员“四挂钩”管理办法
为了实施好科教兴农战略,搞好农业科技承包,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南部县自2000年开始在县范围实行农业科技人员“四挂钩”管理办法,即将绩效与工资、职称、奖金挂钩,并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逗硬兑现奖罚,既让农业科技人员充分发挥作用,又为其提供施展才干的用武之地。通过实施这一办法,使国优果品脆香甜柚提纯得壮取得圆满成功,使dly优质肉猪良繁体系初步建立。
(三)、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的机制得到激活
2003年,南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0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34元,底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6.1亿元,储蓄存差8.7亿元。农民外出务工净收入20.6亿元。南部的民间资金蕴藏量大,在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的过程中,因注入新机制呈现出了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1、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南部县放手放胆发展民营经济,在政治上认同,社会上尊重,政策上支持,法律上保护,通过优化服务环境,扩大投资领域,加强组织领导,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截止2003年底,全县私营企业达347户,注册资本金2.44亿元;个体工商户达2.08万户,注册资本金1.13亿元,全年实现民营经济总产值49.4亿元、增加值18.7亿元,实现税收9690万元。
2、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南部县在2003年度新培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有7个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其中最典型的是实施“中农合创”项目(中国后发展地区农业合作创业项目),推广“中农合创”运作模式,发展dly优质肉猪产业。该项目在运作上,实行项目实施地政府、合作农户与项目总部三方合作,共同投资,其中项目总部投入40%,实施地政府财政匹配40%,“上下游”龙头企业投入20%作为资本金,在合同合作期内按间收回成本。这一新型运作机制,集聚了商业资本、民间资本和财政资金,规避了投资风险,既有效地解决了优质肉猪产业投入不足的问题,又促进了农民增收。自2003年5月正式启动项目来,已吸纳民间资金250万元,使ly母猪的产栏数量达到了构建百万头优质肉猪强县的年度进度目标。
3、以发展优势产业融资
产业是农村集聚民间资本的有效平台。南部以优势产业吸纳分散的民间资本已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发展蚕桑产业。成片栽植10万亩桑园,年产茧能力已超过1000万公斤,以此引进了民间资本组建了龙头企业绿神丝绸公司,龙头企业下面还有一大批蚕桑业主。二是优质肉猪产业。以年出栏百万头肉猪的产业基础,根据市场需求,发展dly优质肉猪提升传统产业,目前已将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多种资本吸引到了良种繁育、肉猪饲养、肉食品精深加工上来。三是发展优质枇杷。全县统一规则,统一布局,在落实2万亩枇杷产业带后,从事优质枇杷种植的业产不断增多,形成了旧业主扩大规模,新业主提高起点,加工业主投资办厂的产业化经营大格局。四是发展龙竹产业。龙头企业看中南部的土地资源优势,一次性签约1.8万亩龙竹产销合同,由业主投入种苗款,业主前期投入达540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2004年8月)
作者概况。易登科,男,现年39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现任四川省南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联系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主办《政府工作调研》,负责政府综合性文稿的起草与把关审核,2003年撰写的《培育和壮大县域经济增长点的探索与思考》一文在四川省第三届(2003年度)政务调研成果评选中获优秀奖。
在农村推进三个转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