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等同于新村寨建设,也不能单一地界定为发展农村经济。在重庆加快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解决五大问题。
一要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主体。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新农村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使农民的主体作用能够发挥出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作用主要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经营的主体。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及生产经营方向都应该由农民自己说了算,政府可以通过政策、信息等方式进行引导,但不能搞强制。二是规划建设的主体。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建设规划都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集中农民智慧来制定和完善。三是民主管理的主体。集体经济发展、村务管理、事务决策等,应该以农民说了算。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要深化农村改革,完善保障体系,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内在活力。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从法律上赋予农民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权,允许其自由转让、出租、抵押、入股,促进土地合理流转;深化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逐步探索市场化解决方式,适当提高征地补偿和安置标准,让农民获得发展和保障的必要资本;深化农村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农业和非农业户口限制,允许农民跨行政区域流动;深化农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保障制度、就业培训体系,多渠道扩大社会就业,尽可能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深化公共财政政策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通过深化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改革,确保广大农民享受平等的国民待遇,保证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四要促进乡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变“要我文明”为“我要文明”。破除部分农村存在的不良风气,形成崇尚科学、敬业勤勉、勤俭节约、遵纪守法的良好风尚。变“要我干”为“我要干”。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少数农民的惰性意识,充分激发其自立自强的创业精神,使更多的农民成为创业者,从而实现十七大提出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把“自觉行为”升华为“民族精神”。加强教育引导,使全社会形成创业、创新、创造的自觉行为,把新农村建设过程体现为民族精神培育的过程。
五要提高民主素质,强化管理民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政治保障。加强广大农民民主素质的培养,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提高政务管理水平。开展文化教育,提高农民对民主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开展民主参与的权利意识教育,使农民明白自己具有当家作主的权利地位和主体责任;开展民主知识和技能教育,使农民了解民主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懂得民主活动的规则、程序和技能,从而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