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系统生态规划探讨
1淮南市基本情况
淮南市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地跨淮河两岸,南部为延绵起伏的丘陵岗地,北部属淮北平原。东连凤阳,南邻长丰,西接颖上、利辛,北望蒙城、怀远。东西长78km,南北宽51km。市域总面积2121km2,建成区面积80.60km2。年平均气温14.3~16.4℃之间。市境累年年平均降水为937.2mm。夏季降水最多(占全年雨量的50%),春季次之,秋季较少,冬季最少。城市作为华东地区的煤炭、电力为主的重要能源基地,工业结构以轻、化工业为主[1]。
2淮南市绿地生态系统现状
根据目前对城市绿地的定义,整个城市范围内,主要组成载体为绿色植物的空间地域都属于城市绿地,如林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苗圃、果园、水体等。淮南市的城市绿地可分为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防护绿地七类[2]。根据2017年的统计结果,城市内绿地面积共1356.70hm2,人均公共绿地2.51m2,绿地率16.83%,绿化覆盖率为21.00%。除去陆地上的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绿地也是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淮南市内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包括淮河、架河、泥黑河、茨淮新河、石涧湖等。淮南市的主要水域生态系统就是淮河的生态系统,通过对2015年和2010年的淮河水质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淮河水体中的高锰酸盐指数(codmn)、非离子氨年平均值、氰化物等水体污染指标都在下降,淮河的水体质量正在逐年改善。并且,淮河在淮南市流域的出境水质要明显优于入境水质。可见淮南市的水域生态系统的现状正在逐渐好转。
3淮南市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
淮南市绿地生态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在于以下几点。能源原材料工业伴随的结构型污染依然制约着环境质量的改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根本改变,煤烟型大气污染仍居主导地位,加之“西气东输”工程使城市燃气量大幅度增加,导致市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等气态污染物浓度上升,能源-环境问题更加突出;淮河水资源矛盾加剧,生活污水使有机污染负荷居高不下;煤矸石与粉煤灰堆存量持续增大,污染物形成蓄积性影响,环境污染负荷加重。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矿产资源受破坏情况严重,采矿区的开采沉陷面积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在短期内难以恢复;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缓慢,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受到限制[5]。
3.1煤炭工业对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煤炭型工业对淮南市的水域系统、林地、大气造成了极大的损伤。煤炭型工业虽然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但是煤炭型工业对城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的巨大破坏,使得煤炭矿区工业城市难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李允洁等人的报道,淮南市的过度开采已经造成了煤矿区的地层塌陷,而且煤炭型工业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工业废水对水体的污染,造成了淮南市部分地区出现了地下漏斗[4]。并且,因为淮南市绿地的缺少,植物无法吸附消除煤炭工业排放出的废气和粉尘,而这些废气和粉尘又造成了植物的死亡,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4.4加强市中心区绿化建设,创造立体绿色空间。在高层建筑密集的城市地区,路面要更加坚硬,沥青水泥在路面的构成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点线规划对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同时,在确保现有绿色空间不会受到影响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尽一切努力去利用每一片土地,实现路边、房屋旁、街道边的绿化。或者转移和扩建河流,建设绿色街道和河堤。与工厂协商,搬迁工厂,减少工业对绿色空间的影响,实现绿色空间的合理开发。随着技术的进步,屋顶防渗技术越来越成熟,所以屋顶绿地的建设也可以纳入绿地建设的考虑范围内[8],比如对绿色建筑外墙、花园等新型绿地的建设。
5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自然共存的环保观念也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也越来越倾向于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因此,城市规划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地方特色和文化生态系统。只有合理地对城市绿地进行规划设计,才能实现人类城市与自然的共存,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