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态立县战略的认识与思考
党的十六大三中全会及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科学发展观,对于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至关重要。作为经济落后的山区县,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是摆在山区县全体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山高路远,经济落后。案件的冲击,影响着的在外形象。地隅闽东西北角,东邻福安,西接政和,北连寿宁,东南与蕉城接壤,西南与屏南隔溪相望。因地处偏僻,建县时间较短,因此,开发的较迟。道梗土塞,僻同边徼,向来不为外人所知,经济一直非常落后。某年财政收入只有多万元,全县只有个亿,尚不及闽南一个乡镇。去年案件后,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同时在外形象也受到严重影响。新一届领导班子虽然在重塑形象上做了很多的工作,但其负面影响在短期内仍难以摆脱。
二、科学发展与提升形象的辩证关系。“发展是硬道理”,树立科学发展观,归根结蒂要落实在发展上,要提升形象,只有与时俱进,加快发展。首先,发展是形象提升的基础。之所以在外界知名度不高,除了自身的地理条件外,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发展。深圳从前也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改革开放后,深圳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高速发展,迅速成为全国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新兴城市,现在更成为全国人均收入最高的大都市,成了举世瞩目的一颗明珠。其次,形象的提升反过来又推进发展。一个良好的形象,是加快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作为一位投资者,他在选择资金流向时会把印象最好最深的地方作为投资首选。现在人们追求品牌效应,就是注重外在形象,只有树立了良好外在形象,才能吸引更多人的目光,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拓展更好的发展空间,才能在竞争中抢占先机,集四方之才,汇四方之财,取得更好的发展。
三、树立和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形象。
⒈保护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开发得晚,虽然是的不幸,但从某一角度看,又是的大幸。当今一些发达地区,伴随经济高速发展的后果是自然资源的浪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对国民健康造成的危害。而正因为没有过多的人为破坏,反倒在世间保留了一块难得的净土。这里青山叠翠,满目葱茏,境内“山泽蔽亏,筚路绝辙,兽蹄鸟迹,交于绿林,村墟映带、冶媚绝世”(作家沈轶刘语)。不仅保留有华东第一瀑、滴水岩、仙风山等绝佳的自然景观,还保留了中华(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鲤鱼文化为代表的众多人文景观,更有近乎原始状态的、被专家誉为“华东西双版纳”的后垅大峡谷和气势恢弘的官山大峡谷……的森林覆盖率达,为全省之最,空气清新纯净,空气质量高于国家二级标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的生态立县战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为此,我们要着力保护好这些难得的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造福。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工业是增强地方财力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县的工业综合竞争力不强,工业投资力度较弱,规模以上工业和新建企业少,发展质量不高,工业与相关经济结构不协调,人力资源利用率不高,成了制约我县工业发展的“瓶颈”。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就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科学规划致力发展生态的、无污染的特色工业。发展工业经济必须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高科含量、高附加值和吨价比高的优势工业,努力使粗放型工业向低能耗、清洁型绿色工业的转轨。同时,扶持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产业,做大做强人造光学晶体、热熔胶医用系列产品、微铬和氮化铬、汽车缸套系列产品等高新技术产业,建造带动工业发展的“火车头”。要结合本地的农产品生产,走农工结合的路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要支持超大集团在注册分公司,引进蔬菜包装加工企业,按照超大生产标准化体系,引导一批农民与超大建立生产经营利益共同体、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民参与农业结构大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性转变,增加农业效益。要鼓励并扶持仙洋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和群鑫农发科养有限公司等省、市级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要立足本地的水能资源优势,开发无污染动力,县境内有万千瓦水能资源可供开发使用,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走“以电兴工”的发展路子。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好宁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飞地政策”,本着“谁招商,谁受益”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域限制,自由选择项目落户地域,致力办好工业园区,实现集约规模经营,增加地方财税收入。
⒌致力各项社会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就是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县经济的不发达,造成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步伐缓慢、极不均衡。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协调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改变面貌,是极其迫切的一项大事。为此,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对传统陈旧的发展观进行扬弃和超越,不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改变那种认为发展就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就是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就是不顾一切增长的错误观念。要立足实情,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一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政策倾斜。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将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方式,大幅度增强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并带动社会资金进入农业和农村。二是统筹区域发展,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紧紧抓住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机遇,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分工,利用作为开放的三都港连接闽北、江西的“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向外把自己融入全国大区域的发展格局中,向内均衡好九个乡镇的协调发展。三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大社会事业发展力度。加大文教科卫等社会各项事业的投入,创造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四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持”的总原则,切实做好资源工作,重点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同时,坚持经济发展与控制人口两手抓,对经济和人口统筹规划。
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尤其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需求和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起点和归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始终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根本目的;而坚持以人为本,则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要从我们办得到的事情做起,把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到我们的各项工作之中,体现到我们的执政理念、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之中,体现到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之中,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越来越充分地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