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安置农民工经验交流材料

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

新民是著名的农业大市。在发展现代农业中,他们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大力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建起了产业集中、规模发展的优质米、蔬菜、林果等“十大”生产基地。其中,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31.2万亩,在生产环节年均用工仅设施农业一项就达8万多人。

该市在实施设施农业和产业化基地建设过程中,坚持“计划经济物以稀为贵、市场经济物以多为贵”的工作思路,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农业产业。领先东北并向全国一流行列迈进的大民屯镇蔬菜生产基地,蔬菜面积达到8万多亩,年产量16亿斤。在生产、管理、装运、包装等各环节年需雇工400万个,年用工量2万人次,相当于全镇劳动力总数的2倍,每年支付农民务工费和车辆运输费2亿元。

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最基本原则,这样不仅使农业增值,更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据初步统计,该市目前有各类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330多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从事农产品销售、运输、仓储等约4万余人,7万多人参与产后服务,占劳动力总数的30%以上。

现代农业催生“农业工人”

日前,记者来到新民市大民屯镇方巾牛村采访。清晨5点,方巾牛村村东头的劳务市场上早已聚集了来这里找工作的几百名农民工,让这个小村显得格外热闹。方巾牛村东距沈阳城区50公里,西距新民市15公里,南距大民屯镇5公里。这个地理位置有些偏僻的小村子,为什么吸引了这么多的打工者。

据该村支书介绍,以前村子里的壮劳力纷纷外出打工,自从1998年建大棚种植蔬菜以来,不仅外出打工的人很少了,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者。目前全村9300多亩地,已建了8600多亩地的蔬菜大棚,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村。村民的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2万元。

年过半百的农民工李永福告诉记者,刚过大年初二,他就来这里打工了,每天都能找到活儿干。“保守地说,一年下来收入在1.5万左右。”李永福来自黑山县,有一手侍弄大棚的技术,已经连续3年在方巾牛村打工。“在这儿找活儿不难,很多村民都是我的老主顾。”老李笑呵呵地说。记者还发现,在方巾牛村打工者里,妇女的比例占到了50%左右。40多岁的方秀琴说:“侍弄大棚是个细活儿,俺们妇女干这活儿不输给男子汉。但是如果在城市打工,俺这个年龄不容易找到活儿。”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新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为消化闲置劳力提供了深厚的背景,衍生产业以及农时的科学延长为农民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对于没有技术的农民来说,留下来比走出去更容易找到工作,因为农业深加工是更为熟悉更易上手的活计。

大喇嘛乡农民郭春生在农闲时就到大民屯棚菜区打工,每个月都能挣上1000多元,还学到了不少棚菜生产技术。据介绍,蔬菜基地的种植、管理、采收、加工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在各种季节性作业中,根据技术难易的不同,上岗的农民每人每天能够领取40至100元不等的报酬。

大民屯镇新庄村在5年前还是一个打工村,村民们常年到附近的方巾牛村蔬菜大棚里打工。他们在系统掌握生产技术后,也纷纷建起了大棚。目前,全村棚菜面积达到2900亩,80%的农户从打工者变成了小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