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审计中小学私设“小金库”的问题?

审计发现,一段时间以来,各地中小学校私设“小金库”的现象较为普遍,“小金库”的形式也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今天,就中小学校私设“小金库”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审计方法作些简要介绍,旨在抛砖引玉。

一、书本费收入不入账,形成“小金库”

学校从非财政部门领取或者私自印制、购买收款收据,用于收取学生的“书本费”,并将这部分资金私存私放,而没有纳入学校法定账目之中形成“小金库”,在开支学生相应的书本费后,结余资金用于其它不合理开支。审计时,主要是通过核对物价部门下达的收费文件,在弄清学校学生真实人数的基础上,审查核实账内是否足额收取了书本费,如果发现账内没有收到或没有足额收取“书本费”,则要通过询问相关财务人员、审查学校书库的出入库情况、调查部分教师、学生等方法来判断学校是否存在“小金库”。如在对某学校财务收支审计中,通过账面资料与物价收费文件进行核对,发现账内没有反映“书本费”收入,经过询问、调查,查明该校用在税务部门领取的票据收取学生“书本费”××万元,形成账外“小金库”,其中用于开支学生书本费仅×万元,其余××万元违规发放各种福利。

二、补课费收入不入账,形成“小金库”

学校把一些不开收据而私自收取的无物价部门规定的各种类型补课费如节假日补课、开办特长班等收入,不纳入法定账目之内,形成“小金库”。审计时,这类“小金库”隐蔽性强,从学校账面上基本上找不到线索,学校对学生收费时又没有开收据,审计有一定难度。审计重点主要是放在对学生及老师的走访调查上,通过调查查清“乱收费”的名称、标准,有的放矢的进行审计。如在对某学校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该校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收支非常规范,于是审计人员通过外围调查,了解到该校每学期每生收××元补课费,通过审计核实后发现补课费未纳入学校法定账目内统一管理,后“顺藤摸瓜”查出了一个隐蔽了三年近××万元收入的“小金库”。

三、学校出售、出租资产收入不入账,形成“小金库”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学校针对学生大宗公共项目支出如。课外辅导资料、服装费、饮水费、电影费、保险费、防疫费等,资金直接从学生中收取,并直接支付有关单位,同时收取有关单位回扣收入不入账,形成“小金库”。审计时对内要查清学生大宗公共支出的项目、标准和收取金额,对外通过调查公共支出供应单位或个人,查清公司或个人实际收款金额,这样确定出回扣金额,追出“小金库”。如在对某学校进行审计过程中,发现从书本费中列支外省推销来的课外辅导资料,发票金额为××万元,查看书目名细单价,发现价格都比较偏高,并且发票上没有打折,通过对外省书商调查及其他学校横向了解后发现,该资料的折扣率达×%,在审计人员的追查下一个××万元的“小金库”浮出了水面。

六、虚列支出,形成“小金库”

学校通过虚列某些费用支出,来私设“小金库”。这也是学校比较常用的做法,一般是通过虚列招待费、房修费、基建费用等平时开支金额比较大的费用项目来套取资金,并且只有负责经手的少数人知道,所以这类“小金库”的隐蔽性比较强,审计的难度较大。审计时,审计人员要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首先通过对比分析出近几年费用开支总体状况和各费用科目的增长变化情况,如发现某费用科目变动异常,则要确定为审计的重点。其次是对确定为审计重点的费用开支的真实性进行审计,核实其反映的费用内容是否真实,如房修费是否有相应维修清单,基建费用是否有相应的工程量记载,招待费是否有相应附件等等,必要时可以通过实地走访查看来确定费用开支的真实性。最后再对学校有关费用开支认定是否真实的基础上,来确定学校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