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促县域经济新发展1

第一篇: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促县域经济新发展1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促县域经济新发展

作者:朱剑玮

摘要。近年来,芜湖县坚持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全力建设发展芜湖机械工业开发区,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城市一体化建设,县域经济社会持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芜湖机械工业开发区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打造一流特色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发展目标,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创新发展,发挥产业特色优势,着力抓招商、抓服务、抓建设、抓效益,开发区取得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业绩。本文就芜湖县机械工业开发区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和得到的启示等几方面,展开调查研究,对我县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关键字:芜湖县、开发区、科学发展

弹指挥间、沧桑巨变,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当今之中国,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使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华夏儿女们安居乐业。青藏铁路,一条几乎不可能的铁路,中国人民做到了;火车多次提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奥运场馆建设,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举国上下一片欢呼雀跃„„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完成着一个又一个壮举。

一、芜湖机械工业开发区基本情况

芜湖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但境内大片的红土岗地,种不了庄稼。如何在保持一产稳定发展的同时,实现县域经济新的突破。在改革开放大潮和创新文化的影响下,芜湖县委、县政府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定了全县的经济发展规划,并以超前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选定了突破口:错位竞争、无中生有,大胆提出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的设想,谱写了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强县的新篇章。在当年长满荒草的红土岗上,崛起了一个新兴的工业区,宽阔的道路、明亮的路灯、连片的厂房,令人惊叹和感慨。

建设一个什么样类型工业园。芜湖县机械制造行业一直是支撑县域工业的顶梁柱,建工业园,必须充分发挥传统工业的优势和潜能。于是,一个以先进的机械制造加工为主导产业、吸纳机械相关配套产业的机械工业园,被芜湖县人画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蓝图上。

思路已经确定,文章从何处落笔。县领导的目光投向了县城北面的那片红土丘岗。由于建设芜宣高速公路取土,这里已经成了一片废

1弃之地。“要让废地变宝地,从这一无所有的地方实现我们的经济发展目标。”下定决心,说干就干。2000年9月,芜湖县人果断地在这片荒岗地掘起了第一锹土。自此,一个总体规划面积13.7平方公里的机械工业园拉开建设帷幕。2001年,芜湖县举全县之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建成“七通一平”面积8.6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并率先选择产业链条长、增值空间大、集聚能力强的机械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加以培植,“无中生有”地打造出装备制造业这一特色产业。截止2008年底,开发区累计签约企业达900余家,计划总投资400多亿元。开发区共有投产企业233家,在建企业182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其中今年新增开工企业47家,投产企业31家。开发区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重点打造以机械装备制造业为龙头的产业链。在已入驻的企业中,90%以上都是机械类。

县域经济发展定位有了,招商引资承载平台有了,园区的特色也有了,招商引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而且招来的一定是真正的“凤凰”。形成具有特色的装备制造业,关键在于招商引资的质量。芜湖县紧紧抓住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中部崛起政策的机遇,不断创新招商模式,精心挑选熟悉装备制造业的行家,组成多个专业化程度高的招商队伍,派驻到沿海发达地区“挑商选资”:坚持非装备制造业项目不招,高耗能、高污染和高劳动密集型的项目不招,重点引进符合装备制造业特色的“好、大、高、外”项目,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从2001年开始,芜湖县积极围绕“发展与和谐”的主题,按照“绿色gdp”的发展思路,使初具规模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形成一个“和谐发展”的现代工业园区。在快速推进园区建设中,芜湖县始终坚持“园区建设与安置区建设同步推进,创造就业岗位与建立社会保障关系同步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同步推进”的原则,加大失地农民保障力度,不断完善产业配套建设,加快装备制造业集聚。围绕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率先开展了环评,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目前,工业园企业环评执行率达99%。

二、芜湖机械工业开发区取得的成绩和主要经验

创业伴随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芜湖机械工业开发区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令人难忘。多年的实践同样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芜湖机械工业开发区取得的成绩

1、经济总量以翻番速度增长

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优势,相对完备的产业链条,良好的产业配套服务,显现出独特的发展优势。外贸出口总量在2008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国内订单有效满足企业生产。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118家,新增66家。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25亿元,同比增长63.67%;

实现工业总产值41.1亿,同比增长86.7%;完成税收2.0057亿元,可比增长112.5%。开发区企业用电量9557万千瓦,同比增长104.7%;外贸进出口总额5100万美元,同比增长106%。

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入区企业呈现好大高新

截止年底,开发区共有投产企业202家,其中投资3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投资亿元以上的企业28家。着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2008年,全县已形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4家,实现增加值23.5亿元,比上年增长5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中75%以上的企业、61%的产值、58%以上的税收来源于装备制造业。由于产业特色呈现显著优势,开发区环境资源承载条件十分优越,好项目企业、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新型龙头企业纷纷落户。2008年,开发区在建企业中有11家企业投资亿元以上。“2008芜湖经贸洽谈会”上,有118家优质企业签约入区。

3、经济发展后劲充足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

工商、建设、中行、农行、交通、浦发、徽商、扬子等多家银行看好开发区发展前景,持续对开发区企业注资,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凸显产业特色优势。开发区“七通一平”面积由2003年的3.2平方公里扩张到2008年的近10平方公里。

开发区西区已经基本完成精品示范区建设。区内道路纵横、绿化美观、路灯通明,供电、供水、供气、电讯、电视、网络有效到位;三产配套一应俱全,从星级大酒店到生活服务区,从高层写字楼到商贸广场,从夜间免费公交到全天侯物流服务。东扩区正在按起点高、标准高、品位高的要求加快建设;为承接上海等东部发达城市产业转移建立基地迈进。

4、园区核心竞争力快速提升

2008年,开发区企业共有23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4家企业建立了省部级研发中心,区内企业申请认定和引进专利156项,开发区管委会及区内170多家企业建立了质量、安全和环境等各类国际标准管理体系。

(二)芜湖机械工业开发区主要经验

1、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科学的发展观,注重了环境的保护,推进了土地的集约利用,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统筹了城乡发展,促进了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2、坚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心,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园区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切围着项目转,一以贯之地抓大项目、好项目、外资项目,有效地

促进招商,加快了项目建设,促进了工业区经济发展与繁荣,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3、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激发了区域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县始终把创新摆在重要地位,积极推进机关改革,形成了机构能建能拆、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的良性循环,实现了服务理念的升级,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

4、坚持以优化环境为基础,赢得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投资环境是生产力,是竞争力,投资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项目和经济发展,我县一方面加大工业园区硬性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真正做到了以客商、以项目为中心。

5、坚持以农民利益为重,保证了开发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开发离不开土地,建设离不开农民。做好农村工作,合理补偿是提前,扩大就业是根本,社会保障是关键。工业园区加大了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扩大了农民转岗就业规模,彻底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也让农民在开发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实现了工业区建设与农村城市化的共同发展。

三、芜湖机械工业开发区建设的几点启示

多年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带来了很多启示。

1、启示之一。创业创新要有新氛围。芜湖县工业园广大干部职工九年如一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千方百计抓招商、搞拆迁、促落地、建项目,全力推进“工业芜湖”、“商贸芜湖”和“人居芜湖”建设,努力使芜湖成为经济发展的高地、创业投资的乐园和休闲居住的天堂。工业区开发建设的实践和成就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定目标不动摇、抢抓机遇不放松、攻坚克难不犹豫、加快发展不停步,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切实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群众的创业热情,努力营造创业致富为荣的社会氛围,为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生机活力;必须大力弘扬大胆开放的精神,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各类挑战,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合作与竞争,虚心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和不足,努力提高市场化、国际化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

2、启示之二。科学发展要有新突破。芜湖机械工业开发区在开发建设中始终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应对宏观调控形势,积极破解能源、资源和环境要素制约,实施集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通过对企业开展“五帮”,积

极应对国际经融危机。一是帮助企业融资,二是帮助企业争取项目,三是帮助企业改善用工,四是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五是帮助企业科技创新;通过“五帮”的开展,有效促进了企业发展

芜湖机械工业开发区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发展的效益内涵,更加注重发展的整体协调,更加注重发展的持久永续,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必须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着力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有效克服要素瓶颈制约,积极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地的基础和优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确定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好影响自身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创造性地推进经济社会转入又快又好发展的轨道。

3、启示之三。城乡统筹要有新举措。芜湖机械工业开发区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三转一提高”工程,即农民转职工、农民房转公寓房、农村组织转城市社区组织和提高失土农民生活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城乡统筹。芜湖机械工业开发区的做法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谋发展、促发展,尽最大可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各方面利益;必须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激发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心聚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经常深人群众,认真调查研究,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在制定政策、实施决策时,充分考虑各方面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心理承受能力,更加注重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烹及令体人民。

4、启示之四。优化环境要有新思路。芜湖机械工业开发区在开发建设中,始终坚持“环境就是形象,环境出生产力”理念,不断理顺工作体制,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努力为客商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投资服务,增强发展的吸引力。芜湖机械工业开发区的做法启示我们,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重点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必须坚持科学执法、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发展经济的能力,努力创造公平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发展平台;必须大力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提高干部素质,规范行政行为,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行政监督

和责任追究,加强服务机制建设,不断优化政务环境。

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芜湖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技术优势及体制机制优势,始终坚持集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发展的整体协调,促进发展的持久永续,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和谐注入了动力和活力。

(作者工作单位:芜湖县委党校教研室)

第二篇:关于打造宜宾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的调查与思考关于打造宜宾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的调查与思考

市招商引资局局长毕忠明

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一枢纽一城两中心四基地”的战略部署,而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是“四基地”之一。现根据宜宾实际,结合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的调研情况,立足于借助外来资金,建设我市“装备制造业基地”作以下探讨。

一、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是结合宜宾实际的战略选策

(一)宜宾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符合全省的发展布局

2008年四川省出台的《2008—2012年四川省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打造“六带、一链、四集群”的构想,把宜宾规划为“成—德—资—自—宜装备制造产业带”上的重要节点。由此看出,宜宾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与省上的产业部局是一致的。同时,宜宾地处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不管是备战还是经济建设时期,都有独持的区位优势。一位机械企业老板在对宜宾考察后曾说,宜宾独特的区位,不但适合发展装备机械,还适合发展国防工业。并表示愿意协助宜宾,协调国家有关方面的工作,争取将宜宾作为国防工业的战略布点,这样,可以获得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加快宜宾发展。可见,市委市政府从科学发展观出发,确立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挖掘了加快发展的又一着力点,打开了美好新宜宾建设的新空间。

(二)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是加速宜宾发展的现实选择

宜宾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二是交通运输条件便捷,尤其是长江黄金水道运输成本低廉;三是地处川滇黔结合部,市场覆盖广;四是已有一批初具规模的机械制造企业,如:普什集团、三江机械、岷江机械、天工机械、惊雷科技等;五是已具有大量的熟练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人材,而且,随着职业院校培养培训力度的加大,这样的人才还在大量增多;六是宜宾志诚港的开工建设,需要有更多基地的产品投入运输,以确保港口功能的充分发挥,从而实现港口建设与基地建设的良性互动。因此,宜宾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符合宜宾目前加快发展临港经济的现实选择。

二、宜宾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存在的问题

(一)“基地无形”。宜宾现有13个工业集中区(以下统称为“园区”,因为企业普遍反感“集中区”的提法),理论上外来投资的装备制造企业都可以入驻,本地装备制造业类企业也可以迁入进去发展。但实际上,几乎没有一个工业园区符合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条件(以下简称基地),甚至离有形“基地”的称谓还有较大距离。有的机械企业老板来宜宾考察后说,你们的园区目前还不适合我们来建厂。

(二)市场不配套。作为基地,应该是机械企业繁衍生息的场地,应能提供企业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和零部件,然而目前宜宾没有这样的市场。有位企业老板讲了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他的公司曾经来宜宾为某厂维修调试一台机器,工作过程中需要一根铜棒,跑遍了宜宾都没买到,结果,还是专人赶到重庆买过来才完成了维修任务。这样远距离地购买一个小的部件,不仅增加了成本,也延误了工期。无独有偶,我们在调研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过程中也听到类似的说法,一位服装企业老板说,产业发展与配套的专业市场息息相关,配套的专业市场,决定着产业发展,基地的形成。要建基地,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建设与之配套的专业市场。

(三)生产要素不配套。作为基地,最基本的要素是通路、通电、通水。沿海一些园区,早就已经做到了“七通一平”甚至“九通一平”,而宜宾的园区大多连“三通一平”都达不到。因此,有很多外来投资企业对宜宾的交通、资源、区位条件很感兴趣,但来宜宾实地考察后,都觉得条件不成熟而放弃了。浪沙袜业入驻宜宾后,建厂时间一再延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电供给达不到所需的合理要求。

(四)政策不配套。要打造基地,必须配套相应的政策,因为各工业园区给投资企业提供的土地与园区外的土地中间,还有一个“隔离带”,即园区内企业所需的水、电、路三通只到园区用地红线外,没有接入到园区内部,或者说园区内部是没有“三通”的,需要企业自己打造。也就是说,投资企业要建厂,还需要自己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地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内部道路、供排水系统、供电系统等等,这些工作企业愿意做,投资资金也愿意出,但若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予以支持,企业就不愿意。因此,除非工业园区自己做好园区内三通一平,并与外面做好有效链接,否则打造有形基地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三、建设我市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建议

(一)尽快制定基地建设规划。首先,确定基地的位置:从宜宾目前的状况看,在临港经济开发区靠近志诚码头,且在拟将修建的进港铁路支线一侧为宜。其次,留足发展空间:作为基地,既要保证机械制造企业进驻用地,还要留足建设与基地配套的专业市场所需用地。据有关业内人士介绍,专业市场用地以3000亩左右为宜。再次,要尽快作出规划:企业入驻建厂、专业市场建设都需要一个过程,已开工的志诚港码头建成后需要很大的货物运输量。如果码头建好后,没有一个较大较完善的基地为其提供有效货源,港口就会无货可运,将会面临“晒太阳”之忧。

(二)尽快启动基础设施和要素配套建设。在完成规划和征地的基础上,尽快动工修建骨干道路,进港铁路,供排水系统,供电、供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和要素配套供给建设,为企业进驻落户创造条件。至于是否需要平场,可与入驻企业商量。

(三)制定配套政策。2008年宜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宜宾市鼓励投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是,这些政策还不能解决基地建设所涉及的全部问题,虽然可用“一事一议”的方法予以弥补,但效率不高。有一点需要形成共识:那就是与基地配套的专业市场内,将会有若干中小企业,他们为基地内的装备制造企业提供原辅材料或零配件,有时还需要进行简单的生产加工,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是工业企业,同时,这些企业也可能买进卖出而从事商业贸易经营,这个意义上讲又是商贸类企业,这类企业如何实施优惠;在专业市场内部,大量的人员生活、居住,以及相应的服务行业也需要考虑如何制定配套的优惠政策。因此,基地内的政策应综合考虑,使之更合理、更优惠。

(四)包装项目,推出招商。在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加速建设,可以将基地内的道路、供排水、管网、专业市场等建设,分解包装成单个项目,在政策的支持下,对外推出进行招商,引进外部投资者和外来资金,加速基地建设,既增加了就业,又加快了宜宾发展。

第三篇。河北唐山强力打造北方装备制造业基地从日前召开的唐山市委八届七次全会上获悉,“十二五”时期,唐山市将以丰润中国动车城、开平现代装备制造园等工业聚集区为依托,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打造中国北方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快由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转变。

唐山市钢铁产业基础雄厚,装备制造业依托的主要原材料、能源、港口和公铁交通等条件一应俱全。2008年底,唐山市就聘请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机械工业规划研究院的专家,编制完成了《唐山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将装备制造业放在了突出发展的战略地位。近年来,该市围绕产业产品链条延伸这个重点,坚持把钢铁产业的规模优势、品种优势与发展装备制造业相结合,谋划实施了一批与钢铁产业配套的重型装备制造业项目,加快推动了唐山由产钢大市向耗钢大市转变。

唐山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抓住该市被列为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城市的机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强化项目建设,做到存量增优,全面优化产业、产品结构,突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要以轨道交通设备、工程装备、自动焊接设备等为重点,以丰润中国动车城、开平现代装备制造园、曹妃甸装备制造园、迁安西部工业区等工业聚集区为依托,着力抓好盾石机械搬迁改造、华电曹妃甸重工、东风汽车等重点项目建设,逐步强化先进装备制造业在第二产业中的主导地位,打造中国北方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各位领导、同志们,兴安采石场标准化建设试点项目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市国土系统的指导下,率先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并通过市级验收,在此,我谨代表县

四家班子对关心、指导、参与兴安采石场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的各级领导、相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一步,我县将以此次现场会的召开为契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探索“资源安全与生态保护相统筹、矿山建设与绿水青山相协同、企业发展与人民意愿相一致”的“绿色矿业”发展新路子,力争到2020年全县范围内的采石场全面达到“绿色、和谐矿山”建设标准,为加快县域经济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兴安、文化兴安、富裕兴安”、助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