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街道经济工作5篇
第一篇:如何做好街道经济工作如何做好街道经济工作
胡海在高新区的快速发展之中,托管区域的农村、农民及农业经济为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之相应,托管区域的“撤村改街”、“城中村改制”也得到了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撤村改街”之后,如何统筹规划好高新区和街道办事处的经济工作职能,进一步发展好街道经济工作,也就成为高新区和各街道办事处必须充分重视和考虑的重要事项。
首先,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及各级部门必须站在发展的总格局下,认真做好“撤村改街”后街道经济工作的统筹规划,在组织领导、政策扶持、街道经济规划建设、失地农民就业、选人用人等方面做好指导工作,引导街道办事处搞好街道经济工作。
第一,高新区要充分重视街道的经济工作,切实加强对托管区域的工作领导。街道经济工作牵涉到多方多面,也必然牵涉到诸多管委会部门职能,这就要求高新区各责任单位、职能部门要站在一定的高度,认真履行对街道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切实体现“重中之重”的工作要求,在各个环节予以街道经济工作充分的支持。
第二,在“撤村改街”的进程中,高新区规划部门和建设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统筹好街道经济规划工作。具体来说,规划部门要把托管区域的经济工作作为一个整体规划,综合考虑街道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资源和能源条件、产业基础和特色,科学编制和及时修订街道经济工作的整体规划,明确街道经济工作的功能定位,奠定街道经济工作的坚实基础。建设部门则要在加快城中村改制的同时,也要转好托管区域的总体建设,着力解决好托管区域的交通道路、电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托管区域的发展条件,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打好基石。
第三,高新区的工商、税务及土地部门应尽可能为街道经济工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在资金、用地、税收等方面给改制后的集体经济组织一定的优惠政策。财政每年应筹集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经济薄弱的街道发展生产和经济。工商税务等部门对发展集体经济、招商引资的企业所需上缴的费税要给予适度减免。
第四,建立完善劳动就业保障机制,着力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以就业带动街道经济发展。就业是民生之本,托管区域农民在失去土地以后,就业问题也已成为高新区发展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解决失地农民就业,既可以为企业、产业园的发展提供劳动力资源,又可以通过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之忧改善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带动消费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充分重视农民就业的问题,建立从上至下的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全方位做好就业安置工作。
第五,挑选能人,为发展改制后的街道经济引进人才。在贯彻落实“重心下移,财力支持,以钱养事,责任考核”的大方针下,为街道办事处招人、育人、留人就成为高新区人事组织部门应该充分重视的事项。一是要完善街办事处的领导班子的安排。通过本地选、外面调、上面派等多种办法,把真正有本事、有能力发展街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推上主要领导岗位。二是要加强他们的教育培训工作。采取专题培训、外出考察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干部进行培训,不断增强其政治素质、市场意识、科技素质和管理水平,使他们真正成为素质硬、能力强的好带头人。三是要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年度工作考核制和工作奖惩制,把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等情况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另一方面,要建立干部的保障机制,这样做既可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工作,也可吸引更多的人来竞争村级岗位。
其次,在具体层面上,新成立的街道办事处领导班子要在高新区管委会的领导下,做好以下的几方面工作:
第一,在改制前,要及时清理债权债务,为发展改制后的街道经济“减负”。对村级的各种债权、债务和担保资金要进行全面清理,积极化解不良债务,对长期拖欠村集体债务的单位和个人要采取行政法律手段抓紧清收。对过去村集体所乘担的债务要积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进行偿还。比如可考虑通过节支还债、核销抵债、拍卖还债、降息减债以及化转债务等方式对陈年旧帐进行有效化解。
第二,在改制过程中,积极妥善处置好原有的村集体资产。在这一过程中,集体资产的处置问题是村民最关心的,也是关系到改制能否顺利进行的最关键环节。改制以后,即使辖区范围不变,社区成员范围也将超过原有村民的范围,这就必然产生原有村民与社区成员之间利益不一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要按照既保护原有村民的既得利益,又能使集体资产不流失,促进集体经济进一
步发展的原则,把集体资产的一定部分量化给村民,成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规范的新的经济实体(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企业),利用合理的量化方法使村民成为股东。这样做有利于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保障村民的收入和福利待遇,有利于安定、稳定。
第三,积极采取措施,打破过去单一的农林经济经营体系,实现投资多元化。利用托管区域内的行政机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及个体经营户等与街道的联系,发挥政策、信息、资金、人才、项目和产品的优势,在社区内实现街道与企业、科研院所、机关、院校,甚至与个体经营户的合作,或者促成企业之间的联合,把街办事处发展经济的愿望,变为社区经济投资的实际行动。
第四,推行机制多样化,积极实施企业改制后的战略性改组。主动把企业融入社会,推动企业改制,做到不管哪种形式、搞好就行,不论归谁所有、交税就行,不论公有私有、能发展就行。在发展方向上,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社区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在管理体制上,要从直接抓生产经营转到加强管理、减员增效上来,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作用;在经营机制上,要灵活多变,全方位放开,让各经济实体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道路。
第五,统筹规划,使改制后的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要扶优扶强,帮助企业在技术、管理、产品等方面不断寻求创新,逐步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最终实现改制后集体企业的健康运行。
第六,大力发展街道还建社区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的产业化进程。还建社区服务业的发展既可以容纳大量的失地农民劳动力,同时又可以增强街道社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功能,并通过社区经济的发展来支持街办事处的各项建设事业;当前,各街办事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社区服务为突破口,以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目标,在发展传统服务项目、运作方式的基础上,探索新的服务内容和形式。
城中村改制以后的街道经济工作事关托管区域的转型发展,事关当地群众的生活状况,事关托管区域的社会稳定,也事关高新区发展的稳定,事关高新区的发展成果和效益,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改制后的街道经济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统筹规划好管委会的职能和街办事处的职能,齐心协力,搞好托管区域改制后的街道经济工作。
第二篇。如何做好街道信访工作。如何做好街道信访、举报工作。
平东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晶
街道工作中的信访、举报和维稳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近年来,在全区大力推动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实践,使信访工作与党的群众工作、政府的社会管理工作有机融为了一体。平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信访维稳工作中能够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稳定服务的工作宗旨,正确把握信访形势,努力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改进工作措施,化解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面对当前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的主体多元化、规模群体化、纠纷复杂化、调处疑难化的一些新特点,我们的工作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街道社区快速反应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社区的矛盾纠纷协调不得力,解决突出信访问题的主动性还不够、调处不当的现象仍然存在,工作合力还不强。
二是基层部门办信办访能力还有待提高。少数工作人员业务不熟,服务意识不强,信息掌握不灵,不能提前介入,没能把苗头性问题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措施创新不足。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制度还不够完善,预防和化解纠纷的机制不健全,处臵力度偏弱,处臵问题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比较高,致使一些矛盾纠纷问题长期积累,给党、政府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压力和隐患。
结合两年多的工作实践和平东街道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做好街道的信访和维稳工作,克服上面三点的不足,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着眼于抓基础,合理整合信访举报工作资源随着改革深入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一些社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使得基层信访举报案件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群体性、突发性等特点。特别是近几年中央各种政策的出台,使得街道工作的职能开始逐步从管理型向服务型,从组织领导经济建设向服务经济建设,维护稳定的社会环境转变。街道虽然设有综治办、司法所、信访举报办,但由于各自独立行使职能、人员少,在当前社会矛盾逐步增多的情况下,很难有效维护基层稳定局面。基于这一现实,我认为,将街道的信访、政法委、司法捆起来集中使用,实行联合组织、联合调度、联合协调,壮大街道的信访举报工作的力量。同时,要在街道成立综治、稳定协调指挥中心,将综治办、信访举报办、司法所统一纳入指挥中心管理,并吸收派出所等单位作为成员单位,配备至少3-5名思想觉
悟较高、有一定法律知识的工作人员,不兼职、不负责其他工作,专门从事综治、信访举报稳定工作,从而实现综治办、司法所、信访举报办职能上的融合,力量上的整合,工作上的配合,信息上的汇合,真正使街道信访举报工作有可靠组织的依托。
二是要着眼于抓关键,畅通信访举报的渠道
信访举报渠道不畅是信访举报工作的“瓶颈”。因为信访举报渠道不畅,群众反映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化解,以至有些问题“小事拖大、大事拖难、难事拖乱”。因此,我认为要把畅通信访举报渠道作为抓好信访举报工作的关键,是要下大力完善信访举报接待机制,真正使群众能够“上访有路,告状有门,有事能诉,有冤能伸”。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接待、受理、答复、处理群众信访举报问题的程序、制度和办法。二是要实行全天候接访制。不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都坚持昼夜值班,随时接待群众上访。在工作中,坚持做到“有访必接、接必及时、分级负责、人人尽责、群众不走、干部不撤”。三是要在职能部门实行“首接责任制”。规定群众首先到哪个部门反映问题,哪个部门就负责立案,并实行谁接案、谁办理、谁负责。凡因“首接”部门处理不力引发群众越级上访,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严禁推诿扯皮。四是要进一步完善街道党政领导接访日制度。街道主要领导每天轮流坐班接访。同时,在处理上访问题时坚
持做到“三个分类”,即“有政策和法律规定的一定尽快解决,没有政策和法律规定但合情合理的个案问题要想办法解决,既不合法也不合理的明确答复不予解决并做好思想工作”。这样,由于畅通了信访举报渠道,及时掌握了社情民意的动态信息,街道就基本能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重大事件不出区”,争得了工作的主动。
三是要着眼于抓主动,坚持干部下访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把握好三个切入点。一是抓准重点问题切入。按照抓大事、讲实效的原则,紧扣大局,从全局性问题入手、从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入手、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入手,开展经济监督工作。二是把握适宜的时机切入。形势发展要求紧迫或党委重视,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某个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时,人大去监督和支持政府,定能事半功倍。三是选择有效方式切入。要根据监督内容、涉及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监督方式。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可采用执法检查等方式进行监督。执法检查有强制力大、参与面广、互动性强、成效快等特点,适宜于必须用法律监督来强力推动的重大事项监督。对必须大力推进的重要工作事项,可采取听取与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视察等方式进行监督。听取与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不仅可以了解工作情况,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而且还可以跟踪问效,督促问题尽快解决。
抓好自身建设。一是加强学习。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财经委及办事机构全体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借助外脑。专门成立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经济和预算审查监督顾问组,定期参加委员会的活动,提高财经委把握局势,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增强经济监督的科学性。三是完善制度建设,定期总结日常工作中所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制度进行规范,使经济监督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人大经济监督工作将继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工作思路,总结近年来人大经济监督的经验成果,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将经济监督工作中好的做法适时上升为地方法规,制定《加强经济监督工作的决定》;完善预算审查监督的机构建设,加强对财政预算的审查监督;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实施工作监督调研,为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十二五规划第一年实施情况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