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改革促进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第一篇:争当改革促进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争当改革促进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

精神)

王晓东

《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3日07版)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强调,要有的放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既是根本动力,也是精神内核和方法路径。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争当改革促进派。

用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的高度决定改革推进的力度。争当改革促进派,必须坚持用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切实把握精神实质、思维方法、立场观点、使命责任,真正做到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

牢牢把握改革的地位作用,坚定改革信念。30多年来,正是改革的不断深化,才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奠定了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迎来了实现中国梦的曙光。展望未来,只有将改革不断推向深入,才能从根本上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民族复兴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两个“关键一招”进一步凸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极大凝聚了党心民心。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这个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始终高举改革开放这个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坚定改革信念,形成改革的强大合力。

牢牢把握改革的目标任务,明确改革方向。习近平同志强调,“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制度具有基础性、稳定性和根本性。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本方向,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牢牢把握改革的路径方法,提升统筹谋划能力。坚持正确的改革方法论,是我国改革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改革向纵深推进,遇到的挑战、风险和考验比过去更严峻、更尖锐、更复杂。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在战略要求上,强调改革的全面性、系统性、协同性;在改革重点上,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重点完善基本制度、健全市场体系、优化政府治理;在改革关系上,强调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我们要深入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改革路径方法的重要论述,提升谋划改革、推进改革的能力。

牢牢把握改革的依靠和保障,凝聚改革力量。为了谁、依靠谁,是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人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最鲜明的价值导向。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改革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的力量源泉。只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改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克服艰难险阻、不断向前推进。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障。习近平同志强调,“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加速转型,经济多元、利益多样,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只有坚持党对改革的领导,才能确保改革的性质不变、局面不乱、力量不断。只有加强党的建设,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改革才能在良好的政治环境中有效推进。

不断提高改革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切实增强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不断提高改革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扎扎实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精确发力”,就是要校正改革准星,着眼于解决根本问题、突出问题,“打蛇打七寸”,使改革更接地气、更有含金量;“精准落地”,就是着眼于改革设计方案落实,让改革落地、生根、见效。改革促进派必然是实干派、实效派,必须不断推出符合实际的改革方案,苦干实干,不断取得群众欢迎、发展需要的实效和实绩。

在改革关键点上发力,在突破重大问题上落地。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既要整体推进,又要牵住“牛鼻子”,防止不分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也是牵引其他领域改革的龙头。应紧扣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重点解决好政府越位、错位、缺位问题,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围绕发展来谋划、围绕发展来部署,立足于激发市场活力深化改革,立足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改革,立足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应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正视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着力在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制约经济转型升级的突出矛盾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诉求上,找准改革突破口,提升改革质量。

在总体谋划上发力,在实施措施上落地。争当改革促进派,既要善于谋全局谋大势,又要善于谋方法谋落实。凡属中央顶层设计明确的改革任务,都要不折不扣抓落实;中央授权的探索事项,要不等不靠抓试点;从地方实际出发确定的改革自选动作,要千方百计抓突破。谋划千条万条,不落实都是白条。应更加重视实施层面的具体策划,善于把总体谋划变为工作计划,把战略思路变为行动线路,提高政策质量和可操作性。争当改革促进派,必须善抓落实。围绕中央部署的改革方案,制定力度大、措施实、接地气的落地方案,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确保各项改革不走偏、不走样、不变形。推出改革任务主体责任清单制度,确保改革责任可检查、可考核、可追责。严把改革督察关,改革推进到哪里,改革督察就跟进到哪里。

在把握规律上发力,在创造性推进上落地。争当改革促进派,应善于把握改革的内在规律,认识和遵循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在把握改革规律上发力,就是把握好改革的节奏、时序和力度,循序渐进,持续发力,既有勇气跑出改革的“最先一公里”,又有毅力坚持跑好改革的“最后一公里”。更加注重改革的整体性、协调性和联动性,善于找准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推动改革向更健康有序的状态发展。在创造性推进上落地,就是要根据改革的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因地制宜落实政策、推进改革。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突出问题,既有全局性的也有局部性的,既有整体的也有个体的,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加以区分,具体谋划,分类施策。各个地区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遇到的问题也各有差异,不存在解决不同地方、不同问题的“万能灵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创造性贯彻中央统一部署,是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改革中的具体体现。全面深化改革,是宏观思考与微观探索、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改革探索中,既要坚持改革的方向、原则和底线,又要鼓励大胆试、大胆闯、大胆改,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让想改革、敢改革的人更有勇气、锐气、底气。

在凝聚改革力量上发力,在人民群众获得感上落地。“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改革的成果如果不能为群众所共享,改革就失去了意义,也不可能持续。只有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燃起群众的改革激情,凝聚最广泛的改革共识,最大限度地集中群众智慧,汇合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力量。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就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让全社会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果。争当改革促进派,就要在联系群众中思考改革、在推进改革中联系群众,切实做到改革意义让群众知晓、改革项目让群众“点菜”、改革过程让群众参与、改革成效让群众检验,以最大公约数的思想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持久的改革动力。

第二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起修身为官干事的标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是习近平同志对党员干部提出的重要要求,事关党员干部修身、为官、干事。“三严三实”是对我们党管党治党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赓续从严治党的一贯方针,体现对从严治党特点和规律的深刻把握,适应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迫切需要。它是改进作风的现实呼唤,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深度关切,为领导干部加强作风建设立起了标杆。“三严三实”内涵丰富、辩证统一。“严”是内在要求,指向主观世界改造;“实”是行为取向,指向客观世界改造。党员干部要把“三严三实”作为净化思想的武器、对照检查的准绳、整风整改的标准,立起修身为官干事的标杆。

修身保持本色

修身就是修养身心。对共产党人来说,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中倡导的做“五种人”,习近平同志讲的“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就是修身的内涵、修身的标准,也是党员干部保持本色的必然要求。修身正己、保持本色,应着力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传承与坚守,解决好“立德”问题。德乃立身之本。一些党员干部信念动摇、诚信缺失、品行不端、趣味低俗,重要原因就是在立德上缺乏自觉。如何立德。一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将修身立德放在首位。党员干部应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史明理兴趣,多读些文化经典,从中汲取营养。二是从党的伟大历史中汲取营养。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个“特殊”就体现在先进性上。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涌现了众多先进典型。战争年代,为革命献出生命的党员,仅有名可查的就有370多万;和平时期,又涌现出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杨业功等一大批先进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注重党性修养。学习党的伟大历史、学习革命先烈和英模人物,有助于党员干部立追求信仰的德、服务人民的德、牺牲奉献的德。我们讲立德,就是要按照习近平同志指明的方向,修大爱、立大德、成大美,自觉做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共产党人精神高地的坚守者。

选择与放弃,解决好“立志”问题。没有高远志向,修不出良好德行。现在党员干部中有几种不良现象:有的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稍不如愿就讲怪话发牢骚;有的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官当上了,“一把火”都烧不起来;还有个别的,既想当官又想发财,什么“好事”都想沾。这些都是志向上出了偏差的表现。立志有一个选择与放弃的问题,需要大智慧。如何取舍。有三个关键词:一是追求。追求是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没有追求终将一事无成,追求不当则会误入歧途。党员干部必须讲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自觉把个人追求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二是名利。一个名,一个利,每个人都会碰到,就看怎么对待、怎么获取。重要的是心境要淡定、心态要平和。当前,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利益调整,必须讲大局、讲服从;面对改作风的深入推进,必须反对特权、保持本色。三是交往。跟什么人交往反映志向和追求。事实一再说明,党员干部与什么人交往,绝不是个人生活小事,交个好友终身受益,交友不当后患无穷。

慎独与慎微,解决好“立行”问题。立行关乎行为举止。古语讲,建德修行。经过两年多的作风整治,党员干部的法纪意识、自我约束有了很大进步,但仍有一些现象值得注意:有的嘴上讲按规矩办,往往还是按习惯办;有的场面上不敢做了,私下里还在悄悄做;有的明规则立起来了,潜规则还有市场。有鉴于此,应特别强调心有所畏、行有所戒,做到慎独慎微。一要敬畏法度。党员干部只有做到一言一行都受纪律和规矩的约束,才能获得自由,享受工作、享受快乐。二要敬畏初始。人生贵善始,第一次把住了就是关口,把不住就是缺口。如果第一道防线被突破了,就会兵败如山倒,最终滑向堕落的深渊。三要敬畏口碑。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口碑是民意,口碑也是认同。有好口碑,实施领导才能转化为实现领导。

为官迎接大考

为官,实际上是代表国家政权履行公共权力。权力来自人民,必须服务人民。为官重在“为”,必须有官品、有官样、有作为。讲为官是大考,是从我们党面临“四大危险”“四种考验”、针对党员干部队伍现状提出来的现实命题。当前尤其应做到以下三点:

规规矩矩为官。适应建设法治国家、法治军队的新要求,坚持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现在,一些党员干部在这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法治意识不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现象仍然存在;平时不学法,遇事不找法,按习惯办、按经验办大有人在;规矩面前讲人情顾面子,规矩往往严不起来、究不下去。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基本要求、必备素质,加以锤炼和践行。一是增强法规意识。习近平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这一要求,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强化法治信仰,在推进治军方式“三个根本性转变”中培育法治精神。二是提高政策水平。党员干部的政策水平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参与决策的前提条件。各级党委应建立定期学习政策法规的制度,通过学习掌握政策法规、严明纪律规矩。三是按新规矩办事。党中央为加强作风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新规定。各级党员干部必须按照新政策新规定办,该谁定的谁定,该谁批的谁批,该叫停的坚决叫停,决不能我行我素、顶风违纪。

公公正正为官。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为人民谋利益。通过反“四风”、改作风,党员干部在公正为官、用权为民上有了明显提高,但也不能过于乐观。如何用权是为官的永恒课题,关键在“公”“廉”二字。“公生明,廉生威”。在“公”字上,要出于公心、讲究公道、维护公平,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铭刻在心。选人用人最敏感,用错一个人必将挫伤一大片,群众不认可的绝对不能用。在“廉”字上,要不存私欲、不谋私利、不徇私情。没有廉,何谈公。党员干部必须谨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坦坦荡荡为官。习近平同志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这对每个党员干部都是教诲。做到坦坦荡荡为官,一是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应非常鲜明,不能含糊其词。党员干部不能把随声附和当作谦和低调,不能把睁只眼闭只眼当作维护团结,而应切实把是与非、对与错、荣与辱等基本界限搞得很明晰。二是对同志对部属应交实底,不能忽悠人。党员干部对同志对部属不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应搞明白一个道理: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要通过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看齐是重大政治原则,是党的力量所在、优势所在。讲看齐,不是个人的小事,而是事关政治方向的大事;不是一般的品行要求,而是党性要求。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项决策部署看齐。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切实把向党中央看齐体现在思想和工作的各个方面。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是一个持续推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必须经常学、反复学、持续学,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以更加自觉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努力使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理论水平进一步提升,政治责任进一步明确,大局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精神品格进一步纯洁,切实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转化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正能量。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画卷正铺展开来。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复兴梦想,一个续写中华文明伟大篇章的更加美好的中国,必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中变为现实。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