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思考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审计的一种独有形式,更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与党政干部直接相关经济活动的监督和评查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在实施中还尚有不足,有待加以改进。文章从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出发,针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实施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监督
20世纪80年代,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产生以来,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现如今已成为我国审计的一种特有形式、内控的重要一环,成为评判干部政绩的一项基本制度,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监督,促进勤政廉政和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履行职责的一种有效监督体制。经济责任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根据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财经法令、法规等,对经济责任直接相关的党政干部在其任期内对各项经济活动的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审查、评价和证明的一种审计方式。其目的在于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可靠,考核领导干部的绩效。
1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历程
经济责任审计发展至今主要经过了确立、发展、规范提高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1998年1月,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仪明确提出县(市)直属部门和事业单位,乡(镇)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干部要实行离任审计制度,未经离任审计的不得离任。这一规定的实施,正式拉开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序幕。同年2月,中央五部委印发《关于转发〈关于荷泽地区实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的调查报告〉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这也标志着经济责任审计这一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第二,随着《县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的实施细则》和《关于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这些文件的颁布,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从管辖范围、实施时间、程序、内容、方法等方面给予了具体指导,进一步规范了审计责任。第三,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重点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2014年颁布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将审计对象进一步扩展,对绩效评价提出新要求,提升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层次。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目标。这对作为国家法制体系建设重要一环的经济责任审计,在发挥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财经秩序、推进依法治国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2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问题
2.1缺乏正式的审查机构,审计人员缺乏全面性。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以内部审计为主,然而却仍有较大一部分单位并未单独设立审查部门,或虽设立了审查部门,却未真正实现部门职责,成为“挂名”部门。这样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变成一项额外增加的“任务型”工作,今天接到一项经济责任审计任务,明天开始进行审计,再接着根据审计结果出具审计报告,本着赶紧完成这一项额外工作的思想,马虎完成。临时抽调的审查人员在配置上也不能达到最优,例如财务人员以财务的眼光审查资料,纪检人员以纪律监督检查的眼光审查资料,造成审计过于片面,致使审计结果缺乏全面性,出现偏差。
2.2审计跨度时间长,审计事项繁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以离任审计为主,审计时间的跨度长并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贯穿党政领导干部整个任职期间,有的甚至更长。由于时间跨度大,不可避免地有政策性文件的改革更新,财会人员变换,重要事项的口径遗忘等,造成审计目标多,范围广,重点不聚焦,难度大,责任界定困难。
2.3审计缺乏计划性,审计指标体系不健全。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缺乏完整的、可行的计划,审计程序比较主观。对于被审计对象的相关经济活动了解不清晰,收集的相关信息较为狭窄、片面,并未根据被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细化指标。对同一个审计对象、缺乏统一的审计标准,而对于不同审计对象,采用“格式化”审计模式,严重缺乏全面综合性的评价,不同的审计人员根据自身主观意见提出不同的见解等。综上所述,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的不完备,审计时间跨度长,缺乏计划,审计指标不健全这些问题都会给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造成不利影响,使其不能充分发挥其评价绩效、有效监督的作用。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1]刘薇.论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j].经贸实践,2017(17):218.
[2]李勋.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发展历程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2,12(2):59-60.
[3]蔡丽.经济责任审计创新与发展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8(30):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