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全过程、集成式改革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县紧紧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建设“活力新城、幸福**”为目标,坚持“事争一流、卓越财政”品牌,深入推进财政体制全过程、集成式改革,财政实力迈上新台阶。2021年度全国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考核荣获全国第5名、全省第1名,相关经验做法被省财政厅简报印发推广,被《中国改革报》刊发报道。
一、坚持靠前发力,科学研判挖掘聚财潜能。积极研判经济形势,科学把握收入节奏和力度,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3亿元,同口径增长18.8%,列全市第1位。一是挖潜税源拓增量。在全市率先建立“智慧财税平台”,整合28个部门涉税信息,累计查补税款3600万元。二是优化体制激活力。经费拨付直接与乡镇增收情况挂钩,有效激发乡镇内生动力,累计兑付乡镇增收奖励2193万元。三是盘活资金挖内力。建立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全年共收回结余结转资金达2.2亿元,有效缓解财政压力。
二、坚持源头发力,严把关口提升财政精度。一是严把预算编制关。坚持量入为出、有保有压,结合可用财力合理安排预算支出,挤压预算“水分”,全年压减预算金额3.4亿元,压减率20.3%,切实打破基数依赖和支出固化格局。二是严把预算执行关。严格控制预算追加事项,坚决杜绝无预算、超预算支出,全年压减一般性支出1.4亿元、压减率20%。三是严把制度建设关。完善《财政资金拨付管理暂行办法》,确保预算资金拨付快捷、高效,预算执行精准无误。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四、坚持精准发力,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一是减税降费增强活力。实施大规模企业留抵退税,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2022年新增政策减税降费退税共计4.5亿元,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二是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支撑撬动作用,累计发放银担“总对总”担保贷款379笔,金额达4.9亿元,经验做法被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开国同志批示肯定。三是打造平台提高份额。打造政府采购供应链金融平台,中小企业中标率达95%,发放“政采贷”600.1万元,为10余家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五、坚持持续发力,着力提升财政管理效能。一是深化财政评审改革。加大投资评审力度,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2022年评审金额33.3亿元,审减金额3亿元,审减率9.1%,切实为政府节约真金白银。二是深化政府采购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政府采购监管服务模式,政策持续向中小企业倾斜,县财政局荣获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进单位。三是深化国企三年改革。制定《**县县属国有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持续激发国企活力,顺利实现财金公司aa评级,国企三年改革任务完成100%,经验做法被纳入全市国企改革经验汇编,被省国资委《山东国资》简报印发推广。
六、坚持加码发力,深化财政改革出圈出彩。在全市率先实现ppp项目入选国家ppp库,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成为全市唯一首批入库项目,成功撬动社会资本4.5亿元;在全市率先实现部门整体绩效管理“全覆盖”,被列为“暖心工程”市县联动试点、县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试点“双试点县”和全省预算绩效成本试点县;在全市率先完成“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预算环节实现全域上线、全流程打通、全业务覆盖;在全市率先与市级建立资产共享战略合作关系,成功打通省市县公物仓共享通道,争取省政府公物仓调拨医疗、办公等资产157台(套),价值255万元,全省首次实现跨地区、跨层级资产调剂共享;在全市率先签订政府采购电子签章合同,打通“合同签章”跨省市跨地域网上签订路径,实现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运转;在全市率先实现政府采购跨区远程异地评标项目,完成“云上”评审、“云签”认证,成为评标项目向跨场景拓展的示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