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文化产业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省委和扬州市委连续将文化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指标列入高质量发展考核,文化产业发展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十四五”时期是文化产业发展历史机遇期,我们要认真思考如何利用好**现有的“两个世界遗产”“两个全国金字招牌”,将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积极探索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建设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以高质量文化的“软实力”,不断带动彰显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

一、**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1、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持续增长。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从20**年的**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亿元,增幅高达***%;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提升至*%,提升*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发展逐渐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增长极”和“加速器”。

2、“三上”文化企业分布区域性明显。“三上”文化企业数量是一个地区文化产业实力的直接体现。截至目前,**“三上”文化企业共有**家,主要集中在“一镇三区”,**镇、城南新区、开发区、高新区共有**家,占比达**%。按行业分,制造业企业**家,批零业企业**家,服务业企业**家。

3、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近年来,**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成功入选首批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首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和“中国文旅融合创新典范城市”,运河盂城驿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入选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和第二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文旅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抗日战争**战役”融合发展项目入选首批省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培育名单,清真村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盂城驿入选省智慧旅游景区和扬州“运河十二景”,并获批第一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同时,我市文化事业发展繁荣,先后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民歌之乡”“中国七夕文化之乡”和世界文化遗产等多项荣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化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目前,**的“三上”文化企业中,年营业收入达亿元企业只有*家,达5000万元(亿元以内)仅有**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虽然逐年提高,但始终未能突破*%这一支柱型产业“门槛”,整体而言,我市文化产业规模偏小,体量不大。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1、围绕“文化+企业”,实施市场主体梯度培育行动一是努力打造一批龙头型领军企业。推动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成长为“链主型”企业,提高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围绕我市具有优势的文具产业、印刷包装业和电子装备业,加快发展德皇文具有限公司、江苏卫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星浪光学仪器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产业链相关企业,努力让文化龙头企业产生领头羊效应和规模效应。二是积极培育一批中小文化企业。既培育“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又培育“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构建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微企业梯队,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积极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实现“小升规”,继续加大文化产业单位升归纳统申报工作力度,用好规模以下文化产业抽样监测平台,梳排“准规上文化产业单位”,提醒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申报。努力发展一批小微企业,鼓励社会人才创办文化企业或工作室,壮大“三下”文化企业规模。积极引导有特色、成长性好的企业向文化企业转型发展,依托我市高新区照明产业基地,鼓励有舞台照明设备生产优势的企业做大舞台演出灯具市场,有设计和信息化基础的企业向照明产业的产品包装创意设计等方向转型。三是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推动以城南新区智慧大厦为中心,大厦周边园区为基地的文化产业园建设,将**的主力产业“智能照明”和文化产业“照明艺术”相结合形成特色产业,引进园区,完善产业集群布局,调节、完善、强化产业链,积极创建省级文化产业园。将文化产业项目招商纳入全市大招商格局,与工业项目招商协同推进,以文旅产业和数字文化产业项目为主攻方向,努力促成一批项目在产业园区落地、竣工、投产、达效。

2、围绕“文化+旅游”,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提升行动一是进一步提升文旅项目质态。一方面,积极完善提升现有文旅项目,在做好盂城东市一期业态管理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东市二期招商入驻,聚焦主题客栈、特色餐饮、音乐酒吧、品质茶吧、夜演剧场等业态,招引国内闻名和本地知名的优质品牌;针对亲子互动、商务会谈、亲友聚会等多种客群需求,将沿河傍水的伴湖书院打造成**市极具代表性的环境佳、品质优的高端文化餐饮休闲会所。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打造网红文旅项目,启动汪曾祺特色文化街区提升建设,持续打造汪曾祺笔下的邮城特色市井风貌;以明清运河文化公园为载体,以运河、落日、**湖为主题进行景观设计,增设打卡点,策划并组织音乐汇、露天电影、篝火晚会、烟花大赏、手工集市等活动,打造运河风光带文商旅融合微度假项目。二是进一步丰富文旅产品内容。围绕文创产品开发,深挖**文化资源禀赋,凝练文化元素,打造文化ip,针对不同客群,围绕不同时节,开发城市伴手礼和节庆礼盒,加大儿童文具、旅游用品等市场认可度高、经济效益好的产品开发,塑造“邮城文化印记”。围绕文旅体验升级,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对盂城驿、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等核心景区进行展陈提升,策划虚拟实景演艺,构建文化展现新模式。围绕文旅路线打造,以“古迹探寻、民俗体验、美食品鉴”等多元文化为主题,策划推出研学、团建、亲子旅游线路产品,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三是进一步擦亮文旅活动品牌。聚焦“春季休闲”“夏季嗨玩”“秋季尝鲜”“冬季养生”等季节文旅市场特色,策划组织“好事成双·新春大集”、湖上花海旅游节、七夕音乐主题露营集市、“诗秦画驿一邮倾心”国庆夜游等重大节庆品牌活动。持续举办环**湖自行车赛、横渡**湖、大运河半程马拉松三大金牌赛事和“邮驿路运河情”全国美展和“汪曾祺文学奖”评选活动,提升**知名度,拉动客源,带动文旅消费增长。

3、围绕“文化+支撑”,实施产业资源要素保障行动一是加强组织支撑。进一步理顺文化产业发展机制,成立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领导小组,明确宣传部门统筹协调,文广旅局牵头负责,统计、发改、商务等为重要职能部门,各乡镇园区、部门单位共同推进的责任机制。组建文化产业招商队伍,优化招商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精心打造一批专业化的文化产业招商队伍,在评优选先、人才使用上重点关注。二是加强人才支撑。强化文化人才引进,参照全市高层次人才、党建名师工作室等建设方案,设立“省级国家级大师工作站”,加强文化研究专业智库建设,通过刚性引进、岗位聘用、项目签约、人才租赁、项目合作等方式,招引一批影视制作、创意设计、经营管理、投资运营、数字文化等行业紧缺型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专业支撑。三是加强考核支撑。研究制定较为系统、操作性强、更有吸引力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各责任单位和乡镇园区的年度目标任务,建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考核机制,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差别化考核。积极利用文化产业统计监测平台,进一步强化规上文化企业统计月报数据监测,确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指标应报尽报。在关键时间点针对具体企业和乡镇进行预警,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对接、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