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军同志在全市加快经济创新转型升级发展动员大会上讲话(2015.5)

张庆军同志在全市加快经济创新转型

升级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要点

(2015年5月26日,根据录音整理)

一、关于省政府第五次全体会议精神(略)

二、关于近期省政府相继出台的三个文件精神(略)

三、关于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动力,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坚持稳中求进、稳中强基、稳中创优,强化改革攻坚,强化开放集聚,强化创新驱动,强化民生保障,拉高标杆,跨越赶超,全市经济运行逆势上扬,多数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十强”,呈现出中高速、中高端同步展现的新气象。

一季度,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我市经济总量居第10位(超过西安)、增速居第4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居第10位(超过石家庄)、增幅居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居第2位(仅次于成都),工业投资居第2位(仅次于南京),地方财政收入居第8位、增幅居第1位,进出口总额居第9位。1—4月,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739.5亿元、增长10.8%;固定资产投资1868.1亿元、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9.3亿元、增长12.3%;财政收入373.9亿元、增长19.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6.5亿元、增长20.7%,经济运行凸显五大亮点。一是主导产业增势强劲,六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484.7亿元、同比增长12.4%、占全市工业65.5%,主要产品产量实现倍增,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增长4.5倍,太阳能电池增长1.9倍,彩电增长1.7倍,家用冷柜增长1.2倍二是新兴产业高速增长,实现增加值219.1亿元、增长27.9%,高于全市工业17.1个百分点,拉动工业增长7.1个百分点,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产业分别增长51.1%、21.4%、16.9%三是投资结构优化升级,民间投资活跃,增长31.2%,高于全市21.6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70.2%,提高10.1个百分点,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153%;现代服务业投资增势迅猛,完成投资578.7亿元、增长28.2%,高于全市投资18.6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投资116.9亿元、增长1.4倍四是消费市场日趋回暖,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351家、同比增加127家,住宿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3.5%,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2.1%,市9家五星级宾馆餐费收入有8家保持增长态势,其中5家增幅超过两位数五是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总量占全省的比重由上年同期25.6%提升到26.4%,对全省财政增长的贡献率由56.7%提升到59.7%;一季度,规上工业实现利润88.2亿元、增长9%,高于全省增幅5.8个百分点,同期全国下降2.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33元、增长11.7%,高于全国2.3、全省1.6个百分点,高于全市gdp2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虽然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是,我市加快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转型升级的主基调没有改变,争先进位的大格局没有改变。合肥之所以能保持逆势上扬的良好发展态势,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我们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动真格,坚持创新转型升级发展不动摇,推动合肥经济发展的新方略与中国经济升级换挡、加力爬坡的新进程高度契合,形成了“三个”交汇。一是与世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形成交汇。当前,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呈现出突破性和颠覆式两大特征。近年来,我们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建设中科大先研院等六大协同创新平台和十大新兴产业研究院,加快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一些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取得了革命性突破,实施了一批居于产业链核心环节的重大项目。比如,京东方8.5代线建设、光伏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等,我们看准了,就敢冒风险,舍得投入,由此也收获了硕果。可以说,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占据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前沿,抓住了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先机,赢得了新一轮区域竞争的主动权。二是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形成交汇。新常态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双中高”,即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近年来,我们推动经济发展的发力点就是聚焦产业转型、聚力结构调整。2011年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富民强市”的发展主线,2012年提出了“主动调整转型、保持发展势头、实现争先进位”的思路,2013年提出了“平中见奇、稳中求快、调整转型、夯实基础”的思路,2014年提出了“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推转型、以改革惠民生”的思路,今年又提出了“稳中求进、稳中强基、稳中创优”的思路,制定了《关于聚焦重点领域产业推动创新转型升级发展的指导意见》(合发„2015‟1号文件),出台了扶持产业发展“1+3+5”政策体系,确立了重点产业“十个一”推进机制和“十大”发展路径,全市经济创新转型升级迈出了重大步伐,不仅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而且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层次不断提升,跨越赶超的新姿态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重影叠合”。三是与国家区域发展的新棋局形成交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区域发展和开放开发格局作出了重大调整,确立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我们主动融入全国发展新棋局,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大力构筑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合新欧班列等八大开放平台,为合肥在更宽领域参与全国乃至世界产业分工体系、集聚优质要素资源构筑了广阔平台,为在国家层面上提升合肥战略定位奠定了坚实基础,取得了双节点城市实至名归的效应,打造全国开放高地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新征程。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四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当前,从中央到省里,对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上周,围绕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我专门进行了一次调研,深感经过这几年持续不断的培育,合肥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形成了从研发、生产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政策和环境逐步完善,具备了新一轮大发展的雄厚基础。我们要瞄准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高技术服务等重点领域,着力打造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引领优势的产业集群,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这也与省里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决策部署高度契合。今后一个时期,省里的各项财政资金、土地要素、融资、保障等政策将以集中投入的形式,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目前,我市正积极组织基地项目申报工作,按照省里要求,同一年度一个园区原则上只能申报一个基地,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较高,各园区一定要把握好这一机遇,围绕集成电路、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太阳能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争取申报一个或多个基地,最大程度地把省里的支持政策拿到合肥来开花结果。五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我们要依托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兴起“双创”热潮。要加快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各平台资金渠道、资产归属、成果管理、薪酬制度等方面关系。重点推出一批项目、基金和财政金融产品,将好的项目、好的技术尽快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形成产业化。中科大先研院要强化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创业服务等功能,健全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力求在创业创新中发挥更大的示范引领作用。合工大智能院、中科院创新院、清华公共安全院、北大未名生物院、中国农科院合肥安全食品研究院等要按照边建设边运行的方式,启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要加强科技金融结合,扩大天使投资基金规模,加大项目支持,进一步创新科技金融产品。要全力以赴争创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国家将连续三年给予入选城市每年3个亿的资金扶持,我市要把握好这一机遇,同时借此契机,对我市小微企业发展思路和“双创”工作思路进行系统思考和全面梳理,大力打造众创空间,加快建设科技孵化器,不断完善创新生态体系,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更多平台、创造更优环境。

六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围绕打造全国内陆开放新高地,进一步融入和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大力推进“四大港口”、“三大特殊监管区”和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等八大载体建设,推动合新欧班列西延入欧、国际货运航线直达欧美,加快推进合肥综合保税区项目落地建设,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力争早日获批,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确保年底建成使用。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有效投入、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刚出台的大项目招商引资政策导则,创新招商方式,着力提高招商质量和层次,更加注重招才引智。特别要灵活运用政策工具,创新政策运用和资金结算方式,在科技创新、带动就业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学军省长在最近召开的省政府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要再掀招商引资新高潮。合肥要积极行动,市领导将于近期分别带队,分赴不同方向组织推进一批招商引资项目,专题招商、小分队招商、登门招商、产业链招商将全面铺开,后续服务、要素保障等工作也要同步到位。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已达到1400亿美元,超过引进外资200亿美元,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这标志着走出去已成为新常态。中央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开放战略,目的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输出资本,一个是输出产能。从合肥来看,走出去也是大势所趋,像家电、汽车等优势主导产业和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只有走出去开拓市场,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顺应大势,拓宽渠道,完善政策,强化服务,积极引导企业抓住机遇,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七是优化金融服务环境。要加大对银行机构的协调服务和考核调度力度,分类加强银政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对重点企业不拒贷、不抽贷、不压贷、不延贷。按照“三个不低于”的要求,督促并配合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设立小微企业信贷引导资金,合作银行按照不低于1:10的比例放大,给予小微企业总信贷额度支持。设立中小企业转贷资金,市属国有担保公司按照1:3配套,合作银行按照风险资金的一定倍数安排周转金信贷,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转贷业务服务。设立“大湖名城”系列财政金融产品,包括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基金、政保贷、成长贷等,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抵押担保不足、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加强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推动“规改股”、“股上市”,对符合条件的“规改股”、首发上市、成功发债融资的中小企业给予一定奖励。今年,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我们要抢抓机遇,确保新增上市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5家、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35家,发行3家以上企业债券,全年直接融资786亿元,其中股权融资55亿元。加快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整合各级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源。深入研究和推进“4321”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力争全年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发放贷款突破20亿元,实现区域和机构“两个全覆盖”。八是加大企业帮扶力度。为有效应对企业融资、用工、用地等方面的难题,春节前,市里及时出台了“帮扶十条”,广受社会关注和企业拥护。从目前情况来看,落实了一部分,但进度和效果还不够理想。一方面,企业缺资金、少贷款,另一方面,可能还存在部门互相扯皮的现象,导致资金滞留在中间环节、放不出去。下一步,要全面落实“帮扶十条”,加快出台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在融资、用地、用工、减负等方面打好组合拳,助力企业渡过难关、加快发展。要在全市组织开展“千名县干进千企”活动和面向企业的政策帮扶解读活动,宣传解读好国家和省市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强企业信心,化解企业难题。

借此机会,就统筹抓好其他方面工作,我再点点题。要认真抓好“32+9”项民生工程实施,严格按进度做好资金保障,确保按时按质完成。秸秆禁烧和防汛抗旱是当前“三农”乃至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严格责任,严明纪律,确保不出问题。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监管和隐患排查,确保各项指标控制在省下达的目标以内、稳居全省第一方阵。针对当前一些区域、一些领域矛盾纠纷有所抬头的现象,要沉下身子排查化解,切实解决一批疑难复杂信访问题,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