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点”谋篇让文章深邃有魂

胸中统有千军万马,下笔必能神采飞扬。起草机关综合文稿,谋篇驭文的关键在于系统掌握和深度吸收一批高质量的资料素材,在此基础上“接天线”“接地气”,方能独具匠心,推陈出新。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九点”谋篇法,以起草公园城市建设方面的文稿为例,与大家交流。

一是搞清楚“原点”。即这个主题的发生背景是什么。比如公园城市这个主题,20**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四川视察,在天府新区调研时首次提出“公园城市”全新理念和城市发展新范式,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同年4月2日,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此后,各地对“公园城市”这一新生事物的热情迅速升温,纷纷以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为引领,在持续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积极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二是搞清楚“起点”。即这个主题在国内的起源、演变及兴替得失。比如,从公园发展来看,公共园林缘起于唐宋,主要是基于自然景观而形成的公共游览地、寺观园林和与宗祠相结合的乡村园林。近代以来,随着租界公园的产生及皇家园林向公众开放,城市公园概念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公园建设获得了极大发展,当下已成为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重要空间载体。公园从为特殊阶层服务逐步转向为为广大百姓服务。从“城市+公园”发展来看,古代城市建设有园林、缺公园,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城市建设有公园、无系统,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园林建设有系统、非引领,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前十几年园林建设有引领、非融合,进入新时代追求公园与城市多层次、多维度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公园即城市、城市即公园。

三是搞清楚“始点”。即这个主题在世界的起源、演变及兴替得失。比如,从延续千年的世界造园史来看,国内国外一样,古代园林都是皇室贵戚、富商豪门所有,与平民无关,但这并不能阻止古代城市平民追寻自己的游憩空间。古希腊人在体育场周围设置了向公众开放的绿色区域。古罗马一些城市的广场或墓园则允许平民休憩。我国唐代白居易在刺史任内主持西湖改造,西湖因此成为市民休闲的乐土。古代这些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就是城市公园的雏形。17世纪后,随着民主思想的进步,欧洲许多原属于皇家贵族的私家园林逐渐向市民开放,如英国的肯辛顿公园等。国外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的发展历史,不过短短的一百多年。

四是搞清楚“源点”。即从300万年人类历史之人性本源、从五千年中华文明之民族精神、从两千多年前《易经》等文化遗产中的内涵及大道之源、从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来寻找这个主题的思想依据。比如,公园城市理念蕴含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价值。“天人合一”为《易经》哲学思想,强调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园城市理念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马克思将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紧密地结合起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界发展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和谐的社会有机体寓于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之中。

五是搞清楚“高点”。即跳到更大范畴、更高层面,打开视野看待这个主题。比如,站在“城市”这个角度去思考“公园城市”,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几千年城市发展历程。建设城市的目的是让生活更美好。很多国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城市病”,为此提出并实践了田园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生态城市等理念,这在当时有一定前瞻性,缺点是难以充分体现理想城市形态本应具备的多元价值要素。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进入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也是成效最好的时期,保障和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迫切要求以科学系统的城市发展理念为指导,加快构建融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元价值为一体的现代公园城市,在这个大背景下公园城市概念应运而生。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通过以上“九点”谋篇,文章思路内容必能了然于心,粮草充足而士气旺,兵马强则打胜仗,一篇好文稿已成竹在胸,呼之欲出。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原文《“九点”谋篇让文章深邃有魂》刊登于《秘书之友》2021年第9期。作者: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