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新途径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临朐县委宣传部
根据市委宣传部关于开展“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新途径”课题调研的通知要求,我们组织有关单位成立了调查组,先后深入到城关、冶源、卧龙、龙岗等四个乡镇和十个村,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实地查看等多种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当前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现状及特点)
1、基层文化需求旺盛,市场广大
当前,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对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表现出愈来愈浓厚的兴趣,他们热切盼望拥有自己的“文化之家”和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方式,农村成为文化消费的大市场。冶源镇冶西村是经济比较发达的镇区村,该村拥有一支龙灯队和一支秧歌队,十几人的秧歌队三番五次要求村委为他们规划一处活动场所,以便开展活动。卧龙镇河北村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期间,村里自己组织了一台文艺节目,在村里演出时,没想到忽啦啦去了500多群众,把大队院挤得水泄不通。广大农民群众对电影、图书、小戏同样十分渴望。而目前
2、有线电视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
在多数农村存在“看电影难、看戏难、看书难”的情况下,随着电视的普及,加之青壮年外出务工的增多,有线电视在乡村文化消费中唱起了主角。目前全县有线电视到村入户率已达
,有
村有线电视接入率达
。看电视成为广大农民群众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
3、群众性文化活动非常活跃
临朐县农村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丰厚,素有“小戏之乡”、“书画之乡”美称,1991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首批“社会文化先进县”称号,1993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1995年被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模范县”称号。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主要活动方式有一是政府引导,如每年的元宵节民间艺术表演、焰火晚会、农村文艺汇演、文明之夏广场文艺汇演等,目前全县每年组织大型文化活动30余次,中小型活动300多次。每年参与人数都在35万人次以上。二是企业扶持,不少企业或是负责人爱好或是兼顾广告效果,邀请或组织文艺演出活动。三是协会组织。四是群众自发的组织部分文艺节目或比赛,丰富活跃自己生活。
4、民办文化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农民群众文化经营意识有所提高,民办文化成为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
2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途径。如冶源镇
同时民间文体队伍和文艺协会增多,
图书馆、放映队逐步发挥作用
二、存在问题
1、公共文化设施弱化
基础设施有待加强、利用率有待提高(建、管、用)
2、文化队伍职能弱化
(1)文化站人员专职不专用(2)年轻文艺人才缺乏
整体发展不平衡
1、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乡镇对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片面认识,重视不够。认为“不抓文化不要紧,不抓粮食就没饭吃,”存在重经济发展,忽视文化建设的现象。
2、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受吃饭财政的影响,用于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的开展、图书购置等资金相对不足,以至部分乡镇农村文化出现阵地难巩固、队伍难稳定、活动难开展的局面。
3、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群众文化生活单
3一,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抹牌赌博、封建迷信现象。边远山区的农村群众目前文化生活主要是看电视,由于没有有线电视,农民看电视只能收看三到四个频道,而且收看效果差,很少有其它的文化生活,文化生活非常匮乏。
3、
4、设施薄弱,缺乏规范性。按照省级标准,乡镇文化中心(站)建设必须达到“一院、一场、一校、五室”,全县只有两处乡镇达到规定要求。村文化大院要求是“一场、一校、四室”,图书不少于3000册,要有一定数量的文化娱乐设备,如电视机、录像机、排球、篮球、乒乓球、象棋、扑克、服装、乐器等,部分村文化大院与此差距比较大。
三、对策与建议
1、领导重视是前提
把繁荣农村文化提高到创建文明临朐、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对待,同改革、发展、稳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化凝心聚力、潜移默化、促进和谐的巨大作用,积极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精神力量,引起人们意识、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促进合谐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推动城乡居民消费升级,促进经济的增长。
2、建设阵地是基础
3、人才培养是关键
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及基层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目前专业创作和演出队伍老化,业余队伍后继泛人是制约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对现有队伍的交流,增强合力。同时要充分发挥现有文艺人才作用,搞好“传、帮、带”,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农村文艺骨干人才培养,并制定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多方吸纳优秀专业人才,在全县尽快建立起一支人数众多,门类齐全、年龄和专业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的文化队伍。
4、资金投入是保障(多元化)
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一是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资金缺乏问题。本着上级争取一点,县、乡(镇)财政支付一点,文化产业创收一点,社会各界资助一点的办法解决资金困难。二是利用闲置房屋解决文化活动场所。通过协商、转让或采取多种灵活的形式,将一些基本闲置的礼堂、学校等旧房加以改造利用。三是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四是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和民间文化精英投资农村文化建设。可以借鉴上林镇农民张来信和他创办的临朐综艺剧团的成功经验,鼓励支持农民发展
5农村文化事业。
5、开展活动是纽带
6、民办文化是发展方向
一、临朐县农村文化事业的现状
农村文化建设在活跃人民群众文化上、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已成为临朐县农村社会的特色和亮点。
1、农村文化建设备受重视。对农村文化建设,临朐县非常重视,把农村文化工作作为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了高水平文化建设的目标,确定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发展思路和措施,把文化发展列入农村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指导协调,为农村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农村文化设施建设齐全。实行多渠道汇流的投入政策,将县乡文化建设经费专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重要活动投入和正常活动的开展。整合资源,积极协调文化、共青团、妇女、教育、体育等部门,集几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民兵之家)为一院(文化大院),发挥各自优势,搞好文化设施建设。目前,全县18处乡镇(街道)都成立了文化中心(站),
6村文化大院发展到561处。建立城区图书馆一处,乡镇图书馆
2个,图书室16个,村图书室561个。全县形成以城区文化为龙头,乡镇文化中心为纽带,村文化大院为基础的群众文化活动网络。
3、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丰富的民间艺术日益受到重视,成为全县农村文化的重要源泉。临朐名胜古迹众多,民间文化蕴藏丰富,对文化艺术活动,群众喜闻乐见。临朐县十分重视对当地民间艺术的挖掘和保护,加大开发力度,凸显文化特色,许多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通过保护利用好优秀民间艺术,不仅探索出了一条民间艺术可持续发展新路,保护了临朐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生态的平衡,也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源泉。如上林镇的剪纸、刺绣,辛寨镇的马灯,杨善镇的年画,城关街道的高跷、狮子舞、娃娃头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目前全县每年组织大型文化活动30余次,中小型活动300多次。如街头民间艺术表演、广场文化、农村文艺汇演、焰火晚会、书画展览等群众活动,每年参与人数都在35万人次以上。
4、文化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临朐县坚持专群结合,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挖掘、培养文化人才。一是注意面向基层,发现选拔人才。各乡镇文化站都分门别类建立了农村文化人才档案,对在开展社会活动中有发展前途的文化骨干,登记入册,并及时吸收到群众文化团体或推荐到文化岗位上
7来,为他们创造成才条件。全县现有文艺骨干人才3800多人,其中有210人先后被录用到乡镇文化站或企事业单位的文艺宣传队。二是建立群众性的社会文化团体,荟萃文艺人才。根据文艺人才的特点,建立了年画研究会,老年人书画协会、硬笔书法协会、盆景协会等社会组织22个,定期开展活动,相互切磋技艺,共同提高。三是建立完善培训机制。去年以来,全县共举办文学、戏曲、美术、摄影、书画等培训班47期,培训学员1780人次。县文化馆每年都深入农村对文化骨干进行辅导,帮助编排文艺节目。为了培养高层次人才,先后派出24名文艺骨干到省、市艺术院校深造,组织25名文艺骨干参加省市培训班,聘请省内外专家、教授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学员110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和文艺创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5、艺术创作繁荣发展。实施精品工程战略,把繁荣文艺创作、促进精品创作作为巩固发展文化模范县成果,推动全县农村文化事业全面发展的龙头工程来抓,加强和改善对文艺创作的组织领导,为加快艺术精品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十余年来,全县共创作各类文艺作品数万件,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3000多件,其中有80件获国际、国家奖,61件获省级奖,250多件获市级奖。创作的歌曲《歌声天涯》、《桃李春风之歌》获首届“中国黄河口杯行业金曲展评大赛金奖”;小品《收购苦恼》获全国群星奖创作、表演银奖;电
8视剧《胶东行》获中央电视台三等奖;小品《旋律》获华东六省一市“田汉杯”戏曲奖;小品《牛状元的婚事》在全省民企文艺调演中获创作一等奖;小戏《村烟袅袅》获天津“华联杯戏曲大奖赛”一等奖;书画作品《艳阳天》获全国群星奖优秀奖;吕剧《借媳妇》作为唯一一块节目代表山东省参加文化部《小戏春晖》晚会,在人民大会堂为中央领导作汇报演出,并获得群星奖金奖。
6、以优势产业带动文化事业发展。针对全县奇石、旅游资源丰富,书画交易市场较大的特点,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形成新的文化产业。一是举办好“奇石节”和“红叶旅游观光月”活动,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为宗旨,把临朐的优势产业溶入到文化中去,凸现出文化产业的特点。二是因势利导,搞好服务,大力扶持文化专业户。投资千万元建成奇石市场、书画一条街,形成以奇石加工销售、书画创作装裱及销售两大龙头产业为主的文化产业。目前参与奇石加工销售的业户达3000多户,年销售额达2亿多元;从事书画创作、装裱、销售的业户达800多家,年营业收入3000多万元。三是借水行舟,发动社会力量和引进外资办文化。大力发展企业文化、镇村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促进文经结合。最近总投资1.6亿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集经营奇石、书画、古玩、民间艺术品于一身的临朐文化城已经开工建设,建成后可容纳经营业户800
9家,年交易额10亿元。
4、落实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临朐文化产业是临朐文化继小戏、文化户、书画之后又一文化优势项目。临朐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是临朐文化事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走向繁荣的标志。临朐县以奇石开发加工、销售和书画创作、装裱经营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临朐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我们要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落实优惠政策,加快发展。文化部门要发挥部门优势,搞好培训服务,努力提高文化产品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再创临朐文化的辉煌。
第二篇: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思考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思考
副研究馆员文化馆馆长覃大军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农村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根本保证。因为,文化建设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改造和丰富人的主观世界;文化建设的实质是建设“以人为本”的生态“软环境”及和谐共存的“精神生态”,所以,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的“文化力”不容忽视。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就不可能有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仍然不够,投入不稳定、无保障,农村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且现有文化设施利用率太低,文化产品内容贫乏、形式单调、服务手段陈旧,农村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更由于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农村文化市场发育不足、管理不善,以致农村文化建设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群众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群众文化生活单调,大多数农民除了干农活之外,就是赶场打牌看电视,有的甚至还过着“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单调乏味生活。有些地方封建迷信等愚昧活动盛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少数地方非法宗教活动抬头。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文明建设的顺利发展,甚至危害到社会的稳定。这与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格格不入。
正因为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即将全面展开的文化体制改革亦将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深信,“十一五”期间,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在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与方式等方面,将随着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与时俱进。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既有赖于物质基础的改善,也与我们的工作思路、操作理念、组织方法密切相关。因此,作为基层文化馆长,我认为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除了加强以上四个方面建设外,还应在以下方面多加思考,多下功夫。
一是要拓展思路,确立建设“大文化”的观念。
所谓“大文化”包括社会理论思想、道德风尚、文化艺术、科技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方面。要改变文化就是娱乐的肤浅认识,改变农村基层文化工作单纯搞娱乐活动的做法,注意把先进性与广泛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教育性与娱乐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广播影视宣传、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技和卫生知识、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等有机地融入基层文化工作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大文化”的思路,加大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扩大农村文化机构的职能,将其建成名副其实的宣传先进文化、传播科学知识、倡导文明生活的重要平台,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真正成为农村群众求知的课堂、求美的窗口、求艺的乐园、求富的良友,并成为抵御不良风气的阵地。
二是要开阔眼界,全面认识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非只是文化建设本身固有的,而是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的,是国家整体发展背景的反映。因此,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时,我们不能就文化而谈文化,而必须从社会、经济等更大的背景来观察和分析农村基层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比如我们贫困地区要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目前既要靠地方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也要靠当地文化单位的自身努力,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或捐助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渐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投资新体制。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则有赖于地方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因此,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必须与农村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文化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根据张家界永定区土家风情园、秀华山馆、军声画院等民营文化实体的成功经验,在农村发展、扶植各具特色的以经营为主的文化中心户,应该不失为可行之法。建立文化中心户健康的、长效的运行机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以经营为主,在经营中发展生存;要突出特色;要根据群众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搞好文化经营服务;要以自建为主,援建为辅;要制定扶植文化中心户发展的优惠政策。
三是要转变思想,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以往开展的送演出、送戏、送书、送科技下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对文化的渴求,也不失为城市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的一种好形式。但是,仅仅“送”是不够的,在很多时候,“送”对农民来说都是一种“喂食”式的帮助,你送什么,农民接收什么,从文化的表现形式到新产品种类,选择余地不大,针对性也不强,长此以往,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就不高了。事实上,群众不但是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受益者,更是实践者。因此,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必须突出群众这个主体,要与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与群众素质紧密结合。要根据群众的承受能力和意愿来进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变群众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增强农村基层文化活动的内在动力,使广大群众在广泛参与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间文艺团体、文化中心户的发展,并帮助引导他们开展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使之真正成为活跃在农村文艺舞台上的生力军。
(三)加大投入,切实解决新农村文化建设资金困难问题。一是要加大对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即一个乡镇建有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个行政村建有一个村级文化活动室的目标),重点加强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对于国家在新农村建设期间,用于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含有线电视建设)的专用资金,应加强监管,确保专款专用。二是要加大对新农村文化活动专项经费的投入。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县乡财政每年应配备一定比例的文化活动专项经费用于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如图书报刊的征订、活动器材的购置、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安排等等。
(四)立足优势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一是要建立一批特色文化村。对于能够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地方风貌、民族风情、生活习俗、且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成片的建筑遗产、文物古迹要大力挖掘,大力打造和包装,并将这些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古建筑、古文物多的村庄建设成为具有特色的文化名村。二是要立足优势,发展旅游文化。吉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人文景观、自然风光遍布各地,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