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驭新常态 拿出新状态
心弱则志衰,志衰则不达。在新常态下,面对逐渐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与艰巨的经济结构调整任务,没有什么比饱满昂扬、攻坚克难的状态更为珍贵;面对艰巨的保持投资增长任务与日益增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没有什么比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的斗志更令人鼓舞。
今年一季度,东北三省的经济形势也如当地气温般“寒”意不减。4月9日—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程奔赴吉林长春考察,现场“督阵”东北经济。会上,李克强强调,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干部精神面貌要有新状态。
自今年3月份至今,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新常态要有新状态,要全力以赴保持加快发展的好势头,保持干事创业的好劲头,奋力实现新作为。
经济新常态呼唤干部新状态。正所谓“精神爽奋则百废俱兴,肢体怠弛则百兴俱废。”在经济新常态下,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以勇于担当的精神状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当前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保持下去。换言之,经济趋冷,尤其需要干部有所作为的“热”来扭转。
那么,要驾驭好新常态,贵州各级领导干部需要什么样的新状态。一言以蔽之,勇于“担担子”,善于“钉钉子”,勤于“扣扣子”,始终保持“干、闯、拼”的新状态。
勇于“担担子”,方能应对“来不得半点松懈”的发展重任。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最后一句话讲到,“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这句话意味深长,实际上是鞭策各级干部须勇于“担担子”,挑起“重担”。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要勤于钉钉子,看准盯牢扎久,方能钉得实。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应求在学员于江的笔记本上题字:“碰了钉子时,就向钉子学习,问题就解决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多种场合下指出,抓落实要有“钉钉子”的精神,纠治“四风”更要有“钉钉子”的精神。什么是钉钉子精神。做工作,只要看得准、盯得牢、扎得久,才能钉得实,这就是钉钉子的内涵和要求。
“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钉钉子,就要有一股挤劲和钻劲。一方面,要集中精力使实劲,实实在在,不大挥大舞,不搞形式主义。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切忌浮于开会研究、讲话提思路、发文出政策上,而是把着力点放在抓落实上。另一方面,必须一锤紧接着一锤,切忌左顾右盼朝秦暮楚。钉钉子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要坚持目标化管理、项目化落实、精准化推进,把目标任务转化为一个个投资项目、一项项改革措施,只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钉实钉深钉牢,才能避免“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的尴尬。
19世纪普鲁士的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兵学巨著《战争论》中形象地比喻:“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锋利的刀刃。”经济新常态与“衔接期”的经济形势,时刻考验着我们敢不敢直面“最复杂”环境、会不会破题“最艰难”困局、能不能争取“最优化”成效。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干闯拼”的新状态,战略部署“扣扣子”、责任履行“担担子”、工作落实“钉钉子”,必能以实干写就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