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2008年5月12日,一场巨大的地质自然灾害袭击我国,发生在四川汶川的里氏8.0级强烈地震撼动了神州,震惊了世界。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截至6月25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85人遇难,374171人受伤,失踪18458人。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自然灾害,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急行动起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开展了规模空前的抗震救灾工作,以实际行动谱写出一曲曲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经过顽强努力,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目前已进入灾后重建的重要阶段。这场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亲民勤政的高尚情怀,体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强烈民族凝聚力,体现了广大军民坚韧不拔、沉着坚毅、不畏艰险、临危不惧的坚强意志,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爱心永驻,志高无私的奉献精神。这些就是我们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所凝聚成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是这一切高贵美好的品格在共同抗击自然灾害的殊死搏斗中所形成的交汇点,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交汇点,是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交汇点,是革命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交汇点。它使我们看到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次伟大的升华,使我们看到了自立于世界之林的伟大中国的雄姿和美好明天。
抗震救灾精神,就是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
在抗震救灾的第一时间,党中央、国务院立即向全国发出抗震救灾的号令,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身影出现在救灾最前线。感动着正处在危难中的人们。中央各部门和各地党委政府紧急行动起来,尽职尽责,全力以赴。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不分地区部门,不分时间地点,全力救援灾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迅速组成紧急救援队,进入临战状态,他们动用海陆空所有力量,披荆斩棘,强行突破,直奔抗震救灾第一线,创下了短期内运兵10万的纪录。面对灾害,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的英勇表现,以及无数民众自发参与救灾赈灾的无私行动,汇聚成一种强大的力量,无数个感人泪下的画面,天天都感动着电视机前善良人们的双眼。激发他们为灾区捐款捐物的主动性。全国人民火速行动起来,在危难之际纷纷奉献爱心,伸出援助之手。一个民族以整体的力量作出了与巨大的自然灾害相抗争的壮举,一个国家启动全国性的紧急救援预案,没有这种举国昂扬的民族精神支撑,灾难后果是无法想象的。
抗震救灾,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这场抗震救灾斗争中,中华儿女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灾难和死神面前的不屈不挠、舍己救人的人间大爱、拯救生命的坚定从容、忠于职守的高度责任、共克时艰的戮力同心,大爱无疆的全力捐赠,等等,都为“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已经深深融进中华儿女的血脉里,融进全国各族人民的行动中。成为联系党群关系的桥梁纽带,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支柱,成为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
抗震救灾精神,就是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大无畏精神。
自强不息精神是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重要保证,面对地震灾难,党和政府科学应对、周密安排,调度有方、从容不迫,上下一心,镇定自若,给全国人民吃了定心丸。信心、勇气,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在抗震救灾斗争中不断得到激发和磨砺,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强有力的指挥,体现在党中央和国务院指挥有力,领导有方,部署有序,或亲临一线,或运筹帷幄,保证了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斗争。
从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发出救灾号召,温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抢救,到各路人马冒着不息的余震救援废墟下的生命,让人看到的是勇敢、是坚强、是沉着、是不避艰险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在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身上体现得更加突出。十几万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紧急动员,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昼夜兼程,赶赴灾区。尽管桥毁路损,尽管大雨滂沱,尽管给养一时难以到位,可他们不讲条件、不顾安危、不怕牺牲、义无反顾,顽强地在废墟中搜救每一名幸存者,抢救每一名伤员。在抗震救灾战场上,他们是主力军,是突击队。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国难当头,人民子弟兵仍然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抗震救灾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英雄气概。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是政协各级组织要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要把做好当前的抗震救灾工作与履行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基本职能结合起来,与有计划的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结合起来,与不断加强创新政协工作结合起来,与政协的自身建设结合起来,做到各方面工作协调有序地开展。
四是广大政协委员要立足本职,更加积极地做好工作。各级政协组织要积极协助中共党委、政府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我们深信,有着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有着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做强有力支撑,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难,拼搏进取,矢志不渝,真正把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我们就一定能够做到无坚不克,无往不胜,战胜地震灾害、重建美好家园,建设和谐社会主义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