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城乡一体化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城乡发展日益融合,联系日益紧密。这种变化和联系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到党的建设工作上来。原来按照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党员管理方式,已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如何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建立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迎接新的挑战,新的实践,已成为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建立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探索城乡一体化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旨在消除以行政区划为主要特征的城乡党员管理二元结构,通过整合城乡党建工作格局,促进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党员在日常管理、教育培训、服务群众等方面的互动与融合,提升党员整体素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建立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党员干部队伍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员管理工作,就是要变革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坚持城乡统筹原则,推进城乡党员管理一体化、动态化发展,是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城乡互动、共建和谐党建的基础工程。探讨统筹城乡党员一体化动态管理问题,不仅具有理论的研讨意义,而且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一是建立城乡一体化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是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重要举措。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党员队伍呈现出组成结构复杂化、从事行业多样化、活动范围扩大化等特点,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已经突破了行政单位管辖范围,城乡之间、单位党组织之间不能及时有效地实现管理对接,部分党员流失于组织之外,造成了党员管理的空档,党组织难以实现有效管理。因此,要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建立城乡一体化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党员管理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而党员管理分为组织管理和自我管理。现阶段,我们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发生了较大变化,党员组织管理由政治性、学习性活动多向业务性、社会性活动多转变,党员自我管理由主动汇报思想、参加组织生活趋于被动化,党员自我管理放松化,影响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推进。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党员管理工作不能实现新突破、开辟新境界,党员队伍就会显得老态龙钟、丧失活力。因此,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三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新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具体体现,而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党建来引导和建立。当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紧密,生产要素相互支撑,城乡融合渗透日趋明显,这在客观上要求建立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体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建立城乡一体化党员动态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鉴于以上认识,*县结合实际,于2007年3月份起在全县开展了以“领导联点,创党建示范点;支部联建,创五好支部;党员联帮,创致富带头人;上下互动,创示范新农村”为主要内容的“四联四创”活动。主要做法有:一是领导联点,创党建示范点。建立县级领导和各级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党建工作联系点,将工作重心放在班子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上,通过领导带头包抓党建工作,为基层树立样板,努力把联系点创建成示范点。全县先后建立县级领导联系点33个,部门领导联系点76个,乡镇领导联系点102个,205个农村党支部分别“找到”了自己的“领导”。二是支部联建,创五好党支部。实行机关党支部联系农村党支部,创建“五好”党支部工作制度,使部门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在党建经验互动交流、互派党建工作骨干挂职锻炼、活动阵地建设、干部教育、信息化设备配置、产业基地建设等方面实现互补共建。三是党员联帮,创致富带头人。由县委组织部和基层党委统一组织,建立部门党员与农村党员共建帮扶对子,通过提供致富信息、种养殖和加工技术服务等,培植新产业和致富带头人,提升农村党员搏击市场、创造财富的能力。四是上下联动,创示范新农村。围绕新农村建设,通过整合资源、节省开支、协调资金、帮扶捐赠等方式,把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精力集中到农村,将有限的财力物力投向农村,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做贡献。“四联四创”为城乡一体化互动搭建了平台,构建以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抓工作的“责任链”,以党组织和党员为联结的“制度链”,以产业、项目和服务为核心的“绩效链”,为基层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全县33名县级领导带头,26个党委参与,城乡党支部喜结“姻亲”,党员共建帮扶对子5000余个,签订任务书2489余件,形成了城乡基层党委、支部和党员一体化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初步探索积累了经验,也加深了对城乡一体化党员动态管理的认识和思考。我们认为,与传统的党员管理模式相比,城乡一体化党员动态管理,必须根据新的形势,着眼于新的实践,按照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以创新城乡党建工作模式为基本途径,以加强基层党组织、激发党员活力、服务城乡大局、促进科学发展为根本目的,切实把城市和农村这两个领域的基层党建统筹起来,实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一)转变传统观念,在思想上统筹。一是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新观念。要结合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任务、新挑战,把握党员队伍建设规律,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需要,不断突破旧有管理方式的限制,创建体现时代性、科学性、实效性的党员管理新机制。二是要树立一体化管理的新观念。要根据党员角色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趋势,逐步树立“党员自我管理,党小组互相管理,党支部考核管理,区域协助管理”的一体化管理新观念,将党员管理纳入城乡一体化党建格局中,不断提高党员管理工作水平,真正把党员管住、管活、管好。三是要树立动态管理的新观念。要突破单位或行政村党组织对党员单一管理的职权定位,建立城市和农村、单位和村(居)委会、流出地和流入地等两个或两个以上党组织共同实施的动态管理机制,做到党员走到哪里,就管到哪里,确保党员管理不断线、不漏档。
(二)创新工作载体,在方法上统筹。要围绕城乡党员管理工作的相互融合、拓展和延伸,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联共管、城乡一体”为目标,搭建党建工作平台,积极开展区域互联共创活动,打破城乡分割,推进党员管理互通、资源流动共享、上下齐抓共管,努力构建城乡党员管理一体化工作新格局。一是组织生活联开。在坚持“”的基础上,确定“党员活动日”,以城乡支部联谊的方式,开展网上组织生活、联谊会等,互过组织生活,促进交流与沟通,变区域内单向式活动为区域间互动式活动。通过党建互联网开展网上组织生活,使不同区域、不同单位的党员相互沟通交流。二是城乡党员联帮。要采取“一联一”、“一联多”等形式,使每个党员经常联系一户或几户党员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互相交流思想、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带动他们勤劳致富,及时向党组织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三是先进典型联创。要积极开展城乡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创建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党员活动。要组织城乡各类先进典型联合宣讲团,广泛深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宣讲活动,营造城乡互学、互帮、互赶、互超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制定出既切实可行,又具城乡特色的评选条件,努力在“争创”上下功夫,定期评选表彰,以激励党员奋发进取,建功立业。四是党员责任联管。要根据党员从事行业、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实际能力和活动范围建立党员责任区,把需要党员承担和完成的各种指标、行政事务、社会工作以及基层党组织分配的各项任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责任制的形式落实到每个党员身上,构建以党员为主体,以群众为对象,以区域为活动范围的党员责任区,切实发挥党员在“四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创新组织体系,在网络上统筹。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党员实现了“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基层党组织原来承载的政治组织功能、社会管理功能在逐步弱化。党的组织设置要改变过去单一的单位设置的组建方式和固定的管理模式,要以属地管理为主,条块管理相结合的多元管理模式。要按照“有利于加强管理,有利于开展活动,有利于发挥作用”原则,创新设置模式,创新管理形式,在组织调整上实现城乡统筹。一是要横向联合建立党组织。实行强村联手、强弱合并,促使“排头村”更强、“中间村”发展、“后进村”升位;实行村企联建,将经济薄弱村党组织与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合并,促进共同发展;实行乡镇机关、站所与村共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创共建。二是要纵向整合建立党组织,积极探索农业、移民、扶贫等涉农部门机关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较小且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村联建党组织、党群部门机关与班子软弱涣散村(社区)联建党组织、财政税务机关和金融部门与自然条件较差村(社区)联建党组织新模式,整合组织工作资源,指导村(社区)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三是要动静结合建立党组织。探索在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地组建流动党组织,从非领导干部中选派熟悉党务工作、工作热情较高的优秀党员任流动党组织负责人,指导流动党支部组建和管理工作,把流动党组织建成集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权益维护、招商引资、就业服务“五位一体”的坚强堡垒。四是虚实结合建立党组织。要在建立实地党组织的基础上,创建网络党组织,建立电子档案,对党员实行数据管理,实行网上党员教育,开展组织生活,接转组织关系,真正实现党员管理“时空”双突破。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是要建立统筹城乡的信息互享机制。积极推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乡镇、村在设施、设备等方面共建共享,积极打造上下贯通、互惠互利、符合“三基一化”要求的党员教育管理新平台。
四是要建立联合一体的服务互动机制。建立由组织部抓总牵头、乡镇党委和部门党组织主动参与、村(社区)和“两新”组织等基层党组织主抓落实的党员服务新体系,做到优势互补、困难互助,实现“单向式”服务向“互动式”服务转变,构建多边互动、齐抓共管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格局。
五是要建立专项管理的工作投入机制。要实现城乡党员一体化动态管理,必须有相应的专项经费支撑,并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不断改善教育管理条件,逐步实现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