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化党建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我区紧盯城市治理体系化不足的问题,建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推动区域化党建“统”得起来、“融”得起来、“聚”得起来,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二、以“融”提效,坚持“条块结合”抓协同。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为平台,打通“三类壁垒”,破解各领域“融不起来”问题。一是机关下沉打通行政壁垒,实现治理力量融合。全区55个区属部门机关党组织全部进入社区“大党委”,把领导机关转变为基层治理内生力量。区委政法委、区民政局等挂钩社区建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金马街道联合区法院创新社会调解优先模式,作为社会治理优秀案例全区推广。通过“吹哨”,集结相关部门下沉社区,累计办结“吹哨报到”案件712件,办结率99.72%。二是暖新服务打通领域壁垒,实现治理资源融合。将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等两新组织融入社区“大党委”,建设暖“新”驿站40个。建立两新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平转急机制,发挥快递小哥走街串巷、进楼入户等优势,探索聘请担任网格监督员,推动送货小哥向“递爱骑手”、物管人员向“先锋管家”进阶,让两新组织党组织成为基层治理“前哨”。三是“城市大脑”打通信息壁垒,实现治理功能融合。完善“区、街、社”三级联动机制,依托**区“城市大脑”建设直连直通一体化智慧调度指挥信息平台,让区级部署直达街道社区,基层情况实时反馈,案件(问题)实时交办处理,共受理案件35万余件,办结率99.86%。

三、以“聚”提能,突出“双链耦合”抓发展。做实“党建链”牵引“业务链”,加强党建引领服务产业转型、民生福祉等中心工作,破解“发展动力不足”问题。一是打造基层治理“共同体”聚力。盘活街道区域化党建成员单位资源,组建78支党员先锋突击队,下沉一线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动员各方筹集价值50余万元医疗物资,服务保障疫情防控;整合1.6万余名党员进网入格,为群众解决困难问题16320个,调处成功矛盾纠纷1887件,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居全市主城区第一。二是搭建筑台引智“新高地”聚才。通过区域化党建平台,实施“以才引才”行动,街道“大工委”人才既是政策的“服务获得者”,又是招商引才员、政策宣讲员,共培养引进各类人才8613名,累计服务14万余人次。三是构建区域发展“生态圈”聚心。开通“政企直通车”,从成员单位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中,选聘20名“营商环境观察员”,联合商投、市场监管、银行等多元主体,走入企业开展“点单式”“组团式”服务,比如,聘请21家商会、非公企业为“招商大使”,成功引进各类重点企业项目7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