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党员教育思考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人口流动的加剧,务工经商和人才流动中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如何加强对这些党员的教育管理,已成为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的一个新课题。对此,我们做了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外来流动党员现状
到今年3月底,我区共有外来流动党员132人,其中,男性有119人,女性有13人;外省流入34人,本省外市、区流入98人。从现状看,我区的外来流动党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外来流动党员的年龄较轻。据我们对132名党员的调查统计,45岁以下的104名,占78.8%,比全区这一年龄段的党员比例高35个百分点。从年龄上分析,流动党员具备了年富力强,且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特点。
——流动党员的文化水平不高。据对132名党员的调查,大专以上文化水平仅占14.4%(其中大学本科的占5.3%)。相当一部分党员的学历在高中以下。
——流动党员的就业单位基本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据调查,人才流动中的党员就业单位大致分布在外资企业和私营(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基于这一特点,党员在工作单位之间的流动相当频繁,很难在一个单位较长时间工作。
——在大型摊群市场务工经商的外来流动党员占有很大比例。据对江苏国际蠡口家具市场的调查统计,共有外来流动党员61人,占46.2%,接近一半。
——亮明身份的外来流动党员比例较低。据统计,我区外来人口已达15万人,而我区亮明身份的外来流动党员只有132人,明显偏低。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突出重点,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建设。外来流动党员主要集中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因此,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建设是进行外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我们立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灵活采取多种形式,突出工作重点,抓好了非公经济党组织的组建工作,先后建立了118个独立支部,50个联合支部,扩大了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覆盖面,有效增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收到可喜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在外来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了专门的流动党员支部,实行集中管理。如针对江苏蠡口国际家具市场流动党员多的特点,家具城党总支建立了流动党员党支部挂钩联系制度。家具城党总支根据流动党员籍贯比较集中的实际情况,主动与流出地组织部门进行联系,在取得双方信任支持的基础上,由流出地组织部门成立驻相家具城流动党员党支部,派选专职党务干部,负责协调流动党员与家具城党组织的关系,流动党员党支部在接受原籍组织部门领导的同时,接受家具城党总支的管理与指导。去年,浙江天台县、江西玉山县均先后成立了驻相家具城流动党员党支部,使外出党员“离乡不离家,离家不离组织”。
二是针对外来务工的流动党员参加党内活动难的问题,改革组织设置形式,成立了元和镇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担负起管理、服务外来流动党员的职责,为他们的学习、交流、活动提供便利条件,组织他们过好党内生活,增强他们的党性观念,使他们能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牢记党的宗旨,积极为相城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
三是有的放矢,切合不同类型流动党员开展教育管理,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日常工作中,各级党组织非常重视适应时代特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思想教育,包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传达市、区有关会议精神等。同时,针对外来流动党员生活和工作的特殊性,不断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在活动时间上,我们以业余时间为主,把党的活动尽量安排在生产以外的空闲期间,不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在活动内容上,我们提倡“小型多样,突出实效”,区别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第三,要科学管理,建立具有约束激励机制的管理体系。树立大党建观念,改变以往单向、被动管理方式,改为由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互相沟通、密切配合、共同负责的双向管理体制。具体来说,流出地党组织要加强对外出党员的监控,及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适时转出党员组织关系;流入地党组织要尽可能摸清情况,为外来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提供便利条件,及时接收外来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要针对过去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体制注重对党员的约束、规范,重视要求党员尽义务,忽视运用激励的方法,努力建立流动党员激励机制,要重视对流动党员的培养和使用,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要一视同仁,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和宣传,激发流动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带动流动党员这个整体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要遵循“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结合治理”的方针,从严治党,严格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区别不同情况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对流动党员中意志衰退、信念动摇的“三不党员”要劝其退党直至除名,以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第四,要从实际出发,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教育是加强外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也是难度较大的工作。外来流动党员流动性强,思想比较复杂,如果不注重有针对性的教育,就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在教育内容上,要按照“实际、实用、实在”的要求,注意把政治教育与提供信息等各种服务融为一体,力求做到切合实际、学以致用。重点抓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十六大精神的学习,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和实用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在教育形式上,要重点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以正面的典型鼓舞人,用反面的典型警醒人,使党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要在流动党员中掀起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与此同时,要注意发现流动党员身上的闪光点,开展学习“闪光点”的活动。在活动内容上,要针对流动党员的效益意识、时间观念和“实”的欲望特别强的要求,更贴近流动党员的思想和生产、工作实际,适应他们的接受能力和水平,突出针对性,摒弃一概大集中这种单一陈旧的方式,走灵活、分散、小型、业余的路子,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夜晚时间开展活动,做到生产经营、组织活动两不误。
第五,要强化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能力。要选派思想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较高,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的精兵强将充实党务工作者队伍,尤其要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同时做好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工作,通过学习和掌握党建工作的基本知识,使党务干部系统了解和掌握党员教育管理、群团组织建设等一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知识,提高党务干部的党建理论水平、政策水平、领导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促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把这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