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养护工先进个人事迹
甘作铺路石,铁锹写人生。1978年,*操起了铁锹,成了1*国道东明段刘楼道班的一名养路工。”一张床,一盏灯,一把铁锹四面风”,这就是*参加工作后工作和生活的真实写照。当时的道班只是两间孤零零的灰砖房,每天风里来雨里去,还要自己拉风箱、烧地锅蒸馍做饭。”家有三斗粮,不进道班房”,和他一块参加工作的人慢慢的有的成了”走南闯北”的司机,有的成了”很吃香”的征收员,他的亲戚朋友都认为高中生干养路工这种”修理地球”的差事”太屈才”,劝他活动活动换份工作。可他认为自己守护的是”大动脉”,岗位平凡,责任却重大,不但要干,而且要干好。1*国道全部是粉沙土路段,当地紧靠黄河滩区,路沟里长年流淌着黄河水,每逢下雨就会把路基冲出一道道沟,路基养护非常艰难。整路肩,填水毁,备土牛,夏天太阳把人晒出一身痱子,冬天冷风把脸吹得起冻疮,体力劳动把人累得身子象散了架,可酸甜苦辣没有让他觉得委屈,他所管养的路段一次又一次被评为”样板路段”,这让他无比踏实。
工作中他认识到,养护公路绝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其中有不少”学问”。下雨后他总是及时上路,通过路肩上的小片积水或流水痕迹,判断哪个地方需要填土、哪个地方需要整平;为减少路基水毁,他琢磨出了保持纵横坡度、保留边坡”格巴”草、填”鸡爪沟”时必须”拍打”等一整套好的办法;通过填砖渣等方法解决了桥体与路基结合部容易因排水而出现”露骨”和塌方的难题。为解决路基排水问题,他和工友们用石灰土做底,用废弃沥青砼做成了经济、实用的”简易泄水槽”,被东明公路局在三条干线公路推广,与水泥泄水槽相比,每年都可节约几万元的资金。
在工作中,*是一个强者,但最近十多年来,命运好像对他太不公平。他的父亲中风卧床,母亲生活不能自理,哥哥又车祸身亡,把3个未成年的孩子撇给了他。瘦小的妻子看到他指望不住,为了生活光景好一些,就自己开起了农用三轮车下田耕作,却不小心摔断了脊椎,穿上了”铜背心”,再也无法弯下腰来干重活。
家里的土地要耕种,老人要护理,孩子们要吃饭,几年下来,他体重拖的还不到一百斤,两眼都失去了光彩。因为忙不过来,他把母亲送到姐姐家里,每到节日,他就像女儿回娘家一样看望生身母亲;为了土地能耕种,他狠下心让亲生的孩子读完初中就不再上学。白天时间不够用,他就在夜间干农活。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时间最无情,时间最公正。30年中,*用坏了近百把铁锹,800多把扫帚,骑坏了6辆自行车。可除了给父母看病的几天时间,他没有请过一天假,没有一项完不成、做不好的工作,没有因为家庭困难向组织提出过任何一项要求。
这就是*,一个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无闻、艰苦奋斗的养路工人;一个用人格魅力和坚韧顽强的精神让生命展现出异常动人光彩的公路人。
平凡的工作,崇高的精神。30年来,*同志顽强地挑战孤独、寂寞,在深知十分危险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下,顶烈日、冒严寒,用实际行动阐释着一名养路工人对交通事业的无限忠诚。也正是由于*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养路工这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取得了骄人的业绩。30年,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养护出了最好的公路;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但他却表现出了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了强烈的敬业精神。*同志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慢慢传遍了东明、传遍了菏泽,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尊重和学习。东明县公路局、东明县委、菏泽市公路局党委先后发出通知,要求所辖范围内党组织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的先进事迹。菏泽市委宣传部把*列为重大典型,20*年4月6日,《菏泽日报》一版头条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去年”五一”期间,菏泽市和省各大媒体对*的事迹进行了集中宣传。20*年11月29日,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19家国家级媒体以及省、市、县新闻媒体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