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村镇申报材料五篇

【篇一】

**村位于**市南部,隶属**新区**镇,作为开荒村,1956年建村至今61年,全村共有525户、1230人,民风淳朴,和谐包容。**年楼房化以来,村民乔迁新居,生活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5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8225元。

近年来,村“两委”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将创建文明村作为村重点工作内容,成立了由书记为组长,主任为副组长的文明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文明村创建计划,纳入目标考核,带领村民苦干实干,让村民通过创建文明村,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使创建成果惠及广大村民。

大力加强乡风民风建设。**村是开荒村,村民多数来自外地、没有家族模式。为了让全村村民围绕共同目标、共建美好家园,村“两委”狠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利用公益广告、宣传牌等,大力宣传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和内涵,在全村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大力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干部群众的文明意识、公德意识;制定村规民约,规范了村民日常行为举止;建立红白理事会,对于村民红白事,统一安排、统一标准,改变了大操大办的陋习,杜绝了村民之间的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的现象。

持续改善村民人居环境。采取填平补齐的方式,在星辰里小区内新建居民住宅楼3栋。实施“四清一绿”工程,对平房居住区进行了综合整治,对平房居住区的自来水管网进行了提升改造,废除原先老化、破旧的老管道,重新铺设新管道,并将新管道与滦河水管道接通,使平房区居住的村民吃上放心水。为了减少大气污染排放,**村对原燃煤锅炉进行改造,并新建了一座燃气锅炉房。为了提升环境卫生,在平房居住区铺设了污水管网,新建8座水冲式厕所,污水处理站正在建设中。村内建有固定垃圾池,有专人负责清理,无垃圾乱堆乱放现象,村庄道路有专人负责维护,保障了道路的畅通。

不断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加大文化设施建设,**村新建了党员活动室、文体活动室、阅览室,作为村民娱乐、休闲的活动中心。同时,还组建了落子队、秧歌队等村民文化队伍,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组织开展了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丰富业余生活,使传统民俗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篇二】

**镇位于**市**区中部,镇域面积44.5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1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11万人,户籍人口3.2万人。**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亿元,税收20.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54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84元。

近年来,**镇坚持以建设美丽**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目的,以推动**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总抓手,抓发展、惠民生、促文明,全镇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实施“农民居住社区、农业产业园区、示范工业园区”统筹联动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南站科技商务区,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大力改善民计民生。完善综合配套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0亿元,高标准建成了2所小学、5所幼儿园、11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滨河公园、医疗服务中心、社会综合治理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镇45岁以上农民实现了养老保险全覆盖。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建成了15个社区警务室和1个警务站。推进生态建设,累计投入4.6亿元,完成生态绿化面积1.16万亩,镇区景观绿化面积2030亩,种植各种乔木217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40%。

不断提升全镇文明程度。加大宣传力度,增设“创建文明城区·建设文明村镇”“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20万平米,实现了镇域内全覆盖。依托道德讲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常态开展道德宣讲,推动群众综合素质和整体文明程度提升。建成9个社区活动中心,建立51支文体队伍,定期举办读书会、红歌会、消夏晚会、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整合39支志愿服务队伍,组建万名文明创建志愿者团队,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2000余场。全镇共有7人被评为“**好人”,6人被评为“**好人”,3人被评为“感动**”十佳人物,好人事迹和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全镇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篇三】

**位于**市**区东南部,全村共710户,村民1950人。**年村集体纯收入5600万元,人均收入4.5万元。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两个文明齐抓共管,不断推进“经济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环境整洁、管理民主”,做到村民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寓有所乐,人们过着农村城市化的幸福生活。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筑牢民生基础。加强惠民举措,完善福利待遇,村集体为424位村民上缴社会统筹养老金,为退休年龄村民发放“三大节”补助金4500元/人,为学生发放教育补贴,确保了老有所养、医有所保,学有所教,消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打造综合服务站,设立咨询平台、4个业务窗口,每个窗口设一名专员,由“两委”班子成员轮流值班,工作人员信息、服务职责、服务制度等以展牌形式悬挂上墙,实现一站式服务管理。

培育文明新风。积极开展文明村“十个一”创建工作,组织开展“实施四清一绿提升群众素质”行动、“共建美丽中北共建美好家园”等宣传教育活动80场。投资800万元建设村民学校、文体活动中心、村民文化健身广场等活动阵地,开展“道德讲堂”活动,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形式,组织观看道德建设先进人物事迹短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了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村民道德水平。

开展志愿服务。成立了扶弱帮困志愿服务队、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治安维护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人数总计240余人。**年以来开展各类志愿活动100余场次,参与次数达3600余人次。围绕百姓日常法律问题,组织志愿者宣传法律知识,现场提供咨询服务,举办专题讲座,培育村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