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下基层统战工作的问题与思考
基层统战工作(本文着重指县级统战工作)是爱国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宣传贯彻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的基础环节,是团结各界人士为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党外“组织部”,是党的建设在基层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新的形势下,基层统战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挑战,出现了许多的新问题。对此,笔者根据多年统战工作的经历和体会,对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基层统战工作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新形势下基层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
⒈“法宝”意识淡薄,认识模糊。由于“左”的思潮影响,不少于部群众认为夺取政权“法宝”威力大,巩固政权“法宝”威力不明显,因而把统战工作看作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谈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有的认为,我们党已经成了执政党,统一战线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统战工作“过去重要,现在次要,在基层可要可不要”。有的认为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统战工作抓不抓关系不大,要不要无关紧要。甚至有的认为,统战工作就是“调研调研了解情况,念经拜佛抓一抓尼姑和尚,协调协调反映情况,没钱没权说了不算”、“没有统战部,地球照样转”。这种种看法反映了一些领导和群众对新时期党的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性质、任务理解片面,从而形成了对统战工作的作用、地位认识上的模糊和偏差。
⒉体制不顺,职能交叉重叠,难于形成合力。同级统战系统没有形成一个组织严密,工作制度完善的大统战系统——“统战口”。目前,统一战线归口管理从上到下是“五花八门”,有的台办属党委办口,侨办属于政府办口;有的台联划归台办,侨联划归侨办等等,“统一战线不统一”。由于“合力”未形成,抓工作的力度就欠缺,对于更扎实、更有效、更连贯地在基层贯彻执行新时期的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有效地解决工作中的难题,活跃统一战线的局面,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统战工作对象具有多重社会属性,许多部门都有责任做他们的工作,统战部固然是做统战工作的重要部门,但不是唯一的部门,许多职能被有关部门取代,政出多门,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统战部门的地位和作用。
⒊权不到位,难有作为。统战部门处于经济建设和祖国统一的前沿阵地,责任重大,而实际工作中却是“一线部门,二线工作”。最明显的是,统战部与组织部、宣传部同属党委三大部,唯独统战部长没有担任同级党委常委,也没有落实好列席同级党委常委会议的政策规定,减弱了统战部门的政治感召力,也使一些干部、群众产生错觉,认为领导能进入决策圈的部门,一定是重要的工作部门,而进不去的则是一般部门,有的认为担任政协领导职务,意味着“退居二线”,有的甚至认为政协副主席兼统战部长,统战部是在政协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对统战部与政协之间的职能、工作性质、任务混淆不清,削弱了统战部作为党委职能部门的作用。从而客观上使党内与社会各阶层在观念上,对统战部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模糊,造成统战工作档次降低,说话份量不重,工作力度不够。
⒋统战部的自身“调控”能力差,工作难度大。统战部门自身“权力”不大,要办一点事,需要有权或有钱部门的支持,自然增加了工作难度。而且在统战对象工作过程中又只能采取协商、建议的方法,往往要多次协商才能一致。统战工作许多不是单靠统战部本身可以调节的,而是涉及方方面面的合作,在涉及统一战线的不少工作中,常碰到一些棘手问题,统战部想做好,但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赋予统战部哪些责与权不明确。例如,最明显的是关于党外干部的物色、举荐、培训和实职安排问题,为统战系统的相关部门、团体、党派的排忧解难问题等,都存在工作起来职责不够明确、权限不够清楚等问题,给统战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办成一件事,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和努力,造成要办的事多和能办成的事少。
⒌工作条件差,缺乏活力。这主要反映在“工作经费”问题上。统战系统的业务经费普遍紧张,业务经费除财政正常安排外,没有其它财源补充,给下乡、出差、接待、外出开会带来不便,制约了统战工作的开展,造成了统战工作活力不足。
二、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⒈宣传力度不够。当前,统战宣传主要对象还是停留在对部分党政领导、统战对象和统战干部的狭小范围之内,处于封闭式的自我宣传的格局。每年-次向常委会汇报工作,既要传达全国、省统战工作会议精神,还要总结上年工作,提出工作思路,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只能是灌输式的快讲。会议上大部分领导(除分管领导外)听了之后印象不深;对统战对象和统战干部的宣传,也属于“自拉自唱”,效果有限;对社会上宣传的深度、广度也不够,由于统战宣传工作措施(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乏力,体系不全,方式单一,力度不够,达不到普及和提高全党统战“法宝”意识的目的,人们对新时期的统战工作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模糊,观念淡薄,干部和群众心目中所占的份量减少。对统战工作的基本知识,甚至对统战工作“四项服务宗旨”逐渐淡化。
⒉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谁都说统战工作重要,但在具体工作中除了完成上级有明确规定的任务外,其余的统战工作能推则推,能拖则拖。二是“由领导重视程度所决定”。对此,统战部门体会最深,领导重视统战工作,统战工作就能有声有色地开展;反之,统战部门使尽浑身解数,工作也难有起色。由于不少基层党政一把手对统战工作知之不多不全,加上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很难顾及统战工作这个“软任务”。三是“干好干坏都一个样”。统战工作没有硬性指标,工作成绩不可能立竿见影,没有评比表彰,缺乏压力,难以调动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⒊统战部职能弱化,制约和影响统战工作的开展。上下级统战部门各自为战,合力不够,同级统战系统的合力尚未形成,主要体现在没有形成一个组织严密、工作制度完善的大统战系统,即不构成“统战口”。随着侨、台、民族,宗教等部门从统战部门分离出去后,统战部变成了“空战部”。工作中“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政出多门,重复工作,扯皮推诿,“统一战线不统一”。作为党委从事统战工作的参谋和助手的党委统战部职责不够明确,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工作统战部能协调,有些则力不从心,想做好工作,又担心名不正,言不顺,招来非议,甚至产生内耗,产生矛盾。统战部门自身条件差,制约和影响统战工作的开展。统战部虽然是党委三大部门之一,但是它的实际地位与组织、宣传部门相差甚大。在人员方面,统战系统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的状况。部分干部“凭老经验,以老框框办事。缺乏开拓创新精神。随着统战工作的社会化,统战干部没有太多的专利。有职无权,人手少,经费严重不足,一些正常的公务活动难以保证,工作中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统战干部心理失衡,产生了自卑、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得过且过的错误思想,严重损坏了统战干部的形象。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⒌围绕中心工作,以有为争有位。首先,要克服“一线部门,二线工作”的思想。其次要树立“权小干大事”的思想。立足岗位,忠于职守,勇于进取,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创新工作局面,以自己的实绩争取党委的重视和支持,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了解、认识、接受和认可。
有为与有位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给统战部门“有位”,才能使统战工作更好地“有为”,保证统战部职能发挥得有质有量,统战工作在党委和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心目中也才真正有位。
⒍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工作基础。一是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要求”以及“地方各级统战部长的任免、调动应征求上级统战部门的意见”等规定选配统战部门的领导和干部。不能搞“拉郎配”或“走了杨门将、留下老弱兵”。二是要加强对统战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切实改变统战干部“进难、出难、提拔更难”的状况。要加强基层统战队伍建设,各级机关党委应配备统战委员,各口党委要有专兼职领导,大的厂矿、企事业单位要有专兼职的统战委员或统战干部,各乡镇、街道要配备专职统战委员,并发挥其作用。三是制定和健全干部岗位责任制。对干部的考核,使用有章可循,有明确的目标和考核标准。四是要大力解决好统战干部工作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压住阵脚,稳定人心;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为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打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