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事迹材料七

***同志,男,****年8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现任宁安市人事局党组书记、局长、编办主任职务。他立足人事、编制工作岗位,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全局提出了“提供一流的服务,创造一流的业绩”的目标,突出服务功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了人事部门的职能作用,创新了人事人才工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上级人事部门和宁安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认可。他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多次被政府授予“嘉奖”和“记三等功”奖励,被牡丹江市人事局授予“人事编制工作先进个人。”在他的领导下,宁安市人事局连年被评为“双优、双评最佳单位”、“目标管理优胜单位”、“宁安市先进党支部”,牡丹江市“人事编制工作先进集体”,20*年被省人事厅授予“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先进集体”。

一、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他思想解放,超前意识和改革意识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人事人才工作新思路、新方法,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开展人事人才工作,积极推进全面化小康建设步伐,实现了人事工作的“三个转变”。一是主动调研,出台政策。他带领班子成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挖掘宁安各种优越条件,拟定了《宁安市关于引进、稳定、培养人才的暂行规定》、《宁安市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和《宁安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推进落实,他还针对几个文件制定了《实施细则》,提请市政府每年拨专款50万元建立了《宁安市人才发展基金》,构筑了一个引进、稳定人才的优良政策环境。二是,大力引进人才,优化人才配置。他以人才中心为依托,协调资金10余万元,建起了“宁安市人才网站”完善了人才中心服务功能,充分利用网站发布本市人才供需信息、经济发展优惠政策,利用人才市场,年均召开人才交流会24次,引进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仅2004年进站交流人才1200人,对接成功145人,引进各类人才175人,引进企业急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52人,交流出去人才150人。他还每季走访本市确定的17户封闭式运行企业和重点乡镇企业,了解人才、技术需求,走出去访求人才,盘活现有人才存量,2004年向企事业推荐人才70名。三是,以立市骨干企业和具有龙头拉动作用的农业产业为重点开展引智工作。近年来,引进日本、美国、德国、荷兰等国家的25名专家,指导工农业生产,为宁安市镜泊湖糖业公司引进丹麦蒸糖技术、原材料二次利用、环保改造等八个综合配套政策,全年增收120万元,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为渤海镇江西村引进了日本水稻品种超稀植绿色生产技术,2002年被国家外专局挂牌命名为“全国农业引智成果无公害优质米生产基地”,成为全国仅有的40个农业引智项目之一,提升了稻米品牌,为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打下了良好基础。四是,他着眼于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建立了市、乡、村三级集教学、培训、示范一体的培训体系,开创了“五抓”的乡土人才工作经验,乡土人才开发工作扎实,培育了一支雄厚的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全市拥有各类乡土人才4,889人。牡丹江市人事局在宁安召开了乡土人才开发现场会,推广交流了宁安市的经验和做法。

二、脚踏实地,求真务实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他把建设一流的班子,造就一流的队伍,创建“五型机关”为目标。制定机关干部岗位目标考核责任制,考评结果实行“四挂勾”,不仅提高了管理水平,而且也克服了过去那种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形成了“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比、学、赶、帮、超”的工作局面。坚持深入开展“双评”、“双优”活动和“创文明机关,争当好公仆”活动,规范文明办公言行,实行政务公开,透明服务,形成了“办事程序一看就清楚,热心服务一办就满意”的文明机关氛围。狠抓廉政建设,积极转变作风,实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六项规章制度,制定明晰的内部办事流程,强化内约机制,在整顿作风上出重拳,提出“谁砸了人事局的牌子,人事局就砸谁的饭碗子”,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建成了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工作高效,服务优良的政府机关,树立了良好的机关形象,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宁安市人事局连续三年在“双优、双评”活动和“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中被评为第一名。

四、严于律已,心系群众

他带头执行廉政准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干部任免、岗位轮换、评先选优、财务支出等事宜上都通过班子会集体研究决定。不搞一言堂、家长制,带头执行政策,按程序办事,不干预下级工作,坚持政策面前人人平等,不循私情,积极维护党的政策严肃性,敢于抵制人事工作中的不正之风。他廉洁自律意识强,要求干部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从小事做起,拒腐蚀永不沾,在群众中树立了较高的的威望。体贴干部,关心群众疾苦,经常深入老干部和贫困户中问寒问暖,解决实际困难。他以落实项目,资金扶持,开展治本性扶贫,几年来,先后帮助下岗职工李广成、贫困群众许志波等5位贫困户脱贫。为下岗职工李广成贷款5000元,发展养羊业,在技术和资金上经过连续2年扶持,年收入达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