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典型市经验做法:坚守生态初心,奋力启航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新征程
**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立岛不动摇,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近五年,全区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5.4%、9.9%,区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翻番;2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超过30%,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100%。
一、建立健全生态制度体系,着力实现高效能治理
(一)加强制度创新。设立生态岛建设总规划师、总建筑师、总农艺师、总园艺师、生态总经济师、林业总工程师、生态环境总工程师、水务总工程师“八总师”制度,加强顶层规划设计。严格控制常住人口总量、建设用地规模和建筑高度,塑造“中国元素、江南韵味、海岛特色”的风貌;建立新增建设用地和耕地占补平衡(地票)、征收安置房源(房票)、水系占补平衡(水票)、林地占补平衡(林票)、绿地占补平衡(绿票)“五票”统筹机制,推动建设项目尽早开工;建立生态环境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二)加强法治建设。把《**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和保障**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纳入“七五”普法宣传重点,加强多角度、多层面宣传解读,推动生态岛建设成为社会共识、自觉行动;以《决定》为法律指引,配合市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世界级生态岛规划建设导则等13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创新设立生态环境资源审判庭、生态检察官派驻区河长办、河道警长制等保障机制;连续举办五届生态岛环境司法研讨会。
(三)加强交流协作。与*市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东平—海永—启隆跨行政区域城镇圈共建为重点,合作构建长江口战略协同区;与江阴等地区积极推进长江口生态环境保护跨域司法协作;组建北长江口生态检察协作工作组,加强生态环境资源跨区域联防联控;承办四届**国际自然保护周“名人讲坛”圆桌会议活动,协调市属企业和高校院所深度参与生态岛建设;全面开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创建,“以规划管控守住生态空间”等4个案例向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推广。
二、积极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积极发展绿色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农业全球精准招商,大力引进国际领先技术和中外农业龙头企业;强化农业投入品管控,发布实施全国首份农业绿色发展负面行为清单,按照减少化学肥料、化学农药使用量要求,通过推进无化学肥料、无化学农药“两无化”农产品种植,推出**大米、**清水蟹等6个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成功打造“山水”等农业品牌商标。近年来,**先后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首批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业绿色发展指数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列。
(二)加快培育先进产业。积极培育引进符合生态岛发展要求的产业集群,统筹优化区域重点产业发展布局,实现同类产业集聚发展。坚持重点发力,以长兴岛开发机制优化调整为契机,出台长兴产业发展若干意见,全力发展海洋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全力打造千亿级长兴海洋装备产业集群。坚持结构升级,加快各产业园区向科技研发、生态文创、智能制造方向转型,智慧岛数据产业园孵化器等一批项目建成投运。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二)积极倡导绿色生活。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1.8%,**获评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有序发展绿色建筑,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建造;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国内首艘超级电容新能源车客渡船完成建造并将投运,在全市率先实现新能源公交车和新能源出租车区域全覆盖。
(三)不断增进生态福祉。以“自然生态美、绿色生产美、宜居环境美、乡风文明美、生活幸福美”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五美社区”建设,打造了9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大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和供给力度;实施医疗机构改造升级,深化医联体改革发展,完成全区综合医院布局。创新生态惠民举措,开发生态就业岗位,实施生态惠民保险,推出生态养老补贴。近五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6%。依托良好的人居环境,**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获评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