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层组织打造战斗堡垒
“他真是个能人。”提起村支书赵新彦,陕西省山阳县西关村村民这样称赞他。把一个贫困村发展到年收入近3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近5000元的示范村,“领头雁”赵新彦功不可没。
山阳县委副书记吴怀玉认为,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人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的“富民能人党建”活动,让全县260名愿干事、能干事的党员致富能人进入村班子,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增强,战斗堡垒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组织的覆盖面持续扩大,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逐步改进,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构建和谐等方面都显示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据党内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党的基层组织352.04万个,党员7080.99万名。
三级联创:农村基层党建扎实推进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各级党委和农村基层党组织以“三级联创”为总抓手,积极探索创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吉林省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领办创办的经济合作组织达7553个,辐射带动农户60万户,其中建立党组织2600个。
河南省郑州市按照“党委引导、双方自愿、优势互补、共同增收”的原则,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开展“支部联建”活动,全市145个基层党组织结对联建。
辽宁省坚持农民自愿、产业相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在全省建立了11.5万个党群共同致富联合体。
中央计划用两年时间,集中解决部分村级组织无活动场所的问题,切实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活动、服务群众创造条件。在这次活动场所建设中,中央投资17.5亿元,地方计划配套64亿元。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许多地方通过选一批、派一批、聘一批的办法,配强街道社区党务工作者,充实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促进社区工作者的专职化和年轻化。四川、甘肃等省的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接近30%,45岁以下的占到40%,党政“一肩挑”的超过50%。各地普遍加大了对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力度,依托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分级、分批对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者进行集中培训,使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素质得到明显改善。
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城市街道6058个,社区73590个。城市街道99.9%建立了党组织,其中建立工委的有4781个,占78.9%。社区建立党组织72480个,占98.5%。
高校普遍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各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学生会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一大批高学历、高学位、高职称、高素质的中青年干部走上高校领导岗位,给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多数科研院所党组织,准确把握大局,坚持以院所改革和科研、生产为中心,把党建工作和科研工作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