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农村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初探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干部”,农村村级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实践者,是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新时期,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对加强和改进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是一个急需探讨的课题。在工作实践,我们有以下体会:
一、村级干部队伍出现的“四难”现状。
近年来,按照中央提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的要求,大多数地方农村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成效显著,能够较好地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在当地起到了核心保证作用。但也有部分村级班子“软、懒、散”现象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四难”现状。
(一)村级干部综合素质普遍较低,难胜任。
不少村干部文化水平不高、理论学习不够、政策水平不强,导致思想观念滞后,缺乏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改革意识,求稳怕变,新机制不敢试、新技术不敢用、新办法不敢想;领导方法滞后,照抄照传上级指示精神多,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贯彻落实少;工作滞后,办事不公、作风粗暴、甚至以权谋私;法制意识滞后,人治观念根深蒂固。
(二)村级干部人选来源渠道普遍较窄,难提高。
随着村级选举制度的推行,相当一部分农村人才通过“海选”走上了村级干部岗位,但是有些地方由于农村房头宗族的影响,选配村干部只能在大宗族大房头中挑选,出现“大房选书记,小房选会计”的现象,受家族姓氏和大垸小垸观念影响,大姓排斥小姓,大垸排斥小垸,选人不准。由于村干部收入低,有能力人员就外出打工,导致选人渠道不畅。
(三)村级干部工资待遇普遍较差,难稳定。
在经济待遇上,大多数村干部全年工资不到4000元,而且不能及时兑现,还有的村干部为完成任务,以个人名义借款完成集体任务,未及时还款,导致债务缠身,经济官司不断。税费改革后,农村干部虽然经济负担轻了,但是村级债务沉重,严重制约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在政策待遇上,村干部在退休、养老保险等诸多问题上难度较大,乡镇党委政府一级很难解决到位。“一年四季天天忙,待遇过低人心凉”,成为当前村干部的真实写照。
(四)村级干部人员变动普遍较频,难长久。
由于村级干部工资待遇不高,工作压力不小,少数村干部一遇上工作难事或在外地一找到好事,说走就走。同时村级换届三年一选等多种原因,致使村级干部队伍结构严重不稳定,从而带来工作的波动,工作缺乏主动性、连续性,工作上没有长远规划和远景目标,短期行为导致所在地区“面貌依旧”,甚至“今不如昔”。
二、新时期村级干部必须争做的“四种人”。
在新时期,特别税费改革后,村级组织的主要任务转变为加快建立市场化的农村经济体制,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模式。我们村级干部就必须将主要精力逐步转到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上来,转变观念,转换角色,争做“四种人”。
(一)转变观念,做讲政治、懂科技的“明白人”。
新时期的村干部一是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并准确地传达到群众中去;二是做依法行政的“明白人”,切实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三是做科技上的“明白人”,加强农业科技知识的学习,带领农民群众运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二)强化服务,做联市场、联农户的“经纪人”。
一是立足本村实际,组建农业服务公司,由公司应对市场变化,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二是与农产品市场联系,当好“中介人”,切实解决群众的“卖难”问题;三是支持本地的经销大户扩大规模,利用经销大户的市场营销网络为村民的农产品销售提供服务;四是通过产业协会把众多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
(三)创新方式,做有眼光、会经营的“管理人”。
一是对村级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制定开发计划,创新开发机制;二是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对农民的抛荒土地,采取集体承包或发包的形式,招商引资发展高效种植业和养殖业;三是充分利用各自的区位优势,采用出租土地,合伙投资办农产品交易市场等方式,发展第三产业。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二是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建立和完善“村干部自我约束制度”,提高村干部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建立“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即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结果、让群众监督。对涉及村民利益的各项事务,都要通过村务公开,定期向村民公布,接受村民监督;建立党员代表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等制度。不断完善村规民约,规范决策程序。
三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在村干部中认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和党纪法纪教育,坚持制止大吃大喝、抹牌赌博、贪污挪用、公款消费等违法违纪行为,保持村干部勤廉作风。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保证。在农村,重视和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是促进经济建设,加快农村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要做好这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党委一班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胆实践,争取新的工作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