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市场经济提高交流
“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就要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这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
一、尊重客观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加强对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认识,正确认识和处理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之间的关系。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自身的客观规律,这主要是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现代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利益驱动机制、信息机制、竞争和合作机制等。过去,人们往往比较重视价格机制、利益机制和竞争机制,但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形成一种力量、功能,改变着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和相互关系,改变着整个经济系统的内在结构和运行过程,因此应该提高对信息机制和合作竞争机制的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这一时期的市场经济具有某些特殊的规律性,它既不是计划经济的规律,也不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如果我们缺乏对这样的市场经济特殊性的认识,就会影响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能很好地使经济体系走出既不是计划经济规律,也不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局面。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人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构成了整个市场运行机制的主要内容。然而,人在市场经济过程中发挥作用也是有规律的,同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党员领导干部在领导经济工作中,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随意改变经济过程,而应使各方面的决策符合客观规律。具体来说,应当把握好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人的经济行为的规律,包括企业家和管理者阶层行为的规律、一般的劳动者与消费者行为的规律、政府宏观调控的规律等。第二,自然环境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规律。第三,自然资源和其他各种资源在产生经济效益时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客观规律。第四,经济活动的时间关系与空间、区域关系方面的规律。党员领导干部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本质是提高执政能力、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使宏观调控所采用的政策、手段、经济杠杆等符合经济行为的规律、符合企业行为的规律、符合一般劳动者与消费者行为的规律、符合社会经济生活的所有规律。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调整利益关系,实现人民根本利益。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基本经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和文化生活需要,实现人民生活富裕安康。但是,在市场经济中,各种市场主体都有自己的具体发展目标,如企业的目标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使其自身得到发展,我们不能要求企业对全社会的利益和利益关系直接负责。但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制定各种方针政策和领导经济工作时,要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和制度设计,使各种市场经济主体提高只有扩大社会整体的利益才能更快地发展自身利益的认识。市场经济本身不具有自动调节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功能,也不具有调节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功能,因此,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必须着力解决好这些相关问题:一是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竞争行为;二是调节垄断行业和垄断行为造成的利益不合理分配;三是对市场秩序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整顿;四是制定好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政策。
四、掌握科学方法,运用经济手段提高执政能力。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十分注意和培养具有优良传统的工作方法。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更要注意发挥我们党具有优良传统的工作作风和方法,并且还要不断创新领导方法、管理方法和宏观调控方法。目前,国际上许多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的国家已摸索和总结出一系列好的管理和调控方法。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认真学习、借鉴和掌握国际上的各种先进管理方法,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及社会发展的规律,来制定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