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2023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根据《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标准和《xx市2023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案》,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促进行动为抓手,坚持教育引导与提升服务相结合,不断织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努力形成社会各方齐抓共管、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激励青少年忠于祖国、热爱人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使广大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任务

(一)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1.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三抓三促”行动的具体实践,纳入学校工作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及时研究相关工作,围绕贯彻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工作会议,明确责任,推进落实。

2.健全教育网络和协调机制。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网络和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加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形成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有效发挥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作用,开展丰富的家校教育活动。

3.合力打造工作品牌。加强与文广旅、团委、妇联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拓展培育方法、渠道,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总结典型经验,努力打造工作品牌,在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推广。切实营造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提升群众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二)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1.持续开展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组织开展“新时代好少年”等未成年人先进典型学习宣传。做好“新时代好少年”评选、表彰和事迹发布。充分运用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新时代好少年”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确保中小学评选和宣传参与率达到100%。

2.持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童心向党”“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班会、团队日和升旗仪式等活动;开展“清明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等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举办“少年中国梦”、“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征文、演讲、文艺表演、书画展示等系列活动,引导中小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组织青少年团员、信号线队员升入开展二十大精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践行强国有我铮铮誓言,从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3.大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建立中小学生定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戏曲、书法、传统体育、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结合地域特色,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华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为重点,创新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

4.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形成学文明礼仪、守文明公德、做文明学生的浓厚氛围。积极倡导文明旅游行为,广泛开展“文明与旅游同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引导广大群众营造文明旅游的浓厚氛围。

5.深入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将红色教育纳入思政课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全县丰富的红色资源,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诵中华经典,品盛世文明”经典诵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演讲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争当红色传人”主题队日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烈士陵园公祭活动,红色文艺专场展演,艾黎纪念馆研学旅行,组织学生集中观看爱国主义、红西路军等主题影片。通过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少先队员学党史、知党恩,用实际行动争做红色传人,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6.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广大中小学生依托各级志愿服务平台,广泛开展“五彩xx,文明相约”“青春有我,志愿先行”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广泛动员组织未成年人积极参与学校、社区和公共文化设施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立足教育实际开展环境保护、植绿护绿、垃圾分类等宣传教育活动;围绕学校、社区和公共文化设施,动员学生参与学校、社区组织的关爱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引导未成年人树立奉献、友爱、互动、进步的志愿精神,为创建文明城市奉献爱心、贡献力量。

(三)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

1.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赁穿于学校教育各领城,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师生,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加强规范守则教育,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师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中小学生熟练掌握“24”字核心价值观内容。

2.充分发挥思政课作用。持续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落实《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强化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学科的德育功能。广泛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同上一堂大思政课”,“课前思政教育2分钟”等系列主题活动,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切实发挥思政课不可替代的作用,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

3.落实落细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做好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年度安排,严格落实活动课时要求,确保活动时间,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二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不断加强共青团干部和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科普、环保、志愿服务等各类学生社团,利用入团、入队等礼仪制度传播主流价值。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建设,切实强化政治理论、形势政策、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规范教育。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在资格认定、教师招聘、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年度考核、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工作中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持续开展师德师风失范行为专项整治,坚持“零容忍”,对师德失范行为严肃查处问责,加大通报曝光力度。

5.全面落实国家义务教育政策要求。严格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和信息公开制度。全面落实“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持续深化中小学减负提质行动,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全面推行“5+2”课后服务,不断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制订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加大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确保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动态清零,全面落实国家义务教育各项要求。

6.加强劳动教育工作。开齐开足开好劳动教育课程,探索开设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在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培养,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培养,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充分发挥研学旅行、观摩实践等活动育人功能,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主动从事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重视资料收集。高度重视各项工作事前、事中和事后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的收集归类。从年初工作启动就要以

从严、从细、从优的标准和规范的格式,安排专人负责图片信息等资料的归集,以及说明报告、品牌经验的总结提炼工作,确保按时高质量提交网上申报资料。

(四)营造浓厚氛围。加大创建工作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橱窗板报、电子显示屏、微信平台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创建工作成效。尤其要通过市、县级媒体加强德育品牌经验宣传,努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