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9
掌布中学杨刚
法制教育已成了我们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成为教师“既注重教书,更注重育人”的一项常规。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塑造的重要实现方式,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加强法制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的功能性需要,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律意识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深化课前演讲,增强学生法律意识
日常的思想品德的课前演讲是时政演讲,可不可以充分挖掘课前时政演讲的内容呢。考虑到中学思想政治课和法律知识的联系很紧密,于是笔者增加了法律快报这一版块。每次上课前,按照学号顺序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面向同学展开演讲。演讲的主题不限,但要求与法律有关。学生演讲完后,由学生互评,教师综合评定。点评之后,给出平时成绩。中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情感自控不足,社会经验缺乏,处于法律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法律快报式的课前演讲,不仅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更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
中学法制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使学生掌握大量的法律知识或条文,更无法达到使学生精通法律的程度,这一阶段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课前演讲活动恰好扮演了这个角色,成为使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使学生的法律思维得以锻炼。首先学生们演讲的主题往往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身边所发生的与法律相关的事件、当前的新闻焦点等。在准备这些演讲主题时,他们要搜集资料、整理、加工处理这些资料,从而能在演讲时亮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准备演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进行法律思考的过程。同时,其他学生听演讲的过程也是一个法律思考的过程。其次,对于学生的每一个演讲主题,学生和笔者都进行点评,给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而对于一些有争议的主题,笔者并不要求学生们完全同意自己的观点,而是积极鼓励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这样,通过笔者结合实践的点评,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实际上已经不知不觉地将学生带入到了用法律思考问题的情境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
二、利用教材案例,强化学生法制意识
现行的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法律内容,如《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教育法》等,并有许多针对性很强的法律案例。可以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材内容中的法律知识结合点,进行知识链接式的法制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和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将法制教育融入学科教育之中,避免把法律当标签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要将法律知识与思想品德课内容相互渗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如有些青少年错误地认为,反正自己年纪小,出了事也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实践证明,这种认识是造成部分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对此,我在教授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时,在一定教学情景的铺垫下,学生已关注到群体行为的消极影响时顺势使用教材案例《网上游戏虚拟被杀网下聚众斗殴》,案例为学生创设了情境,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描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剖析,用铁的事实和血的教训,帮助青少年纠正原先的错误想法,让他们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使学生接受法律知识并初步培养学生的法律情感。
而且此处使用教材精选案例,既充分发挥了教材资源的作用,也为后面要得出的判断群体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之一是要符合法律法规作了充足铺垫。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群体行为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在此处书中相关链接中则引用到了《刑法》的相关法律知识。自然生动地倡导了学习法律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入浅出的教育使法律条文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而是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学生切实感受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并能自觉认同青少年在参加各种社会群体活动时,要明辨是非,遵纪守法。
三、设置模拟情景,增强学生自保能力
思想品德课相对来说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设置情景讨论,变抽象为具体,吸引学生注意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得尤为重要。在七年级《珍惜生命健康成长》中的“学会保护自己”这一知识点时,我采用了书本上的“说一说”案例:如果你是李林,在朋友遭遇危险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学生在这样真实的模拟情境中,很快就置身其中,通过讨论,最后得到了结论,不能硬拼,只能智取,更不能以身试法,以暴制暴。有同学说悄悄闪避到一边,躲至无人处拨打110报警,警察叔叔两分钟就能赶到的;有的说要镇定不慌乱,记住有利的地势地形,记住歹徒的相貌特征等等。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们一起得到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办法,归纳为:求助救援法、记住特征法、寻机抽身法、智捉迷藏法、借虎吓狼法等。
通过一个个贴近学生实际的模拟真实情景设置,扣住了学生们的心弦,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增强法制观念,时刻提高警惕,掌握自我保护的技巧和方法,是进行自我保护必不可少的方法,必要时也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自己要做一名学法、守法、护法、用法的好公民。
四、丰富课外活动,提高学生法律素养
法制教育不是简单的法律知识教育,而是要切实提高学生法律素养,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纸上得来终觉浅”。除了课堂上下功夫外,还需要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增强了同学们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普及法律常识,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任重道远,还需调动社会各界共同行动,形成合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结合学科进行有机渗透更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这样,学生们才能从小在民主法制的教育氛围里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为一个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和用法的好公民。
第二篇: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2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掌布中学杨刚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法律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抓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把育“人”放在首位,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师更应该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利用学科渗透,加强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青少年渗透法制教育:
一、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教师必须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新课改后,在我们的思想品德教材中,涉及到了很多法律知识,如教材中有关未成年人的保护的法律,有关保护隐私、保护受教育权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内容等。因此,要想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法律知识,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法律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环境保护法》等这些与教学有关的法律知识。只有用这些法律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规范自己的行为,才有可能教育学生学法守法。与此同时,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法律知识,增强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意识,仅有空洞
的理论说教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大量的案例来讲解。因此,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思想品德教师还应注意了解和搜集一些典型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贴进学生生活的具体案例和材料。我们可以把这些案例、材料制成电脑课件,在教学中以案说法,为学生提供活生生的法制宣传教材。这样不仅遵循了教学中的“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发展规律,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而且也使我们自身素质提高了,在处理师生冲突时会更加得心应手,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教学成绩进一步提高,教育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二、树立守法榜样,做好言传身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知识,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身教胜于言教。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常有违法违规现象发生,如私拆学生信件、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那又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学生遵纪守法呢。因此教师必须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形象对学生的影响。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学法懂法,依法施教,做守法的模范,以自己的正确行为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榜样力量感染学生,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只有这样,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才能潜移默化,水到渠成。总之,只有教师守法为先,才能身正为范,法制教育才会点石成金。
三、注重课堂体验,落实法制教育
将法制教育融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丰富学生们的法律知识,增
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是思想品德教师的一个主要任务。但是,单纯地讲解法律条文,空洞的理论说教,不能真正落实法制教育。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体验的过程来理解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比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尊重他人隐私”这一课时,不需要枯燥的说教,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隐私是否被侵犯过。如果有的话,请说说侵犯你的隐私的具体行为。当隐私被侵犯时,自己感受如何。怎样才能让我们的隐私少受伤害或不受伤害。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要尊重他人隐私,在体验中反思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法律觉悟。这样的情境创设既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又可以法律知识“润物细无声”的深入到每个同学的心田里。
四、抓住小事契机,渗透法制教育
教育无小事,要想减少青少年犯罪就要从预防入手,真正做到防微杜渐,让他们懂得法律知识,自觉地远离罪恶。我们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抓住小事契机,适时利用板报、墙报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收集整理法律知识和案例资料,使他们收集、整理的过程中提高法律意识。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小事,适时适地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如针对学生上课迟到、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完成作业、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等现象,教师要抓住学生中存在的小问题,帮助学生分析这些问题的危害性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
认清“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这种错误认识的危害性。正是由于这种“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错误想法使他们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使自己堕落为差生或走上犯罪的道路,让他们明白要想使自己远离犯罪,必须时刻记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告诉学生在积累美德的同时,还要预防和清除腐朽思想和不良习惯的侵蚀和污染,这对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十分有益的。总之,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应抓住一切有利的时机,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
五、开展课外活动,扩展法制教育
为了使学生受到更深刻的法制教育,我们思想品德教师除了要抓好课堂渗透教育,还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扩展法制教育。如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录像或电影、指导学生观看电视中的一些法制栏目:“今日说法”“法制频道”“与法同行”等,用那些活生生的事实给学生们敲响警钟,引起他们心灵上震撼,使他们认识到没有法律知识会让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只有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才不会让法盲的悲剧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只有认真选择好自己的生活道路,珍惜好今天,把握好明天,做一个让家长放心,对社会有用的人。丰富多彩的法制活动,不仅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法制教育,更会使知法、懂法、守法观念在学生的心目中扎得更牢。此外,还可以在学生中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活动、邀请派出所的民警同志或政府司法部门的工作人员就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作专题讲座、聘请校外法制辅导员,进行现身说法,当面对话,法律咨询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还可以使学生学会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
权益。
总之,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不仅需要学校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携起手来,共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把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推向深入。
第三篇: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法制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法制教育
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使其成为有益社会,有益人民的人。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律素质已成为当代公民的一项基本素质。而青少年学生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21世纪的建设者,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并保障其健康成长,已成为关系国家发展、民族腾飞的千秋大业。然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表现出了犯罪年龄下降、团伙犯罪和暴力犯罪现象等特点,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已刻不容缓。邓小平同志提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掌握社会生活中必备的法律知识,培养守法习惯,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创设各种方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以指导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那如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把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
.一、思想政治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策略在时事政治讲评中渗透法制教育。思想政治课的灵魂就在于其鲜活的时代性,因此每节课要让学生进行五分钟时政演讲,学生通过这一环节不仅可以体验生活,关注社会万象,也可以提高认知、辨别、判断、参与社会的能力。在时政材料的选取上选择一些法制教育方面的时政。例如,在讲到《消费者合法权益》时,引导学生选用一些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时事政治让学生进行评讲,例如引用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损害了婴幼儿的健康,帮助学生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法制教育方面的时政要在课任老师的指导下,能有效的和本课要讲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把时政评讲作为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个窗口,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思想政治课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而现在的学生对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普遍不感兴趣,甚至十分反感,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系统掌握法律理论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成为我们课堂的手段,实际教学中,经常采用“小辩论会”、“我做小法官”、“法律知识竞赛”“小品表演”等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公民的义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权利和义务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该享受权利,还是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不忘记履行自己的义务。我就组织了同学们进行一场辩论。我们的辩题是:正方:既享受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反方: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或不履行义务。学生们辩论的热情很高,争论激烈。结果学生自然就清楚了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辩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通过辩论他们的理解更深刻,更新他们的观念,指导他们的行为。
三、在课堂总结升华中渗透法制教育。
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学科教学进行言简意赅的结课时,把课上学生所接触到的法律因素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制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了起来,这种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点,往往会给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既起到法制教育的目的,又可以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中总结中得以升华。
四、坚持不懈抓好课外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组成部分,我们一般都采用常规教育的办法,例如老师讲课、学生讨论、总结交流等。有时也用黑板报、学习园地、学生小报等形式。这些常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进行法制教育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我还努力探索特色教育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例如,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编排,自己表演、自己评价。由于主题班会生动活泼,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教育效果就格外突出。.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经常性的教育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节日、活动日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每学期放假前夕,都要对学生进行社会治安方面的法制教育,防止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或影响。这些教育,往往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伴随着生理、心理上的变化,青少年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因此,在这一时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并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基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学担负着法制教育的重要职责,担负着重要的德育教育功能。思想政治课蕴含着丰富的法制教育内容,我们要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感受法律的作用和权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做一个知法、守法合格学生。
第四篇:浅谈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浅谈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贵州省黔西县甘棠中学王正英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法制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实施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充分挖掘学科的法制教育渗透点,把握重要时机,适时渗透法制教育。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法制教育渗透。
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未来,关系着国家的兴旺发达,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战略目标的需要。作为教学第一线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让学生成为一位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合格公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拓宽法律知识,提高自身法律素养
法制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育,它既抽象又实际,看起来远离生活,但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想搞好法制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从以下方面去努力:一是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至少要先得有一桶水,教师要教给学生法律知识,自己就需要有更广博的法律知识。教师要学习法律,了解法律,遵守法律,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引导学生的行为,用自身的榜样力量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新课程改革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增加了很多法律知识方面的内容,这为我们利用思想品德课教学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学习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培养学生的法制精神和法律素养提供了便利。二是要把教材教“活”。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做到“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要深入研究课标、钻研教材,搜集并引导学生分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整合教材资源,以案说法,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
二、挖掘渗透点,适时渗透法制教育
教师要遵循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规律,根据其特点,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课教材中的法制教育渗透点,对学生因势利导,适时进行法制教育渗透,使思想品德课教学与法制教育相统一。以现行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为例,教材第三单元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列举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说明,对学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律知识教育,使学生了解法律在维护消费者权益中的作用和意义,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教材第四单元第十课——维护我们的正义,列举违反交通规则和校规校纪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意识到: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制度和规则,就是在维护正义。从而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意识和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三、贴近生活,结合实际渗透法制教育
法律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列举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例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出发,潜移黙化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现实,观察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每一个人的消费理念如何,是不是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几种消费行为(从众、求异、攀比、求实),通过进一步探索,向学生提出问题,认为哪种消费行为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比较就会得出结论:要学会“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此时再适时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了解到如果长期奢侈消费而不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就可能会造成许多经济犯罪,是要受到法律处罚或制裁的。
四、寓教于境,创设情境渗透法制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教学环境和氛围,让学生一开始上课就沉浸在法制教育情境中,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的浓郁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同时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体验的过程来理解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例如:在讲《维护受教育权》时,就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梅受教育权受到侵犯的事例来引导同学们思考——假如你是小梅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通过学生充分讨论从而得出结论: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可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加以维护。
总之,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伴随着生理、心理上的变化,青少年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因此,在这一时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并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基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思想品德课教学担负着法制教育的重要职责,担负着重要的德育教育功能。思想品德课蕴含着丰富的法制教育内容,我们要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感受法律的作用和权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做一个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组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我们要充分挖掘小语课文中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如《索溪峪的“野”》一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优美的文字所吸引。在充分赏析了学生感兴趣的这些内容之后,注意引领学生关注课文中游人对野物的态度。教师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禁止猎杀野生动物的相关条例,让学生对此行为性质的认识更加清楚、深刻。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得到极大的增强。
二、写作训练,有机渗透。
在小语习作中,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善于用法律标准来明辨是非。在习作中,我还利用写日记这一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渠道。学生在写日记时说的是真话和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自省,劝别人改过。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日记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时教师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口语交际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从事物的表象认识到事物的内层,会在自己的心理形成一种强烈的认知。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发表他们自己的观点,因为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的热情。在学生激烈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的同时,教师只需要再往深处引导一下,思考产生犯罪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而然地就把学生的思维转向了对规则的认知上来,使他们学会遵守法律、法规,一切行为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从而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适时、适度,点点滴滴地渗透法制知识,持之以恒,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定会让法制教育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