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刘琼芳感人事迹心得
她,一次次被病魔打倒,又一次次坚强站立起来,并毅然重返工作岗位,用毕生的心血和顽强写下了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字;她。50年如一日追踪记录8000多名病人疑难病人的诊疗情况,用满满4大纸箱,工整紧密的钢笔字写下了一个力透纸背的“专”字。她,不怕脏不嫌累,把患者当亲人;不争名不图利,为病人甘心奉献,用自己的真情和善良写下了一个温暖如春的“爱”字。从23岁的豆蔻年华走到79岁的夕阳尽头,她用挚爱和奉献书写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辉煌篇章。她就是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刘琼芳。
就是这样的一个令人尊敬的好大夫,却于2011年7月9日5时35分走完了她平凡而光辉的一生,永远地离开了她所挚爱的工作岗位,离开了她为之牵挂的病人。“多谢党对我多年的培育和教养,多谢各位领导对我多年的关爱,我的后事我想是这样:一是谢绝接受一切礼品,二是不设灵堂,三是不开追悼会,四是不搞遗体告别。”这,是一份普通的遗嘱,虽然只有短短几行字,字里行间无不彰显了一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崇高境界。就是这位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伟大业绩的医务工作者,给了我们最强烈深刻的震撼,促使我们反思:我应该如何对待工作,我应该如何面对世间的种种诱惑和困扰。这种反思在我们的这个时代弥足珍贵而又刻不容缓。
1994年起步的中国医改虽已度过了阵痛期,但镇痛后遗症还远未消除。一些医务人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不起诱惑,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扭曲,服务态度差,乱收费、乱检查、乱用药,甚至漠视生命,本应有的职业信任如今被日渐紧张医患关系取代。这些损害了卫生系统的形象,也增加了医改的难度。而医改的最终成功,不仅需要完善科学的制度设计,还需要道德的支撑。在医改的关键时刻,恰恰最需要刘琼芳这种全心全为患者服务的精神。在刘琼芳走后,市一院拿出了20万元设立了“刘琼芳基金”,用于救助贫困家庭,奖励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医务人员。医院职工闻讯后积极响应,纷纷自愿向“刘琼芳基金”捐款注资。刘琼芳走了,但她那大医精诚的医魂却以“刘琼芳基金”的形式再树丰碑。刘琼芳同志的薪火会永继相传。有了这种传承,医改工作就一定会从期望变成现实。
同医疗行业一样,我国的其他行业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一切向钱看,职业道德缺失。职业只是单纯地成为谋生的手段,而缺少更高层次的理想内涵。因此在其他行业中也同样需要树立刘琼芳大夫这一鲜明光辉的榜样形象。在从业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从培养职业热情做起,从钻研专业做起,从热爱服务对象做起。虽然行业不同,工作的对象不同,但这种职业热情是相通的。事实也证明,刘琼芳的影响不只是在医学领域,还对其他各行各业形成了震撼。在她的事迹流传后,各单位纷纷召开刘琼芳先进事迹座谈会,不断掀起向刘琼芳同志学习的热潮。大家都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刘琼芳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有了这种震撼,和谐社会就一定会从宣言变成事实。
一个人用她50年来的坚持和真诚换得了人们的崇敬,激发了人们对工作和生活新的思考,澄澈了社会的种种污浊——她,值得我们用最崇高的敬意。最后,谨以世界医师会日内瓦宣言作为该文的结尾,以此向刘琼芳大夫表达此种情意。
自被批准从事医药工作之日起,就要为人道主义贡献一生。对恩师要表示尊敬和感谢。
要以良心和尊严来从事医学实践。
要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作为首要关心的事。严守患者的一切秘密。
维护医务职业的荣誉和崇高传统。把同行当作自己的兄弟。
不以种族、宗教、国籍、政党、政治派别如何及社会地位的高低来区别对待患者。
对人类自其生命受胎之时始,就给予至高无上的尊重。无论在任何压力下,也不能滥用自己的知识而违背人道。
第二篇:刘琼芳事迹学习心得学习心得
4月25日下午,在观看了石家庄电视台播放的刘琼芳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深深为之震撼,作为一名基层党委书记,我从刘琼芳同志平凡但又光辉的一生中看到了一名医务工作者兢兢业业、默默服务群众的美好品质,从她坚持不开一张昂贵药费单、不让群众多花一分冤枉钱的工作态度中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崇高理想信念的坚守。
大爱无言。刘琼芳同志从23岁走上医务工作者的岗位,到77岁仍然坚守在诊疗一线。五十四年的从医生涯中,她心系群众,显示出一生为民的崇高精神,昭示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无限忠诚。她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有的只是五十年如一日的爱岗敬业,淡泊名利和爱岗敬业。她没有石破天惊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身患癌症四次手术后,仍执着守着她心爱的工作岗位直到最后一刻的无私奉献。
作为一名基层党委书记,我深知,学习刘琼芳精神,就是要学习她对工作的执着追求,坚持时刻以一名人民公仆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带头为人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学习刘琼芳精神,就是要学习她对工作精益求精,把人民群众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抓项目,促发展,保民生。学习刘琼芳精神,就是要学习她对待生死的淡定态度,看淡荣辱,只要是有利于人民的事情,再难也
要迎难而上,以实际行动捍卫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党性和理想信念。
刘琼芳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要立足岗位,端正心态,脚踏实地,勤勉敬业,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忠于本职工作,敬业、精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祖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三篇:学习刘琼芳感人事迹心得琼玉已逝芳名千古
——闻刘琼芳事迹有感
她,一次次被病魔打倒,又一次次坚强站立起来,并毅然重返工作岗位,用毕生的心血和顽强写下了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字;她。50年如一日追踪记录8000多名病人疑难病人的诊疗情况,用满满4大纸箱,工整紧密的钢笔字写下了一个力透纸背的“专”字。她,不怕脏不嫌累,把患者当亲人;不争名不图利,为病人甘心奉献,用自己的真情和善良写下了一个温暖如春的“爱”字。从23岁的豆蔻年华走到79岁的夕阳尽头,她用挚爱和奉献书写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辉煌篇章。她就是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刘琼芳。
就是这样的一个令人尊敬的好大夫,却于2011年7月9日5时35分走完了她平凡而光辉的一生,永远地离开了她所挚爱的工作岗位,离开了她为之牵挂的病人。“多谢党对我多年的培育和教养,多谢各位领导对我多年的关爱,我的后事我想是这样:一是谢绝接受一切礼品,二是不设灵堂,三是不开追悼会,四是不搞遗体告别。”这,是一份普通的遗嘱,虽然只有短短几行字,字里行间无不彰显了一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崇高境界。就是这位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伟大业绩的医务工作者,给了我们最强烈深刻的震撼,促使我们反思:我应该如何对待工作,我应该如何面对世间的种种诱惑和困扰。这种反思在我们的这个时代弥足珍贵而又刻不容缓。
1994年起步的中国医改虽已度过了阵痛期,但镇痛后遗症还远未消除。一些医务人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不起诱惑,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扭曲,服务态度差,乱收费、乱检查、乱用药,甚至漠视生命,本应有的职业信任如今被日渐紧张医患关系取代。这些损害了卫生系统的形象,也增加了医改的难度。而医改的最终成功,不仅需要完善科学的制度设计,还需要道德的支撑。在医改的关键时刻,恰恰最需要刘琼芳这种全心全为患者服务的精神。在刘琼芳走后,市一院拿出了20万元设立了“刘琼芳基金”,用于救助贫困家庭,奖励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医务人员。医院职工闻讯后积极响应,纷纷自愿向“刘琼芳基金”捐款注资。刘琼芳走了,但她那大医精诚的医魂却以“刘琼芳基金”的形式再树丰碑。刘琼芳同志的薪火会永继相传。有了这种传承,医改工作就一定会从期望变成现实。
同医疗行业一样,我国的其他行业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一切向钱看,职业道德缺失。职业只是单纯地成为谋生的手段,而缺少更高层次的理想内涵。因此在其他行业中也同样需要树立刘琼芳大夫这一鲜明光辉的榜样形象。在从业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从培养职业热情做起,从钻研专业做起,从热爱服务对象做起。虽然行业不同,工作的对象不同,但这种职业热情是相通的。事实也证明,刘琼芳的影响不只是在医学领域,还对其他各行各业形成了震撼。在她的事迹流传后,各单位纷纷召开刘琼芳先进
事迹座谈会,不断掀起向刘琼芳同志学习的热潮。大家都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刘琼芳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有了这种震撼,和谐社会就一定会从宣言变成事实。
一个人用她50年来的坚持和真诚换得了人们的崇敬,激发了人们对工作和生活新的思考,澄澈了社会的种种污浊——她,值得我们用最崇高的敬意。最后,谨以世界医师会日内瓦宣言作为该文的结尾,以此向刘琼芳大夫表达此种情意。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问何谓大爱,我无法用语言诠释。但大爱已然在世间流传。做一个有大爱的人,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去努力。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需要用爱来武装自己,用真爱来激励自己。
对于刘琼芳同志,我感动之余,也暗暗地为自己树立了榜样。我也要做一个于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有大爱的人。她就像我的精神丰碑,引路明灯。
去用行动实践吧。让大爱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