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个道德难题读后感[小编推荐]
标题:《101个道德难题读后感》班级:12级公共事业管理2班
学号:201231162710
姓名:
日期:2014年12月10日
101个道德难题读后感
前言。一看到“伦理学”这个词总会感觉这是一个非常高深的学科,老师在学期之初为我们推荐了一些伦理学的书籍,我去图书馆搜借,很多都感觉读起来好难懂,直到看到这本《101个道德难题》我便喜欢上了这本书,从101个小故事中慢慢去探索伦理学的奥秘。
《101个道德难题》这本书是由一百零一个伦理小故事组成的,是真实的事情和虚构的故事的混合,在每一个小故事后面有对这个故事的一定的讲解,所以这本书也是哲学理论和哲学沉思的混合。在101个故事读下来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道德问题的两难抉择,在一个个道德难题中,当事人无论怎么做都是错的,或者说所有可供选择的行为都是被禁止的,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当事人无论怎么做,又能找出一定的道理。这似乎让人感到好纠结,起初看这本书时,感觉对于道德的这些讨论,好复杂,好无聊,既然怎么做都是错的,怎么做又都能从中找到一定的道理,那何必还要研究这些东西呢。但是后来我慢慢地从这本书里面找到了兴趣,不同的道德抉择意味着不同的道德理念,也意味着对于任何事情我们都不能用太过绝对的眼光去看待,这也是我在读了这本书后的额外的收获: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伦理学关心的,的确是些重要的选择,“选择”便意味着是些两难的问题。老师在课上也曾为我们播放了很多迈克尔.桑德尔讲授的哈佛大学公开课,视频中讲到的也包含了很多两难的道德选择。对这些视频的观看,也开启了我们对伦理学的最初了解。也许有些人认为选择并没有那么复杂,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为形势所迫,我们必须在没有更多选择的两者之间决定一个。那是没有办法的,一旦逼上绝路就必须这么做,尽管我们更希望选都不用选。但是,幸运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大部分行为,都是机械完成的,有时甚至是条件反射,既很少陷入“绝路”的境地,同时我们也没有对自己的行为去思考太多。这些选择便涉及到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道德难题”,问题在于我们在日常所正常使用的思维习惯和行为动机能帮助我们解决伦理问题吗。假若我们真的陷于绝境,我们是应当遵循所谓命令,还是按着习惯来行动,抑或任性妄为,随心所欲。在这本书里面的一些小故事便涉及到很多的方面,包括一些古老的疑难问题,也有一些反社会的两难问题,同时也涉及医学伦理学,环境伦理学,战争伦理,法律疑难等方面的问题,我在读这本书之前,很想在里面找出答案。然而,我后来发现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就像这本书的序言说的,“伦理学是口深井,而且,只要你想要放下水桶想要从这口井里面打上点什么,你就会发现,这次,桶绳上可没有事先打好的绳结—-所以也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告诉你,什么时候你已经把桶放到井底了。这本书拥有“史诗或者叙事般”的品质,可是,整本书读完,那整打整打的伦理问题却没有得到处理。”这样的确是件让人沮丧的事,可是,从另外一个方面看,伦理学的目的不是也许并不是要告诉我们要怎么做,而是教会我们思维的方法的。
我认为伦理学和哲学是相通的,哲学是一门智慧的科学,是能教会我们用智慧的方法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同时伦理学也会教会我们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地思考问题。所以我在读这些《101个道德难题》这本书里面的小故事的时候会联系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去思考不同的做法是运用怎样的道德理念去思考的,是功利主义的,是义务论的,还是美德论的。“比如开篇著名的“救生艇问题”,船长要怎么做才是道德的呢。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如果船长顾及自己以及船上其他人的生命而拒绝停船,去救更多的人,那样也许他是从集体主义方面去思考的,实现了集体福利的最大化,那如果是从功利主义的方面去思考船长的做法便是正确的,但如果是从义务论的道德层面去思考,那船长的做法就会有他的不合理性。所以不同的做法不能判定为绝对的对与错,而是要看是从哪个角度去思考的。在某一特定情况中,什么样的行为是义务的取决于可供选择的行为有哪些,两害相权取其轻。因此,甚至在那个每种可供选择的行为都是被禁止的情境中,我们选择选择其中之一也被判定为正确的。如果说每种可供选择的行为都是义务的,那么我们则是被迫选择其中之一,所以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选择,只有不同的思维。《101个道德难题》不是一本书后带着答案的逻辑谜题,而是提供了101个想法、理念、主意,或者甚至是101个思想实验。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也不能去从中选择绝对的答案。
我认为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要理性思考,我想如果我再面去对生活中的问题,我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性看待的。我感觉我还会再读一次《101个道德难题》这本书的,因为有好多问题都还是似懂非懂。伦理学是一门值得终生去思考和学习的学科,我不会因为课程的结束而停止思考,因为伦理学中包含着多生活的艺术,它会教会我们要怎样智慧地去生活,我相信对于学习公共管理学科的我们的日后的生活与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的,同时学习公共事业管理我认为也是有必要学好伦理学的,所以感觉非常幸运能够读到这本书,也谢谢老师对我们的推荐和引导。
第二篇:《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读后感初读《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
任平利
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场所,是知识传递、情感交流、能力提升的场所,如同生命有机体一样,也是“生长”着的。课堂是生长的,表现在内容的衔接、时间的延续和师生的共同发展上。课堂教学是复杂的,复杂得就像生命有机体,课堂教学的结构是系统的,局部要素的问题会影响这整个系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过程是渐进和突变的交替过程。近期翻阅了《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最大的感受就是优化的课堂教学必须从细节入手,细节可以决定成败,我认为:要打造高效,有生命力的课堂,就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全面具体
人有目标赋予了人生活的意义,课堂有目标赋予了课堂“生命”的意义。明确、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中之重。制订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学科的要求,更要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待某一个课时,而是要联系的,发展的眼光来思考每节课的教学要求,用系统的思维来思考课堂问题。
1、系统思考的要旨是要使分目标与总目标一致。
2、系统思考的路径是从整体到局部。
二、课堂教学势必优先考虑学生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母亲带着自己5岁的小女儿逛商场,她自己每次都逛得津津有味,而她的小女儿却总撅起小嘴巴,很不高兴。她不理解。看不来有一次她蹲下身子帮助女儿系鞋带,猛然发现原因所在。原来女儿逛商场时所见到的“世界”与她所见到的“世界”完全不同:她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诱人的商品,而5岁的女儿所看到的是“毫无表情”的大人的屁股。她不禁感叹,原来商场仅仅是为大人设计的啊。
其实我们教师每天也都面临着类似这位母亲的“处境”,因此:
1、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优先考虑学生,教学难度要适合学生。
2、让学生熟悉课堂教学。学生的课堂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老师是客人,客随主便,课堂教学应围绕着学生进行。
高效课堂,我觉得它是对课堂不断优化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让所有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而学生是在不断发展的个体,他们生长着,变化着,我们要努力追求用最简约的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走近复杂丰富的课堂,让学生学得轻松、扎实、有效,让课堂因朴素而优雅。
第三篇:《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读后感《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读后感
今天早晨,一位母亲把她可爱的孩子交到我的手中,明天,我给将他一个怎样的世界。这个问题需要我时刻反思,作为一名教师和一位母亲,我知道孩子和家长更需要优秀的教师。要想给孩子一碗水,我们必须准备一坛活水,使之取之不尽,用之不完。今年暑假,我有幸读了王跃著作的《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感触颇深。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正因为自己的学历不够高,我更需要自信,只有自信的老师才能教出自信的学生,所以利用暑假生活,我潜心学习,进修大专课程,不断读书,预习下学期课本,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自己足够强大。因为我的身后有我60名可爱的学生,有120名默默关注学生和老师的家长,甚至更多家长,包括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等。我的身上肩负重担,不敢松懈,家长最关注的是孩子的成绩,学生成绩是一所学校的命脉,所以我要从高效课堂开始入手。
让课堂充满“活力”(让课堂充满活力,需要开发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从而实现高效发展。在设计课堂时,不要把大部分学生都设计成了“群众演员”。)
一、课堂上时刻“胸怀目标”
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学习任务的完成是以活动为载体的。我们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时刻“胸怀目标”,及时反思我们开展的每一项活动是否指向了课堂教学目标。造成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相脱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为了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指向目标,我至少要做到两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再说,孩子毕竟是孩子,生活中的困惑肯定少不了,我们走为过来人,帮助他面对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义不容辞。而且通过和学生交心,教给他待人接物和处世为人的方法,也会让他受益无穷,正所谓“授之以渔,”远比“授之以鱼”强的多。
在我所带的这两个班里,孩子们性格各异,但他们都很喜欢我的课堂,因为他们喜欢我的人,我尊重孩子们,信任他们,和他们交心、交朋友,看到有些孩子的状态不佳时,我会和他们谈心,直到帮他们走出困惑,即使一时不能彻底改变,我也会经常关注、询问、了解情况,让他知道有人和他站在一起,他不是孤单一人。
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有和谐的课堂,和谐的教学氛围才会有教育出身心和谐的孩子,只有心态平和,积极向上的学生,才能拥用和谐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