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讲稿

试论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

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讲课的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千年前,中国人在这广袤的土地上创造出了灿烂的农耕文明;同样在这片土地上,中国人用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了现代化的工业文明,而且只用了几十年,令世界瞩目令世人惊叹。

现在,中国gdp超10万亿美元,是日本gdp的2倍。

高铁2万公里,占世界6成。

钢铁产量,世界16亿吨,中国占8亿吨。

中国高速公路12万公里,占世界的52%,力压美国占世界第一。

全世界都在为中国式发展鼓掌叫好。可是,只有我们真真正正生活在中国的子民知道,这繁华的背后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已变得如此珍贵。

国内污染影响整个世界;中国紧邻化工企业的癌症村;污染物让粮食镉的含量全部超标,中国已经有八百万英亩的土地被重金属严重污染。中国正在成为最大电子垃圾倾倒场;垃圾焚烧炉的不合理设计污染大气;即将遭遇核冬天般的极寒天气;日益严峻的淡水危机;藻类大爆发;把石油焦当燃料;空气污染严重,死亡人数惊人。

基于此现状,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书记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提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这一切都在提示我们: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

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

西藏自治区普兰县野生动物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第一次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五年来这里有3万多头牛羊退出,肥沃的水草地,现在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多年罕见的黑颈鹤来这里筑巢了。今年,又有100多只黑颈鹤在这里安了家。我们予以尊重,予以生存领土。自然休养、生态补偿,用更加尊重自然规律的保护方法,守护着这片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湿地和国际水源地。目前,中国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已经从五年前的553个增加到602个,全国性的湿地保护体系初见规模。

生命永续的奇迹正在这里不断发生。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和自然相处,就是顺从与适应的关系,我们无法改变自然,却可以循着它的规律行走,大禹治水,采取了疏而不堵,动物在地震之前,也是成群结队地迁徙。

人类和大自然比力量是很小的,但是我们可以顺应自然的力量,只要我们好好保护。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典范,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生态工程”。高围塘低作堰顺应山势水势,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它是古代成都人民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创造。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今天,让我们感到自豪的,不再是gdp的增长,而是这些能反映出我们的生态环境正逐步变好的数据。

人类正在从生态危机中觉醒,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这个选择应该是所有人类成员应有的公德和文化自觉。没有生态文明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进行绿色开发,变掠夺式经济发展模式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途所在。同时,良好的政治建设会给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相应的指导和保障。取与舍之间起最重要的意义是平衡社会的方方面面,决不能为了经济牺牲环境,而必需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这种平衡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所在。最后,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结束本次讲课,“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