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选拔培养意见

各镇党委,****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市委各部委办局,市各委办局(公司)党委(党组、总支、支部),市各直属单位党委(党组、总支、支部),省、徐州市属驻新单位党委(党组、总支、支部):

为全面加强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建立符合后备干部成长规律的选拔培养工作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后备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全市科级领导班子建设提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门类齐全、数量充足、堪当重任的后备干部队伍,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干部在一线锤炼、组织在一线考察、苗子在一线提拔、实绩在一线体现”的工作要求,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标准、规范程序,健全完善后备干部的选拔机制

(一)坚持选拔标准。选拔后备干部要坚持干部队伍建设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根据《干部任用条例》的六条标准去发现和选拔后备干部。及时把优秀青年干部选拔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

(二)规范选拔程序。选拔后备干部,要坚持民主集中制,扩大民主,提高群众的参与度。要努力拓展后备干部的选拔渠道,引入竞争择优机制,积极探索以公推公选等方式选拔后备干部。选拔后备干部的基本程序是:

1、制定方案。根据组织部门研究选拔后备干部的工作方案,明确选拔后备干部的条件、数量、程序。

2、公示。向社会公布选拔后备干部的有关信息。

3、组织民主推荐。参加推荐人员按年终领导班子考核测评会议范围确定。民主推荐前应进行动员,公布推荐条件、名额,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青年干部名册。

4、反馈民主推荐结果。组织部门向镇、市直单位党组织反馈群众推荐情况,并根据基层领导班子建设需要,以超过参加推荐会人数30%的赞成票,取前若干名,作为镇、市直单位党组织集体研究推荐后备干部人选的范围。

5、镇、市直单位党组织研究推荐。各镇、各单位党组织参考反馈情况,综合分析,集体研究确定后备干部人选先后排序,上报组织部门。

6、执纪执法部门审核。组织部门汇总各镇、各单位党组织推荐情况,形成后备干部初步人选名单,交纪检(监察)、检察院、人口与计划生育局等部门审核把关。

7、分类能力测试。对后备干部进行职业设计调查,了解后备干部的兴趣爱好、专业水平、工作经历、职业取向等。在此基础上,按经济管理类、党政群团类、城建旅游类、农林水利类、司法系统类、科技文卫类、财政金融类、现代商贸类组织能力测试,当场点评,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

8、建立后备干部库。根据推荐和能力测试情况,分类建立近期培养使用、中长期培养使用后备干部名录库。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四、强化领导,上下联动,建立后备干部培养工作齐抓共管机制

(十一)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完善组织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建成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的目标,关键在人、在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后备干部培养教育工作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事关大局,事关长远,各镇、市直单位党组织要增强政治责任感,高度重视后备干部培养教育工作,要把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要负总责、亲自抓,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也要负起相应责任。各镇、市直单位党组织要定期分析研究后备干部队伍状况,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组织部门要在市委的领导下,切实履行好后备干部培养教育工作的牵头抓总职责。

(十二)加强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后备干部的培养,组织部门与镇党委、市直单位党组织之间要联合互动,有关部门要搞好协调配合。市委组织部抓好后备干部教育培养的总体部署、综合协调、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等工作,考察了解全市科级后备干部的基本情况,并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科级后备干部的换岗与挂职锻炼等工作。建立科级后备干部信息库,加强对后备干部成长过程中各种信息的采集分析,提高后备干部培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各镇党委、市直单位党组织在后备干部培养教育工作中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上下联动,提高后备干部培养教育工作实效。对外派挂职招商干部,由发改经贸委等单位会同市委组织部组织培训,联系挂职单位,制订外派招商干部目标任务、管理办法,定期考察、跟踪管理。派驻行政服务中心和接访中心的干部,锻炼时间原则为一年,由“中心”和原单位负责日常管理和基础工作,落实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措施,协助市委组织部跟踪了解后备干部的思想、工作等情况,做好信息的沟通,切实提高青年干部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