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讲堂讲稿

百善孝为先—感恩与责任

各位同志们,在父亲节刚刚过去之时,很荣幸在此为大家讲这个话题——感恩与责任,我仅发表一点个人的对感恩的点点思考,如有异议请一笑带过。

感恩说实话算一个时髦的话题,为什么呢。因为如今的感恩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责任而非一种作为人的本能,所以“今天你感恩了吗”成为了人们新的问候。不知这些结果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弊端,还是国人思想的深度进一步提高,不过这些都不是我所要讲的重点,在此我想要聊聊中国的孝道。

滚滚黄河流过了万里江山,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经史子集流传了千秋万代,造就了炎黄子孙光辉灿烂的古典国学。

从“孝”这个汉字来看,是“老人”的“老”字,底下是个“子”字,儿女双手托着老人,就是“孝”。从先秦诸子百家,到当今的国学著作,无一不将“孝”视为一种美德。

《说文解字》中说,“善事父母者”为“孝”。孝是东汉孔融四岁让梨,黄香九岁替父亲温暖冰冷的被窝,晋代王祥“卧冰求鲤”,明代朱冲秋“割股为羹”。

孔子曾说。“父母唯其疾之忧。”还记得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吗。田世国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但他把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爱已经坚如磐石。

孝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品质。只是,有些人的孝心被生活的飞尘掩盖了。在我们同学中,有些同学厌烦父母的唠叨,殊不知,那一声声语重心长满载着父母的爱;有些同学视父母的爱为理所当然,殊不知,甘于奉献的父母也需要爱。

《论语为政篇》中有这样的一则: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是说能赡养父母就行了;可是,狗和马都被养着,如果对父母不恭敬,那么赡养父母和饲养狗、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我们的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身为儿女,我们毫无理由地

应该尽我们最大的能力来孝敬父母。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孝敬社会,尊老爱幼,做一名有善心,有爱心的优秀大学生。

同志们,让我们从今天做起吧。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在繁忙的学习中,抽出一点时间,把孝心带回家,让父母沐浴在温暖的爱的阳光下,把孝的种子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