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法院工作者事迹材料五篇
【篇一】
一说到**镇,**如数家珍。**村,王大妈今年76岁,寡居;**村,李大爷孙女今年刚刚高考完……
**是**县人民法院**法庭庭长,曾被评为**县“最美基层干部”。从**年办案至今,她一共办理了近千件案子……
**年,**来到了**法庭。仅两年时间,她走遍了**镇20个村子,让巡回审判点深入人心。
看**开庭,有味
7月17日早上6点,天雾茫茫的,**开始往**村赶。8点30分,简单的房子经过”装点”,瞬间变成了巡回审判点。
听说**又来村里办案了,许多村民赶了过来。
9点,一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正式升堂。
“我根本就没有撞他,是他自己的驾驶技术不熟练摔倒的。你们如果判我负责,休想拿到一分钱。”被告曾某和原告邓某原是**右邻居,但这起交通事故让两家关系迅速白炽化。
“明明是你驾驶的二轮摩托车撞到了我的车,把我给弄伤了。交警都出具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你不能抵赖。”邓某也不甘示弱。
双方矛盾尖锐,案子调解不成功。经过合议,本案当庭宣判,由曾某赔偿邓某近6万元。
“由于曾某的摩托车没有买保险,近6万元的赔偿必须由他自行承担。所以,我要提醒大家:一定要给自己的车买上保险,并且在行车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庭审结束,**给大家伙上起了交通法规课。
“看**审案,有味。”**法庭每年都有20余起涉民生案件巡回审判。几乎每一次,**都把巡回审判变身为法律大课堂,赢得了老百姓的点赞。
**办案,有良心
7月23日,**受理了一件离婚案。
徐某父母早年离异,徐母与贺老倌再婚,家境窘迫。**年,徐某和刘某结婚。婚后,徐某精神失常,离家出走。刘某只得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并把女儿交给了公婆抚养。几年后,刘某拖着一身伤病回到了家。这时,徐某依然没有音讯,徐母也已离世,刘某便起诉要求解除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
开庭时,一个脸色青黄、头发蓬松的小女孩怯生生的依偎在贺老倌的身边。老人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眼光昏暗浑浊。如果不了解案情,很难让人相信这一对爷孙根本没有血缘关系。
案子要下判很简单。可是,小女孩该何去何从。贺老倌的生活又该如何解决。
**决定关口前移。她先后四次与村干部一起到贺老倌家中走访。
“我们知道您疼爱孙女。可是,您毕竟年纪大了,身体也不硬朗,为了孙女的健康成长,把孩子交给母亲抚养可能更好。”
“孩子是我的命根子啦,我不舍得……”老人流下了浑浊的泪水。
“您放心,孩子一定会经常回来看您。而且,我们会帮您解决生活问题。”经过多次劝解,老人解开了心结,哽咽地对孩子说:“这是你妈妈,快叫妈妈。你平时不是常说想妈妈吗。”
小女孩先是一愣,继而响亮的叫了一声“妈妈”,撒开脚丫子扑向了刘某,嚎啕大哭。
最终,小女孩和刘某走了。
可是,**却没有闲着。她开始为贺老倌的生活问题到处奔波,给贺老倌办了农村低保。
在乡村,没有太多的大案,往往都是借钱、吵架、离婚,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在**看来,这些案子都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凡是经她审理的案件,每一件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我眼里的**”
短短的头发,干练精致的打扮,普通话流利,这就是****法庭副庭长姚华平和书记员白梅兰对**的第一印象。
可,就是这象看起来特文艺范的**,却“雅俗共赏,相得益彰”。裤管子一卷,她就能笑着坐到老百姓的地头,与大家伙唠嗑;法袍子一穿,她就变身为威严的人民法官,给大家伙释法明理。
每一次开庭,**都喜欢把一本厚厚的《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摆在审判台上。以她的话说,这叫“让心里有底”,庭上遇到再刁钻的法律问题也不怕。可惜,这本书,她从末在法庭上翻动过,因为至今为止所遇到的所有法律问题,都是她能够hot得住的。
农村中不少人文化素质不高,但是**开庭,他们乐意听庭,法庭纪律也特别的好。
开庭前,**总会先用**话跟大家“翻译”一次法庭纪律,什么是当事人,什么是警告、训诫,通过她的“翻译”,总能让人听明白。而且,每当碰到一些晦涩难懂的法律术语,她也会给大家伙讲解。她常常说,这也是法律大课堂的授课内容之一。
如果用一朵花来形容**,姚华平和白梅兰都说,她是一朵在乡野间绽放的“铿锵玫瑰”。
【篇二】
他,中等个子,有点黑,笑起来憨憨的,乍一看,怎么都无法与法官联系在一起。他是平凡的,然而,在他二十三年的法官生涯中却创造了极为不平凡的业绩。他任劳任怨,哪里有疑难案件就往哪里钻;他耐心细致,乐于零距离倾听当事人的诉求;他淡薄名利,勇挑重担,从不向组织提要求。“为民办案是我的职责,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朴实的语言折射出为民的赤胆情怀。他,就是**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三庭副庭长**。
二十多年来,由他经手办结的案件多达1600余起,调解结案900余件,无一件上访,无一例不廉举报。他连续多年被评为法院先进工作者,**年、**年分别被**省高级人民法院、**省林业厅评为优秀内勤、办案能手,**年获得**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的“调解能手”荣誉称号,**年被**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法院先进个人”。
朴实贴心的“亲民法官”
“司法越贴近民众,人民就越信任司法。”这是他一直坚守的法治信条,他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理念。在处理一起相邻纠纷案件中,因排水沟的问题不知上门调解了多少次。在法院作出判决后,被告上诉至**市中院,中院经审理后维持原判。不久后,原告反映排水沟又被堵塞,已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听后立即骑着摩托车冒着倾盆大雨,赶赴家中查看情况。眼见积水已深达20公分,**立即动员将积水排到低洼处,以防对财产造成更大的损失。同时对双方进行调解,直至凌晨1点多,最终通过在被告屋前埋放水泥涵管的办法,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两家人也由此冰释前嫌。
其实,这只是他多年来工作的一个缩影,从事审判工作以来,他妥善化解各类纠纷100多起,未发生一起因案件裁判不当而引发的当事人闹访、上访事件,真正诠释了新时期人民法官为人民的真实内涵。
默默耕耘的“老黄牛”
民事审判三庭的案件多是疑难复杂案,在审理过程中,诉讼主体众多,法律关系复杂,责任认定困难。被调过来的时候,他并不像其他同事牢骚满腹,而是主动挑起重担,将大量案件承揽在身。**年12月,一起涉及多个当事人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在当地闹得沸沸扬扬,当事人多次闹访,当地政府无奈,将此赔偿纠纷交由法院解决。面对如此棘手、难以控制的状况,**二话不说主动接手,并将由二被告引起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的六案合并审理。因本案被告人已被追究刑事责任,原告主张的借贷事实已被生效的刑事判决认定被告犯罪事实,原、被告之间并不存在真实的借贷关系,不属于民事纠纷案件。考虑到原告们对这一裁定结果情绪激动,他便一对一地分头做安抚工作,先后多次进行调解,从法律释明到动之以情,令原告们终于接受了所受的财产损害赔偿必须依法通过追缴返还的事实。虽然最终判决驳回起诉,但因调解工作做得到位细致,当事人再也没有出现上访、闹访的情况,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不慕浮华的“规矩人”
规矩决定方圆,他深知司法公正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护航,一直以来他都高标准严要求自己,廉洁奉公,筑牢自身防线。在承办的一起提供劳务致害责任纠纷一案中,曾某夫妇雇佣李某甲,在雇佣活动中和李某乙发生交通事故。李某甲因交通肇事被判刑,且没有赔偿能力。而李某乙因交通事故造成脑外伤精神障碍,损失近60万元,其亲属多次到各级党政机关上访,双方抵触情绪较大,多次发生冲突。受理案件后,原告委托代理人通过亲戚、朋友向**说情,并送来红包礼金2万元,**当场予以严辞拒绝,并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公平公正进行了审理。
铁肩担道义,赤诚写春秋。他怀揣一颗澄明之心、爱民之心、奉献之心,默默履行着一名人民法官“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铮铮誓言。
【篇三】
守得住寂寞,方能抵制诱惑,成就己业;甘为人梯者,方能舍己芸人,成就他人。凭着对事业的热爱和一名共产党员的赤诚,用他的青春和汗水,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着自己对神圣法律的信仰,对法官事业始终如一的追求,固守自己对天平下的承诺,踏出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在法院办公室这条路上散发着自己的光与热……。他,就是**区人民法院办公室主任**同志。
爱岗敬业
坚守寂寞
守得住寂寞的人,看清的是自己面对的时局与环境,牢记的是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保持的是旺盛的斗志与激情。**同志在担任**法院办公室主任之前是该院民事审判庭的一名法官,谁都明白办公室的工作是对外负责联系协调,对内服务于审判、执行工作,服务于每位干警;特点是工作琐碎,事无巨细;工作的方法是事必躬亲、缓急有度;后果往往是成绩不现于册,缺陷却一目了然。总之,办公室工作辛苦、劳累,却又至关重要。面对领导的期盼、干警们的关注及内心的承诺,他深感责任重大,但始终以极大的热情和勇气投入到工作中。两年来,他认真完成各种公文和综合材料的草拟工作,加强调研,积极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准确的信息;并与办公室其他人员一道做好印章的管理和使用,档案的查询和借阅,文件的收发和录入;加强车辆、文印管理,为审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确保了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志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克服身体上的多种慢性疾病,把“五加二”、“白加黑”已成工作常态。他这种作奉献于默默,置“功劳”于淡然的情怀,在去年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为了确保**法院此项活动进展有序、扎实深入,达到预期目的,他听从院安排,认真体会党组关于群众路线活动“精心组织、确保实效,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要求,和办公室其他人员连续加班一个多星期,埋头苦干,制定了《**法院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法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及职责》等文件,与此同时又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的时间节点一步一步把活动推向深入。
任劳任怨
甘为人梯
为人梯不易,甘为人梯更难。它须以良好思想品质、过硬道德作风为支撑,更应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心底无私的境界,始终保持人梯的精神。从进入法院以来,不管是坐在审判台上捍卫公正,还是伏在办公桌上为领导全院工作思路当参谋,**同志始终担当着一位任劳任怨、甘为人梯的角色。一是为了法院实现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案件,以制度建院,以制度强院的理念,确保法院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他协助院党组制定完善了多项规章制度,同时,还积极组织协调其它庭室,将相关制度、诉讼程序、诉讼费收费等公示上墙。二是为提高档案利用效果,及时组织好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入库工作,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将档案管理纳入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法院文书档案的全文录入,诉讼档案的文件录入工作,实行文件归档、文件目录、文件检索等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三是最高院召开“构建三大平台、推进司法公开”会议,要求全国四级法院积极开展案件网络庭审直播,**同志提出选派新进年轻干警到省高院、市中院参加培训和跟班学习,为年轻干警提供展示平台。该项工作任务圆满的完成,使**法院办公室工作在对接“阳光司法”迈出一大步,也让群众以看得见的形式感受到了司法公正。四是为了法官们的先进事迹能得到及时报道,典型案件的审理能及时向社会公布,他在工作中处处留心观察,捕捉新闻素材,结合工作中涌现出的热点和亮点,引导和指导年轻干警组稿和撰写,并主动与人民法院网、**法院网、《**日报》、《**日报》、**法治频道等新闻媒体联系沟通,挖掘典型,宣**法院“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先进事迹。近两年来共撰写文件、讲话等材料60余篇、调研论文2篇,带领全院通讯员踊跃投稿,撰写的文章被省市报利杂志采用120余篇。通过一系列传帮带的工作,他甘当人梯,愿作老黄牛,在不断提升法院形象方面,他就是为样专注着。
业绩提升
成果显现
对办公室工作,**倾注的不仅仅是满腔热忱,付出的不仅仅是诚挚的爱。从调入法院至今,他在办公室主任这个工作岗位上是“四进三出”,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一言一行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为固守天平下的承诺,守住寂寞,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着他的青春和汗水。废寝忘食的辛勤忙碌和孜孜不倦的身影是他留给同事们的印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勤的付出,赢来了领导肯定和同事们的赞美,用他的表现和贡献,为单位和个人赢来了荣誉:**年办公室进入全市法院办公室先进行列;他也多次被评定为全市调解能手和市区先进个人,办公室其他成员先后多次受到嘉奖且被评为先进典型、新闻宣传先进个人……。在他的带动下,办公室上下形成了你争我赶,你先我优的良好工作氛围,为法院各岗位的人才交流在法院起到了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细微处蕴含着平凡,平凡中折射着喝彩。荣誉,记录着他的每一次付出,凝结着他的汗水,彰显着他的人生追求。然而面对荣誉,他没有陶醉,更没有丝毫放松,他说:成绩只代表过去,不代表现在,更不代表未来。这就是**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谱写着一曲曲看似平凡却处处动人的乐章。
【篇四】
白面书生原是“拼命三郎”
在**的家乡流传着这么一句民谚“黄牛牯不背犁,也会变老的”。父辈教育他,是牛就要背犁,做人就要干事。看上去他外表清秀,性格文静,干起工作来却成了“拼命三郎”。从**年到**年,他在民一庭工作,当时庭里就他一个书记员,每年要办案300多件。从庭审记录,到送达文书、整理卷宗、司法统计、接待来访、协助调查等等,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他整天忙得像陀螺一样转。**年5月他大龄晚婚,婚假仅休息了3天,就主动放弃休假,全身心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年他被下派到离城区15公里外的**法庭任书记员。庭里只有他和庭长两名正式工作人员,受理的案件数量逐年增多,审理难度增大。他吃、住在法庭,经常加班加点,与庭长一起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为诉讼当事人打桩划线,参与案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为做好庭审记录,他平时坚持“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多做”,多看业务书,多观摩庭审,多听案例讨论,多想实际问题,通过多问、多做,掌握理论知识,准确运用到办案实践中去。每次开庭前,他都要仔细翻阅案件卷宗材料,既核实诉讼文书是否送达到人,又进一步熟悉案情,了解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问题,力求庭审记录做到精、准、快。经过多年的刻苦磨炼,他在全院的书记员中脱颖而出,成为公认的“快手”、“高手”。
服务群众保持满腔热忱
**出身于社会底层家庭,父母是下岗职工。他从小体会到老百姓生活的艰辛和办事的艰难。在大学里,他学的是法律。实现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他追求的目标。
书记员工作是法院审判工作的组成部分,书记员经常要与案件当事人及他们的近亲属接触。在具体工作中,**对待人民群众满腔热枕。每当遇到一些不了解法律程序或有对立情绪的当事人,他总会耐心细致地向他们解释相关的法律程序,告知他们应有的权利与义务。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有。审案子嘛,难免碰到人情案。经常有当事人提着东西来找我。我是坚决不要的,我清贫了一辈子,从小家里就穷,现在丈夫治病一年花费不菲,还不就这么熬过来了,不能因为一点蝇头小利玷污了神圣的天平。所以我先是劝他们拿回去,再不听我就生气,我会批评他们。”
笔者。“你做书记员的时候,就已经41岁了,又过了5年才做到副庭长,可以说升职的空间已经不大,你为什么还这么拼命的工作呢。
**。“选择当法官,是我从小的一个理想,从来就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虽然年龄有点大,但我人生经验和工作经验丰富啊,更要多为老百姓定纷止争、排忧解难啊,这和升官发财没任何关系。倒是年龄一大,就怕自己被时代淘汰,看着院里每年都进来那么多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我是既开心又担心。开心的是后继有人,担心的是怕被这些年轻人甩在后面。我是人老心不老,一如既往努力工作、勤勉学习,时刻紧跟着时代走,不断补充法律营养和司法为民的能量,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好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