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榜样事迹材料五篇(法院)

【篇一】

他,像一个英勇的骑士,却常常陷入“拔剑四顾心茫然”的窘境。但他深知,自己背后耸立着强大的法律大厦,执行就是要以法为剑,在质疑的、误解的、愤怒的目光中挺身而出,为维护司法正义负重前行。

“你们的执行干警干嘛去了。要我来领执行款,现在又不接待我们,上班时间不在岗,真是玩忽职守。”一位前来领取执行款的申请执行人在接待区火急寥寥,因一时间联系不上执行干警而焦急万分。

而此刻,**正脚踩“风火轮”一般,跑上跑下,打印资料,审批盖章。当他手捧一沓资料出现在申请执行人面前时,对方略显尴尬,连忙道歉:“不好意思,陈法官,我们刚才对你有点误会,别介意啊”。“没事没事,现在我来给您把情况说明一下,然后再签字确认”。

被误解对于执行干警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的内心早已坦然,从审监庭调入执行局一年多的时间,从最开始面对执行案件无从下手的初学者到现在成为具体案件的承办人,面对申请执行人责备与失望的神情,面对被执行人千般耍赖,万般规避法律执行时,**体会到了这份工作的艰辛和力不从心。但是,面对申请执行人时,无论对方是什么态度,**总能保持微笑和耐心与其沟通。

法律无情人有情。作为执行干警,在工作中既要坚持依法办案,又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用真情换真心,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当事人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才能确保每一个案件的顺利执结。

执行就是要和时间赛跑,与被执行人争分夺秒。**对这一点深有体会,他每拿到一个案件,就会在第一时间拟定执行方案,只要有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就会立马采取行动。这不,一起买卖纠纷案件的被执行人在贵阳,当申请执行人提供了线索之后,**放弃了周末陪伴孩子的时光,和同事立即乘车赶赴贵阳,在周一早上冻结了被执行人的账户,随后,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还款义务,案件得以执结。

可能大多数人看见的、记住的,是一次执行的成功与否,却并不知道执行路上执行干警们的艰辛与汗水。这一次,同行的干警悄悄拍下了**在火车上疲惫不堪、席地而坐画面。

这天上午,一起交通事故案的四名申请执行人在接待大厅领到了执行款,**深深地舒了口气,会心一笑:“终于圆满执结了。”这起交通事故案件的受害者不幸去世,法院判决保险公司赔偿受害者38万余元,肇事者李某赔偿4万余元。**接手这个案子后,发现被执行人在判决后,杳无音讯,也未发现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当看到受害者家属期盼的眼神,**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案件执行到位。

通过打听,了解到被执行人李某的动向后,**迅速赶往**,准备上门督促其主动履行,但李某十分抵触,始终避而不见,随后在当地居委会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李某,告知他应该履行的义务和拒不执行的后果,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李某始终不肯履行。于是,**再次马不停蹄地赶往**,但李某非常固执,声称,哪怕采取拘留措施,拘留我,我也不会给钱。

那段时间,申请执行人的催促,案件执行难度的加大,让**感到压力倍增,但他深知不能等待,不能逃避,反复琢磨让李某主动履行。后来,他一边向申请人执行人耐心细致地做好法律解释和安抚工作,另一边到看守所提审李某,在思想上给其施压,讲明成为“老赖”之后,会对生活、子女产生严重的影响,最终,李某同意还款,案件顺利执结。

“每一个案件执结都非常不容易,需要顶着巨大的压力,花大量的精力去完成,很难想象执行局的前辈们是如何挺过来的”。**感叹。

在“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的路上,**就是无数个执行干警的缩影,他们默默化身为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给老赖施加了重重压力,让其不敢、不能、不会再赖,同时给社会、给人民递上了一份份诚意满满的执行答卷。

【篇二】

**,1988年11月出生,法学本科毕业,**年通过招考进入**县人民法院工作。六年时间里,她不忘法治初心,敢于责任担当,任劳任怨不言苦、岗位三变不畏难,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在院里组织的评先、评优工作中,两度被评选为年度优秀审判辅助人员。

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因儿时看过的一部律政剧,一个小女孩儿的内心便滋生了一个梦想,庄严的国徽、铿锵的法槌、神圣的法官、公正的判决…,从此以后,“法官梦”就伴随着她成长,并通过努力不断靠近这个梦想,高考后,她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法学专业,**年,她又过关斩将通过了公务员考试,如愿进入**县人民法院,开启了属于她的法治之路。

初入职场,**被分配到了一个小镇法庭,亲历了法庭工作的琐碎,喋喋不休的家长里短,法官前辈的忙碌。**的内心不免有些仿徨,这和印象中的“高大上”、“神秘”完全大相径庭。思索了一阵,她扪心自问:学习法律是为了什么。只是法官身份带来的神圣光环吗。当然不是,是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去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为当事人定纷止争,让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时,都能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

调整好了前行的方向,**便将心思全都投入到了工作和学习上,她说:“如果人生是一艘船,那么理想就是船帆,而努力则是推动船帆的风。”她始终认为,成功并不是简单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前提是要学习好知识,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其次,要练就一颗坚强勇敢,不畏艰难的心。就如同法官的“敲门砖”——司法考试一样,有太多的人在它面前倒下,每年90%的人通不过,来年又有多少人会去坚持。“但是我会。”**对此坚定不已。

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个有理想而又努力的人,从此以后,闻鸡起舞,挑灯夜战成为她的全部。那些孤独的夜晚,那些滴下的汗水,都变成了惊喜,**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司法考试,“我离它更近了”。

02

“女汉子”的责任负重前行也不易

和很多女孩儿不同,**的爱好不是舞蹈,而是武术,她自嘲自己是个女汉子,在学校的时候,还专门学过一段时间的武术,用她的话说,可以强身健体,保护自己,说不定在关键的时候还能帮助别人。

几年前的一件小事,让**现在回忆起来背脊还有些发凉。一天散步时,突然瞧见前面有个人鬼鬼祟祟,四处张望,然后从口袋里拿出一个镊子,慢慢靠近一位背包的女士,正准备下手时,**赶紧上前,大喊一声:“你在干什么”。小偷被吓退几步,但却在原地死死地盯了她好久。事后,她才反应过来,这样冲动行事极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危险,但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去制止。

正义感来源于责任,体现于工作中,六年的时间里,她先后在**法庭、立案庭、刑庭工作,由一名书记员成长为法官助理,岗位职责的变化,她没有过一丝的纠结和畏惧,“因为我是女汉子嘛”**时常调侃自己。去年初到刑庭时,她还是一位哺乳期的母亲,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让“女汉子”也有些吃不消,一般忙完了工作就要赶回家照顾孩子,可谓是连轴转。

今年上半年,**的小孩突然发烧,她因手头工作走不开,丈夫又在单位值班。平时照顾小孩的奶奶独自一人把孙子送到医院跑前跑后,“而我只能抽空去看看”对此,她无比自责。“但审判工作有法定时间,不会因为个人事务而有任何改变,我没的选”。

一年以后,眼前的**对本职工作已经驾轻就熟。这不,短短一下午就记录了一个庭审、送达了一份文书、整理了多份资料、跑了一趟看守所、在下班前的最后一秒赶到了法律援助中心,她长舒一口气:“还好你们还没有下班,不然要等到明天了”。她总是把事情安排得如此紧凑,对于她来说,这一天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接触的每一个案件,都能真切地感受到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渴求,对公正司法的期盼,而她,作为一名法院人,有责任去一丝不苟地完成手头的工作。“这些事对我来说只是我的工作内容,而对于当事人就是影响他们一辈子的大事,我有责任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认真地说。庭里的老前辈经常打趣道:“事情只要交给小黄办,就不忘初心了。”

03

以梦为马坚定前行

“这些失足少年需要关爱和教育,他们或许只是一时糊涂,或许是没有完整的家庭给他们关爱,或许是人生观的塑造中缺少了正确的引导,但我们必须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庭里的一位法官在审理完一起未成年犯罪案后对**所说的话,并如同长辈般劝说身旁的少年,要迷途知返,找一份正当工作,踏踏实实过日子。

还有一次,一起非法种植罂粟的案件,被告是一名老奶奶,七十多岁了,根本没有法律意识的她,种植罂粟用于治病,没想到这是法律所严禁的。承办法官考虑到老奶奶行动不便,体弱多病,于是,决定去老奶奶的家里开庭审理。“我以为法庭仅仅是威严的,我以为法官只是神圣的,我以为我们坚守法律即可,**突然意识到,这份工作不仅仅只有公正威严,还应有“温度”,还应饱含人文关怀,因为一切工作都是“为民”,这一刻,她的心更宽广了。

每当别人问起,后不后悔选择了这条路时,**的回答总是坚定的。哪怕身边许多同事都在感叹工作压力大,身体吃不消,有的年纪轻轻就已头发花白,还有的因工作太忙无法照顾到家人,但她从未质疑过自己的选择,她说,“法官梦”不是为了功名与利禄,而是为了奉献与担当。司法为民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勿忘来时的路,勿失启程的心,心中装着梦想,肩上扛着责任,一路前行,无悔青春,无愧梦想。

【篇三】

由于长期处于同一领域,做重复的事情,难免会让人产生心理上的疲劳,从而失去最初对工作的新鲜感,感到乏味、枯燥,提不起精神,引发职场“倦怠症”、“拖延症”。

那么,怎样让自己回归到最初的状态。让我们来看看一直坚守在审判一线的“高龄”法官,是如何做到近三十年如一日,对工作充满着热情和激情,始终坚持着“公正、高效、为民”的司法理念,努力维护着公平和正义。

“电量”永远“满格”

早上7点半,很多人都还在赖床,然后再掐着点儿提着早餐打卡上班,而此时,在**法庭,你会看到56岁的**骑着摩托车早早地就来到了办公室,用他的话说,早上脑袋清醒,而且上班前这一个小时没有当事人过来找,可以安安心心写文书。

这样的状态,**在办案一线一干就是28年。有人曾调侃他,“年纪这么大了,还办这么多案件干嘛呢。”而他却反问“法官如果不办案件,干什么去呢。”

是啊,就是这样的一句反问,这位“高龄法官”始终怀着对审判权的敬畏、对司法的敬畏,严格要求自己。**年,他办理案件的结案率、归档率、裁判文书上网率均达到了100%,绩效考核在全院名列前茅。

即使工作任务繁重,但庭里的同事们从未听到过这位老前辈叫苦叫累,有时候一天开四、五个庭是常有的事儿,那文书哪来的时间写呢。每当大家还在午休时,**就躲在办公室用他那并不是很熟练的“三指弹”敲打着键盘,累了就蜷在办公室的条椅上躺会,上班了他总会笑呵呵的拿着新鲜出炉的文书,对书记员说“又写完了一份,核对核对,尽快跟当事人发出去”。

周末,本可以在家带带孙子,或者和朋友出去放松放松,但只要文书没写完,他总会来到庭里,写完才安心。对于他来说,最放松的状态莫过于把手头的工作做完那一刻。

自制力是”倦怠症”和”拖延症”的克星。办公桌上摆满的案卷并不可怕,每当审结一起案件,**内心的成就感就油然而生,身体就像接上了充电宝,不断让自己能量“满格”。

畏难。不存在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职责。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光荣属于那些迎难而上的人;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里,成就体现在战胜困难的追求中。

**就是一个知难而进的人,敢字当头、干字在前,敢于负责、敢为人先。凭着一股迎难而上的勇气,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将一件件纠纷化解在法院的大门之外,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为维护一方的平安与和谐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

挡在**面前的第一道槛就是社会飞速发展下对法官法律素养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他常说,我最缺的就是学习,因此,只要是院里组织的学习培训,他总按时到场,就像新同志一样认真做笔记,他的办公桌上总会放着各种书籍,没事的时候,翻了又翻,每当庭里组织的学习讨论会,他总是组织好语言认真发言。“年纪大了,不学习,就当不好法官”他时常对身边的同事说。虽不是法学科班出身,但通过不懈努力,**也能当办案能手。因为他始终在不断学习,不曾落下一步。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我始终记得我的使命

如许许多多的基层法官一样,**一心扎根在基层,服务辖区群众,把法庭当做家,把乡亲当亲人。他性格直爽,工作上的点点滴滴,他侃侃而谈,但对于家人,他却一度哽咽,始终把愧疚藏在心底。**所在的法庭距离县城45公里,每个星期只能回家一次,提到妻子时,他的眼眶湿润了,作为丈夫,爱人生病,却不能陪伴左右,父母已经年老,不仅没能尽孝,反而还要帮他照顾妻子,承担家务,每每想到这些,他的心里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不知是什么滋味,尽管如此,他从未听到过家人的半句怨言。

千头万绪的案件、层层叠叠的卷宗,是基层法庭法官的真实写照。他凭借扎根基层、坚守法治的理想信念,秉公办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头。“让人民群众从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时常鞭策自己前行的动力,忙碌的工作不好受,当事人的谩骂不好受,亏欠家人的感觉不好受。但是,他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只因责任永在,他说:“我的初心,就是做一名地地道道地,让群众满意的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