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论析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赋予了爱国主义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和发展了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其主要内容是: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倡导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强调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主题。
[关键词]系列重要讲话;爱国主义;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中图分类号]d0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28x(2016)06-0037-03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它植根于中华大地,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中,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赋予爱国主义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发展了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认同,首先是对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我们祖国的土地上,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贡献自己的才智。中华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的体现,代表着中华民族整体的道德精神风貌和精神特征。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提高民族自信心的主要依据,自信心的根源在于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正确认识。只有强大无比的民族文化,才能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激烈竞争中,挺起胸来,抬起头来。如果一个民族不具备悠久的历史和优秀文化,或者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本民族的人民无所认识,不去宣扬,那么这个民族的人民是不可能具备民族自信心的,也就不可能具有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这个民族的认同感、凝聚力就无从谈起。2015年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指出:“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1]“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2]
二、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获得感”强调实实在在的“得到”。习近平在谈及人民群众的利益时,既有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观点,也有实现人民群众具体利益的措施。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以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前提条件,同时保障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不受侵害。经济利益是人民群众最主要的利益,物质生活的满足是人民群众感受到幸福的基本来源。习近平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3]政治利益主要是指人民的政治权利,它切实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政治地位。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所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不断开拓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路径,听取人民心声与建议,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方式之一。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尊重我国的法律。习近平指出:“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4]文化利益是人民精神生活的主要来源,并且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强调文化创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共享精神食粮。要不断完善现代文化传播方式,增强文化传播能力,扩大文化惠民力度。习近平认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5]
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夙愿,是世世代代传承不息的梦想之火,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和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祖国统一关系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感情和尊严。海峡两岸有着共同的传统根基、共同的民族形式、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共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中华文化的纽带把两岸的中国人紧密地连结在一起,这是任何外来势力所割不断的。2013年2月25日,习近平在会见连战一行来访时曾明确表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这种天然的血缘纽带任何力量都切割不断;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一基本事实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6]2014年2月18日再相见,习近平说:“两岸同胞一家亲,根植于同胞共同的血脉和精神,扎根于我们共同的历史和文化……这是与生俱来、浑然天成的,是不可磨灭的……不论是几百年前跨越‘黑水沟’到台湾‘讨生活’,还是几十年前迁徙到台湾,广大台湾同胞都是我们的骨肉天亲。大家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本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7]2015年9月1日第三次相见,习近平表示:“透过近代历史风云,两岸同胞深刻体会到,大陆和台湾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我们的命运从来都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国家强大、民族强盛,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生存、发展、尊严的保障。”[8]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的联合。各民族亲密无间的联合会实现社会的和谐整合,从而巩固国家的统一。民族团结主张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同心同德,共同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民族团结是一项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9]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都相互离不开,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捍卫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各民族团结稳定、和睦相处是民族工作的基本前提。没有安定团结的大局,一切将无从谈起,因此民族团结是民族工作的生命线,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习近平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指出:“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10]
四、倡导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指出,“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道路错了,就会把党和人民推进灾难的深渊;道路正确,就会把党和人民事业带入光明的未来。习近平在讲话中开宗明义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12]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完成共产党人的光荣历史使命,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的实现不能脱离中国当下的历史和时代境遇,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也不能是盲目和被动的,中国梦必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道路选择,关乎事业的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从现实世界的角度看契合于我国的具体国情,从思想意识领域看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制度体制上看坚持了改革开放,必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唯一正确道路。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有正确指导思想的引领,也有广泛的实践基础,是成功应对发展问题的重要法宝。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圆梦导航标,就能把中国梦的实现和现代化建设融合起来,通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参照,让中国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逐步走向现实。只有以中国道路为圆梦征程的实践路径,我们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和科学的发展战略。
五、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主题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人们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的重要途径。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以及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和积淀下来的社会心理结构,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基础。对民族文化共同体的认同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国家认同的情感基础。习近平指出:“要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运用艺术形式和新媒体,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13]有了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无论在什么时候,也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一提到自己的祖国,就会有一种优越感、自豪感、神圣感,就会在灵魂深处产生一种“属于祖国,也理应报效祖国”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意识经过长期积淀而上升到理性的积淀以后,一旦祖国需要,无形的责任感、使命感就会以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把爱国主义的意识转化为报效祖国的自觉实际行动。
在民族凝聚和发展的过程中,爱国主义发挥着重要的向心力和吸引力作用,正是出于对同国家的认同与热爱,不同民族的人们才团结在一起,在国家危难之际,放弃狭隘的个人利益关系,同仇敌忾,投入到爱国主义的行动中。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的虚拟性,容易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丧失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自觉性。爱国主义教育能够通过与时俱进的,包括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等内容在内的全方位的国家安全教育,增强人们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促使人们积极投身到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维护之中。习近平指出:“要结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14]
参考文献
[1][11][13][14]习近平.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1).
[2][3][4][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6.137.237.21.
[5]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n].人民日报,2014-10-16(1).
[6]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连战一行[n].人民日报,2013-02-26(1).
[7]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区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6-02-02(1).
[8]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各界代表人士[n].人民日报,2015-09-02(3).
[9]习近平.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n].人民日报,2014-05-30(3).
[10]习近平.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5-10-01(3).
本文基金项目: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2016-d-085)
作者冯国芳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婧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刘捷
第二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1、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2、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必然要求。
3、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4、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立完善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体制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确保三大目标的实现,即“促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促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促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6、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第三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编辑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一般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编辑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一般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全面准确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观点鲜明、文风清新、可读性强,为学习领会讲话精神提供了重要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围绕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
一、外交工作等,围绕从严管党治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中共中央宣传部在深入领会和梳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基础上组织编写《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该书主要观点和论述忠实于原著,是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讲话精神的重要辅助材料。[1]
截止2014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出版发行突破1500[2][3]万册。并获得“2014中国好书”荣誉。
书
名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又
名
习近平重要讲话读本作
者习近平isbn9787514704778类
别党建读本页
数194定
价13.00元&25.00元出版社
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4年6月23日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32开印
数1000–1500万册组织编写
中共中央宣传部
目录
1图书序言2专题目录3学习贯彻4发行记录
1图书序言编辑
新时期统一思想和推进工作的科学指南《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以中国梦凝聚力量,以抓改革激发活力,以改作风振奋人心,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成就、形成新风气、开创新局面,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
[1]心拥护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讲话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围绕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
一、外交工作等,围绕从严管党治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阐释了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升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贯穿着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意识、真挚为民情怀、务实思想作风、科学思想方法,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工作思路和信念意志的集中反映,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1]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我们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奋进力量的迫切需要,是把握发展大势、明确前进方向的迫切需要,是赢得发展新优势、开创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员干部素养、增强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迫切需要,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习好贯彻好讲话精神,才能进一步坚定主心骨,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团结统一,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才能进一步增强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更好地观大势、谋大事,排除各种干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才能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把握发展规律、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更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切实承担起党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1]
为推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该书框架结构是在深入领会和梳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基础上设计的,全书主要观点和论述忠实于原著。该书可作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讲话精神的重要辅助材料。[1]
2专题目录编辑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分十二个专题,全面准确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阐述了讲话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理论观点。该《读本》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讲话精神提供了重要辅助材料。[4]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目录
一、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4.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
5.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5]
二、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2.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4.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5.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三、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1.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要求
3.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5.切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四、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
2.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3.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
4.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5.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五、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2.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3.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4.在行政体制改革上迈出新步伐
六、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2.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3.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4.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5.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
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关于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
1.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2.社会政策要托底
3.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4.创新社会治理
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3.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
4.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九、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关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1.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2.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
3.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
4.夯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个强军之基
十、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关于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
1.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
2.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3.按照亲、诚、惠、容理念推进周边外交
4.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十
一、打铁还需自身硬——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1.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
2.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3.培养和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4.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
5.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6.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6]
十二、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关于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2.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能力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第三,学习系列重要讲话要“真用”。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性。正因为此,中央反复强调学习讲话要突出实践特色,这就意味着,学习不是为了装门面、图好看,不是为了“学学词、练练嘴、表表态”,而是要用理论指导党性修养,用理论去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基层街道分管政法工作的领导干部,更是要把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讲话作为重点,认清严峻形势,掌握社情民意,围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这一基本任务,多调研、多思考、多调研、多实践,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把维护群众权益放在第一位,增强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学会换位思考,始终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更加积极主动地解决群众的合法合理诉求,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探索形成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机制和模式,夯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群众基础,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铜墙铁壁,鼓足干劲、努力实践,为广东省梅州平远建设添砖加瓦。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寄托着党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体现着党对共青团事业的高度重视,深刻揭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与当代青年的密切联系,深刻指明了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建功成才的努力方向,总书记的讲话语言生动、高屋建瓴、鼓舞人心,振奋精神,再一次地指明了我的人生方向。
仁居中心小学赖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