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伟业的经典
一、剧中人物台词经典,回味无穷。
1、孙中山台词。“民国的精神是自由、平等、博爱。然则成立以来,平等被无视,自由被蹂躏,博爱精神荡然无存。以先烈无量之鲜血、无量之头颅所换来的“共和”之空名;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一切,法律不答应,四万万民众更不会答应。”
“你们不敢杀陈独秀,死了一个,就会有五十个、一百个。”
“不能与人民为敌。逆潮流而动。”
2、陈独秀台词。封建与共和势不两立。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积压了近百年的民族情绪,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我们应该顺乎潮流,推波助澜。彻底改变这个世界。
它们(北洋政府)不是我们的政府,它们就是列强的帮凶。我们的目的是爱国,上街游行,向北洋政府施压。历史的重要时刻就要到了。我们今天的行动,是中国美好未来的先声。誓死力争。爱国无罪。
世界上谁最尊贵。我们劳工最尊贵。人们吃的、穿的、住的都是我们劳工做的,可是我们的生活仍然无比艰难,这合理吗。大家拼命干活儿,却吃不饱,穿不暖,住不踏实,这合理吗。
3、李大钊台词:马克思说:“人人平等,世界大同”。
自你(陈独秀)入狱,举国震动,人生辉煌,不过如此。
4、谭嗣同台词。各国变法无有不流血牺牲者,今中国变法,流血牺牲,自我辈始。
5、警察台词:有冤情去检察厅起诉,你跑到这儿来喊什么冤哪。学生答:冤情太深,检察厅接不了我的状子。我们是为四万万同胞喊冤。
6、毛泽东台词。纵观中国两千年的历史,可曾听说过学生杀人放火的典故,这是被逼无奈的反抗。大骂学生是暴徒是野蛮,大义何在。
政府为何要查封《湘江评论》。因为我们说了真话,他们害怕我们将真相大白于天下。
工人的工字怎么写,头顶着天,脚踩着地,结合起来就是个天字,这个天,是天下的天。工农大众就应该是天下的主人。我们中国的工友们,应该起而效仿,推翻我们中国黑暗的、腐朽的、只回欺压、压榨我们的反动政府。
7、胡适台词。凡事须以理服人,他们不可以批判吗。马克思的学说只是个理论,岂可东效西颦、邯郸学步。
8、辜鸿铭台词。我头上留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我有形的辫子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的啦。
二、剧中经典情节画面,发人深醒。
1、地点:北京大学;在巨大的“辩”字前,陈独秀、李大钊、辜鸿铭、胡适等学者无所顾虑地激烈争辩,不论什么主义,都可以公开讨论,自由交流,思想是多元的、争鸣的,权力对
思想的控制和压制是虚弱的,多么令人羡慕思想论战平台呀。
2、地点。北京大学;在草地上,学生们在倾听陈独秀慷慨激昂、声音嘶哑的演讲,而不用担心被谈话、被劝说、被和谐。
3、地点。湖南;毛泽东在给工人们讲“推翻中国黑暗的、腐朽的、反动政府”思想,而并没有受到警察及官方的干扰。
4、陈独秀在北京新世界广场明目张胆地散发反政府传单,也没有受到警察的包围、隔离。
5、面对学生的游行和暴力冲击,警察并没有开枪,也少见打人。在学生的宣传开导下,警察居然放弃拦阻。
6、陈独秀被捕,在学生游行、罢课、工人罢工的强劲压力下,没有被判刑,竟然还能保释出狱。
7、在万恶的旧社会还能建党,鼓动组织学生闹事、工人罢工。有出版结社自由,还能组建武装,也不会以动乱、颠覆国家政权治罪。
三、想想剧中人物大多悲惨的结局,爱恨交织。
1、当年叱咤风云的陈独秀,因为主张摒弃斯大林主义,而被扣上分裂党的帽子;1929年11月被开除共产党党籍。1931年5月,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中央书记。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1942年5月在贫病交加中逝世。成了几多没有好下场党总书记之一。
2、片中多次讲到俄罗斯的“布尔什维克”,讲到马克思、列宁,可是遗憾地是,发明这些东西的国家早就把它们抛弃了,而我们还视若珍宝。
3、片中的毛泽东意气风发、激扬文字、充满活力,我们怀念青年毛泽东。我们不要“毛主席万岁”,我们只要毛泽东永远是青年。
4、共产党在秘密中组建成立,在警察的监视下不得不逃亡开会。照现在看来,法租界的警察并没有一点错,他们需要维护租界的稳定与合谐,当然要尽职尽责,对非法组织予以打击了,向法租界警察们致敬。
四、影片也有明显疏漏不明,应该作个交代。
1、军人南征北战,为谁而战,有无正义与非正义之别。
2、君主立宪,未必不好,日本、英国即是明证;共和之制,未必都好,如果假“共和”之名,行封建专制之实,危害更甚。
3、顾维钧台词说。弱国无外交。如今看来,弱而小国家外交卓有成效的比比皆是,如新加坡、如以色列。而强大而独裁的国家才不在乎外交不交了呢。它们只在乎“有枪就是草头王”、“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没有普世价值,只有金钱和利益。
4、影片中的五四运动,好象只说了反帝反封,而我们以前所熟悉的“民主、科学”五四精神不见了
。而五四运动正是以宣传民主自由理念而名垂史册。也正因为有自由,才成就了共产党等众多党的诞生。所以建党90年如果真能成为伟业,就应当充当思想自由的保障性力量。
第二篇:建党伟业《建党伟业》观后感
2011年6月17日晚上,学校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建党伟业》。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历史一幕虽距现在已有90年的光阴,但这部献礼影片深深地吸引着我,带我走进20世纪初那血雨腥风的年代,让我体会到一代仁人志士、热血青年激荡的爱国之心和中国共产党建党道路的艰辛与历史必然。
影片讲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岁月中国大地上发生的风云变幻和时代精英们追寻救国真理的不懈奋斗;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成为拯救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因为中国长期被西方列强瓜分和欺辱的惨痛教训,警醒了国人,“靠洋人是永远没有出路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全面爆发,激发了无数爱国人士的勇气和热情。“声讨国贼”、“救我中华”的呐喊声,令人热血沸腾、激情难抑。整部影片让我感受到在那动荡的年代,我们共产党人为国家民族的存亡抛洒热血的炽热情怀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今天,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无数革命先驱,无数共产党人,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无论职位高低,我们都要为中华崛起而奋斗,为祖国富强而奉献,时刻听从党的指挥,用行动为党旗增辉。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是我们建设国家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广大党员务必要进一步增强党性,坚定信念,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用行动庄严履行自己的承诺,在“创先争优”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作为核电建设者,我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充分发扬“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专业技术、持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勇于创新、勇挑重担,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奉献与忠诚,将方家山工程建设成为一个让党和人民满意,让国家放心的安全、高效的核电站。
第三篇。建党伟业《建党伟业》终于上映了。
说终于,绝非我对这部由上百个外国人主演的电影有着哪样热切的期盼,只是觉得一部电影经过紧锣密鼓的大力宣传,调动了各行各业人们关注的目光,被提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崇高地位——是青苗还是野草,到了该拿出来亮亮的时候了。
《建国大业》我没有看,《建党伟业》本来也不打算看的,作为一个既非队员又非团员没资格更没兴趣成为党员的私营企业员工,是没有组织主动为我埋单、把我赶到电影院去完成广电总局八亿票房的“伟业”的,当然,我更不会自己掏钱进电影院,不知多少块的票价,应该可以给女朋友买一件好衣服了,生活艰难,猪肉都快吃不起了,进电影院看伟业,实在是种奢侈。或许,哪天网上出了影碟版,下了来看一下,还是有可能。
老毛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看过本来是没有权利对一部电影评头论足的,但又有人说过,我从未生过蛋,却比母鸡更知道鸡蛋的滋味,有此理由,来品一品,论一论,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再说,我并非想对那两个多小时的影片本身评价什么。我只是想猜一猜,被这部电影的人造气场吸住的各色人等,能从这部名为《建党伟业》里看到、得到什么。导演们能看到红色献礼片的巨大商机。政治正确的红色电影没有理由不受到有关部门的扶持,就算自己都不会想看,但他们绝对会做出肯定的姿态来,就像伟业能得到总局的票房保证一样。总局凭什么能保证。因为它十分明白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动员能力有多大,奖金有多雄厚,别说看一部,就是看十部,反正都是纳税人的钱,都是不心疼的。既然能赚钱,导演们又何尝不愿呢。更重要的是,能向某处表明:我是你的同道,我们是自己人。
演员们能从出演这部电影里得到看不见的巨大利益。一旦被当成是自己人,潜在的利益是取之不尽的。否则,你很难想象那些早已移居国外的演员们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来表达自己对养育自己的党和政府的热爱——他们中的很多人需要靠着丑闻来维系自己的曝光率以及赚钱的机会——他们怎么会只取一半的片酬。他们怎么会自己开着私人飞机去拍片。
忠心的老党员们看到了希望所在。作为最基层不受重视的党的基石,他们对现在的种种不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无能为力。这样一部电影的被大力宣传,仿佛让他们看到了高层再回到那个可以让官员无私年代的决心——他们可能会觉得,那并非幻影。
既得利益者们能从片中找到说服对现实不满着的理由——你看,在当年那样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才建立了我们的党,无数烈士抛头洒血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几十年容易吗。珍惜你们来之不易的幸福吧。现在的日子已不错了,你们天天受各种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想这样想那样,要这个票要那个票,还是中国人吗。对得起牺牲的先烈吗。
追求自由者感兴趣的,无疑就是片中那些在近百年前追求自由民主的青年激情澎湃了。他们会深深感觉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使命感,甚至不排除在电影院里激动得入戏太深,随着片中人高举右手,大呼:自由。民主。自由。民主。
至于想看明星者,当然不会失望,据说七十秒一个明星脸,可以看到他们眼睛肿。浪漫者可以从中看到青年毛爷爷和杨开慧的像韩剧般的浪漫爱情,悲观者却也能因之自怨自艾。九零后看到当年青年们的不羁,八零后看到自己曾经的反叛,男人看到英勇,女人看到柔情,中老年人看到熟悉的激情岁月,小孩子也可以看到热闹。
而将那些曾经被有意掩埋被刻意压低的形象搬上银幕,让很多人从此知道胡适知道陈独秀知道张国焘知道袁世凯并非历史书中那般„„或许将是本电影重大成就之一吧„„
第四篇:建党伟业《建党伟业》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全片分为几个段落,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周恩来、蔡和森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前半部分讲孙文等革命者建立国民党,与袁世凯争斗的情形;后半部分叙述巴黎和会引发的“五四”运动,布尔什维克的种子经由李大钊、陈独秀引入中国,终于生根发芽,最终在嘉兴南湖召开了中共一大的故事。通过观看影片《建党伟业》,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建党伟业》的观影过程仿佛是一次中国近代史的再学习。如果对中国近,恐怕很难真正看懂《建党伟业》,也就很难弄清楚那些明星脸背后的历史人物到底是谁,他们到底在奔走呼号些什么。
1911年冬,孙中山从海外归来,于翌年1月1日就任临时大总统。与此同时毛泽东参加了光复新军。很快,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在皇室中的威信,从孙中山手中取得了大元帅之身份,北洋民国政府成立。同年10月,国民党成立。
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定下密约二十一条并且更改国体,自封为中华帝国皇帝,自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孙中山与蔡锷成护国军,出师讨袁。很快袁世凯便在举国声讨中黯然死去了。之后又随着张勋复辟的失败,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而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等人虽身处不同地方,但都在内心思索着救国救亡之路,命运的会即将到来。普通观众即便是知道袁世凯称帝、签署二十一条这些比较著名的历史事件,也未必了解张勋复辟、蔡锷发动护国战争、孙中山护法运动、火烧赵家楼等等。在120分钟表现这么多历史事件,《建党伟业》只能选择了片段式的表现手法,只展现事件的高潮部分,前因后果或用台词或用字幕传递,剩下的就只能指望观众的近代史知识足以自动补齐省略部分,否则实在很难跟上影片节奏弄清来龙去脉,更别说欣赏电影艺术了。
1917年冬,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918年冬,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北洋政府派遣使团出席巴黎和会。但是英美等国为制约已赤化的俄国,将青岛以及胶州湾割让给了日本人,完全无视中国的利益。1919年夏天,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经历了以上种种,中国的进步青年们发现西方列强完全靠不住,而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成功却如同一盏明灯,为他们前进和奋斗指引了方向。
1920年3月,维经斯基来到中国,准备在远东建立共产国际支部。1921年3月,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等人彼此来往交流,誓要建立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1921年7月22日,十三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代表集结在上海博文女校宿舍,“中国共产党”在众人齐声吟唱的《国际歌》中呼之欲出。
二、《建党伟业》以中国近代史为叙述主线,但影片的核心重心还是落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艰难历程。从近代史上看,不是每一件大事都与建党有直接联系,所以《建党伟业》采取了多条线叙事的方法。其中一条线是近代史上的大事记,从辛亥革命讲到五四运动;一条线是青年毛泽东的人生轨迹,从参军新军直到参加中共一大;另外一条线是中共成立前的历史思潮,主要是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辜鸿铭等人的事迹串联。这三条主线相互贯穿,要找到这三条线的内在联系,就能够真正看懂这部影片。否则就不会知道毛泽东参军和辛亥革命有什么关系,袁世凯签二十一条和五四运这动为何又前后呼应。但除了这种多线叙事、相互贯穿的叙事手段外,又很难找到更好的方式在一部电影中同时讲清楚这些必须要表达的事情,这也是这部历史巨片成功的表述方式之一。
三、忠于党,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是当代有志之士永恒的追求。看了这部影片,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滚滚的狼烟。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心底由然想起了那句话:“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遐想着当年历史的种种,心潮起伏。同时也感到了沉重的历史使命感。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之后又随着张勋复辟的失败,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而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等人虽身处不同地方,但都在内心思索着救国救亡之路,命运的相会即将到来。
1917年冬,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918年冬,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北洋政府派遣使团出席巴黎和会。但是英美等国为制约已赤化的俄国,将青岛以及胶州湾割让给了日本人,完全无视中国的利益。1919年夏天,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经历了以上种种,中国的进步青年们发现西方列强完全靠不住,而列宁的成功如今却如同一盏明灯,为他们指引了方向。
1920年3月,维经斯基来到中国,准备在远东建立共产国际支部。1921年3月,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等人彼此来往交流,誓要建立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1921年7月22日,十三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代表集结在上海博文女校宿舍,“中国共产党”在众人齐声吟唱的《国际歌》中呼之欲出。